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午,2023年深圳市劳动学科教学研讨观摩会(第十五场)暨广东省劳动学科教研基地(深圳)研修活动在深圳市翠园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深圳市翠园中学承办。
活动户外大合照
课例展示精彩纷呈,专家点评高屋建瓴
研讨会上,深圳中学黄俊文老师、深圳市实验学校(集团)李柏翰老师和深圳市翠园中学刘雅老师携自己的代表课例,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劳动育人的魅力。
黄俊文老师从教学分析、教学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课例——《劳动工具的升级和改造》。他带领高二的学生升级、改造劳动工具扫地机器人,展示了学生在实战环节所获得的成果——“一种自动检查手套气密性并辅助手套佩戴的装置”。
课例展示一(黄俊文老师)
李柏翰老师从设计背景、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五个方面分享了《〈我的世界〉之镂空像素块制作》课例。课程旨在通过层递式和序列化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在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方面获得全面提升。
课例展示二(李柏翰老师)
翠园中学刘雅老师现场教学,生成了一堂有高度、有温度的劳动教育示范课——《巧指传非遗——“掐丝珐琅景泰蓝”大单元劳动项目》。课上,刘雅老师巧用榜样激励机制和“作业超市”,引导学生在紧张、充实且充满趣味性的探究活动中,完成了两轮掐丝工艺制作,并于展示环节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动手又动脑。
课例展示三(刘雅老师)
深圳实验学校刘海峰老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员胡军苟老师、苏州大学劳动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王鹏飞博士、深圳市教科院劳动教育教研员韩青老师作为专家进行点评。专家们高度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课例展示,强调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重点所在,也对劳动学科教学提出诸多具体而中肯的建议。据介绍,市教科院还将推出“一百名劳动教师劳动项目专项培训”活动,帮助大家更好地成长,促进劳动教育更快更高质地发展。
专家点评&活动总结(韩青)
翠园经验分享,打造劳动与科创相融合的校本课程
近年来,翠园中学坚持以课程为基石,为学生打造多元发展的“立交桥”,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也有诸多探索,并取得丰硕成果。
翠园中学教学处主任张改河分享了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成果——《乾乾固基促创新,青青翠园育栋梁》。翠园中学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大力加强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三创”(科创、文创、社创)之路,强调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联动,开拓劳动教育的大课堂,促进劳动教育课程的系统化、综合化,构建整体联动、跨界融合的劳动教育体系。学校在“培养目标”“校园生活”“社团活动”“科创实践”“职业体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劳动教育。
在“科创实践”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下,学校已经建成以“科创实践室”“艺术创客室”“天文活动室”为代表的十多个创新实验室,学生可以在劳动中创新思维、提升技能。研究项目面向实际应用,聚焦现实问题,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劳动与科创相融合的校本课程。目前,学校在科创领域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0项,省级以上奖项47项,申请国家专利16项,“北斗项目”更是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获得“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的项目。
与会人员表示,此次研讨会作为首场高中劳动学科教研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方面落实了劳动课程标准,强化了劳动课程改革理念,推进了劳动课程研究;另一方面提升了劳动课程教学水平,鼓舞了深圳各区劳动教师不断前行。希望劳动教育人做真做实做好劳动教育,以劳润心,以劳塑质,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曲永政供图)
编辑 秦涵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张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