改革开放45周年广东调研行|顺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浪潮,各地的“大活鱼”都“游”了过来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2023-11-23 17:1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土生土长的广东人翁辉才很喜欢吃鱼。但在他儿时,买粮要粮票,买鱼要鱼票,吃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直到我所就职的黄沙水产,成为一条因市场经济而跳出来的‘大活鱼’,水产品开了流通体制改革先河,终于能痛痛快快地吃上鱼了。”在近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穿梭45·身边故事会”活动第四场上,广州黄沙水产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翁辉才说道。

广州成为全国第一个解决“吃鱼难”的大城市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市场关闭、价格管死,爱吃鱼的广州人几乎买不到活鱼。有人打趣道,广州“四季如春没菜吃,鱼米之乡没鱼吃”。为破此局,广东人闯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路。在水产行业有一句话:水产价格,全国看广州,广州看黄沙。这样的“江湖地位”,得益于广州率先开放水产品市场。

1978年12月,广州首先以水产品市场为突破口,放开河鲜杂鱼价格,成立全国同行中第一间国营货栈——河鲜贸易货栈。随后,广州率先放开塘鱼和冰鲜鱼市场,允许计划外水产品议价成交。1985年4月,广州取消最后一张鱼票,水产市场全面开放。各地的鱼纷纷“游”了过来,广州成为全国第一个解决“吃鱼难”的大城市。

翁辉才毕业后,于1987年到广州港新风港务公司工作。新风公司主营货运,依靠单一的装卸业务收入支撑所有开支,有些举步维艰。因此,其决定开拓经营、改变困境。“当时,如意坊汽车站附近,早上有自发聚集的鱼货交易。水产品主要流通于沿江路一带的‘天光墟’,占道经营问题常遭市民投诉。”翁辉才表示,新风公司敏锐洞察到其中的发展机遇。

于是,1993年第四季度,新风公司决定将黄沙码头分批逐步转型为水产批发市场,仅用大半年便完成筹建。此后,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1993年底,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实行40多年的口粮定量办法,黄沙水产交易市场也由此而生。随着市民消费水平日益提升,黄沙水产市场业务愈发兴旺。

如今,黄沙水产交易市场已实现全产业链发展,鱼货售卖范围涵盖全品类,三大经营业务包括远洋捕捞、渔业加工贸易和交易市场。其也是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广州市“菜篮子”项目、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曾获广州市及广东省著名商标。据悉,未来黄沙水产新市场将打造一个以水产餐饮、购物、休闲、科普为特色的水产产业综合体。

“黄沙水产市场的案例充分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也可以富有活力,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者。”翁辉才提到。

金句“发展才是硬道理”诞生在佛山顺德容桂

顺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浪潮,佛山顺德容桂街道早早迎来“黄金时代”,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个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镇街。“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就诞生在容桂。1992年1月29日,邓小平南行途经顺德,视察了以容声冰箱闻名的原珠江冰箱厂。这座冰箱厂坐落于当时的容奇镇,即现在的容桂街道。

1991年,原珠江冰箱厂卖出48万台容声牌冰箱,销量居全国首位。邓小平到访时,这家乡镇企业已经有总长6公里的生产线,全部由欧美、日本最先进的配套设备组装而成,令许多国营企业望尘莫及。看到这番现代化的工厂环境,邓小平连问三次:“这是乡镇企业吗?”听闻这里生产的电冰箱远销海外,他高兴地说道:“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句话背后,其实还有很多艰辛。”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主任施琦介绍,容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之一,早在100多年前,成千上万缫丝女工就在这里见证容桂工业重镇的诞生。20世纪80年代,许多初创乡镇企业缺乏技术,产品销路也远不如国营大厂。一批批“敢饮头啖汤”的顺德人便四处学习、借鉴技术,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创新营销方式,以此在珠三角乃至全国打响名号。

1993年,施琦跟随父母来到佛山顺德。当时,顺德已经获批成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伴随着“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镇企业成立“大潮”,容桂的企业和品牌一时风头无两。全国第一台吊式电风扇、第一台自动恒温式保温电饭锅、第一台双门双温电冰箱、第一台超薄型水控式全自动燃气热水器……容桂制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奠定家电制造业的基石,其也成为首个“中国品牌名镇”。

在没有现成经验借鉴的情况下,顺德率先推行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综合改革,破解政企不分难题。其还探索建立“产权明晰、贴身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施琦认为,容桂制造业起家的故事,正是顺德、佛山乃至广东制造业发展的缩影,工业思维、工匠精神早已内化为城市气质。

施琦见证了这座城市工业发展的历程。2019年,她深度参与顺德工业发展馆的建设,对它所取得的成就更加自豪。冰箱、烤箱、微波炉、热水器、电饭煲甚至木地板……许多叫得上名字的家居用品,统统都为顺德生产,那句“有家就有顺德造”的话真实不虚。目前,容桂拥有超亿元企业194家、超百亿元企业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83家,并培育本土上市公司8家。其家电企业充分参与全球市场角逐,成为广东万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率先起跑也意味着会率先遇到瓶颈。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布局加快,容桂受制于原有的产业空间和生产模式,“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本地人有一句话——执输行头,惨过败家。”在施琦看来,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早就成为顺德人最鲜明的性格标签。而恰如坊间所言——“给我一把螺丝刀,我就能在容桂开一个家电厂”,这是容桂的产业底气,也是其转型的机遇和方向。

“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施琦相信,有这样的改革开放创新精神存续,容桂依旧是佛山产业“家底”最强的镇街之一,再次“破茧”腾飞指日可待。

从乡镇企业“逆袭”看广东制造业“华丽转身”

20世纪90年代,佛山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改革。改革目的很明确:“解放”企业,同时“解放”政府,理顺政企关系。虽然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议随之而来,但事实证明,改革极大程度激活“二次创业”的生机与活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随后在佛山全市推开。2000年前后,佛山逐渐出现一批经济规模超十亿、百亿的企业以及千亿产业集群,形成“一镇一品”的鲜明产业特色。

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故事正是从此开始。1992年,南粤大地春潮滚滚,一个个乡镇企业应运而生。该公司的前身——南海县樵东高级墙地砖厂,在佛山南海西樵山下“破土而出”。这一年4月,张旗康入厂,从技术员做起,一直到现在成为大股东之一、董事兼董事会秘书,他亲历这家乡镇企业的蜕变。

张旗康介绍,1998年,由西樵政府独资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樵东厂,转制为民营企业,更名为佛山市樵东陶瓷有限公司。1999年上半年,在一次招待阿联酋客户的午宴上,为取一个有利于拓展国际市场的品牌名字,“蒙娜丽莎”的想法诞生。经过18个月的努力,“蒙娜丽莎”商标于2000年11月正式获得注册权。

“回望‘蒙娜丽莎’的发展历程,我认为同样是一个敢于突围、大胆改革的过程。”张旗康表示,其公司从政府独资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转制而来,上市之路面临重重挑战。在理顺土地、厂房产权问题,规范业务和财务流程,赢得社会各界信赖后,2017年12月19日,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广东建陶行业中首个在国内主板上市的陶瓷企业。

同年,我国第一块干压成型1800mm×900 mm、厚度只有5.5mm的瓷质薄板,在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诞生。其以自主研发突破技术瓶颈,融入陶瓷行业薄型化、减量化大局。“从一个乡镇企业到上市公司,从‘我为国外企业贴牌’到’国外企业为我贴牌’,‘蒙娜丽莎’的‘逆袭’是一批民营企业走出佛山、迈向世界的生动写照。”张旗康强调,若说其公司有“商业秘诀”,那就是顺应改革开放和坚持正确经营理念。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如今,广东制造已从最初的模仿者、探索者,变成众多领域的佼佼者,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家居建材业也由过去依靠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的传统制造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张旗康指出。

(主办方供图)

见习编辑 薛锦瑜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