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餐”每天送上门,“24小时”办事不打烊……深圳大鹏这样为民办实事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2023-11-13 13:38
收录于专题:民政之声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从2021年开始,截至2023年10月,“暖心餐”服务已持续近900天、服务人数达5400人次,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等化身“送餐员”,每到三餐,就第一时间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老人家中。

“孩子,太谢谢你们了,这么热的天,还特意将做好的饭菜给我送来。”

在深圳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鹏城社区,一位90岁的独居阿婆打开党员干部送来的“暖心饭盒”,里面有南瓜炒肉、白切鸡、蒜蓉扇贝、青菜,还有水果和牛奶。

从2021年开始,截至2023年10月,“暖心餐”服务已持续近900天、服务人数达5400人次,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等化身“送餐员”,每到三餐,就第一时间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老人家中。

“只要老人们有需要,我们就将不间断地长期开展下去。”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鹏城社区党委书记刘志辉承诺。

2023年,大鹏新区结合主题教育推动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各项工作,特别是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推动党员为社区发展和基层治理提供常态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解决群众“吃饭的难题”

入户走访察难题,“暖心饭堂”解民忧

开设“暖心饭堂”,为辖区老人送上“爱心餐”的举措,来源于党员干部的入户走访。

“在几次入户走访中,刚好赶上饭点,看到有的老人不是吃饼干、八宝粥充饥,就是吃剩饭冷菜随便对付一口,老人们又不会用手机点外卖……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既心酸又心疼。”刘志辉表示。

如果连饭都吃不好,又何来幸福养老可言?

为解决部分老人吃饭难问题,刘志辉组织召开社区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开设“暖心饭堂”,每日为老人们免费送餐入户。2021年5月26日,“暖心饭堂”正式“开张”,热气腾腾的暖心饭盒送到了首批6位老人手中。

同时,为了让老人们既要吃上热乎饭菜,也要吃得营养健康,“暖心饭堂”根据每日食谱精心配备餐盒,每餐四菜一汤,合理膳食搭配,并提前列出每周营养菜谱。

“看着老人们吃得开心,我心里也热乎乎的。送‘暖心餐’的同时,我们陪老人唠家常,第一时间了解他们的健康情况和需求,收集‘微心愿’,实实在在为他们解决生活难题。”刘志辉表示。

为解决老党员“年纪大了眼睛花了,想通过看电视、书籍重温党史跟上学习,却越来越费劲”的难题,鹏城社区专门为15名高龄党员定制存储有经典党史故事、红歌等内容的便携式收音机,上门送到老党员手里;

2023年9月,台风天里,南澳办事处南渔社区枫浪山小区的党员先锋队队员接到求助,5分钟内就赶到居民家中,将发烧的孩子送往医院......

基层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最先看到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最先听到群众的呼声和诉求。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大鹏新区深化“进万家门,暖万家心”党员干部普遍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以党员“双报到”、党员先锋队为抓手,推动党员干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了很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大鹏新区,基层党员干部可以随机敲开老百姓的门,喝上一杯热茶,家长里短唠嗑上心里话,“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在社区每个角落里流淌。

解决群众“办事的难题”

“家门口”能打印营业执照,“24小时”不打烊的办事服务

“没想到现在办证这么方便,在家门口都能自助打印!”

7月26日上午,家住大鹏街道鹏城社区的张女士,在网上申办了一家小微企业,得知家门口的“小个专”党建服务站就可以打印营业执照,她一早赶来,发现无需在上班时间,这个“24小时不打烊”的设备,没几秒就完成了打印。

就在前一天,鹏城社区“24小时不打烊”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这个搬到社区大院门口的便民服务大厅,不仅把平时为群众提供的饮水、歇脚、充电、借伞等服务,进一步升级为24小时不打烊“全天候”服务,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自助设备,一键完成营业执照打印、商事主体设立申报、党员登记……

同时,里面还有一间“评理说事室”,专门倾听群众的呼声,回应群众的期待。

“大伙都说,现在时时可以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了事。”刘志辉表示,“服务升级了,群众满不满意,还有没有其他需求,我们都得跟进解决。我时不时就去‘24小时不打烊’党群服务中心转一转、看一看。”

“自从社区建立了‘24小时不打烊’党群服务中心,我有时来办事,在等候办理的时间可以看看书,看看杂志,刷脸就可以直接进了,特别方便!”居民刘先生表示。

一台随时可以使用的自助服务终端,一扇进门可以办成所有事的“任意门”,一处家门口的阅读休闲场所……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大鹏新区尤其聚焦如何让群众生活更便利、表达诉求更畅通的痛点难点,竭尽所能为群众办实事。

解决社区“治理的难题”

“大党委”强治理,景区提质惠百姓

美丽海岸线、沙滩浴场、特色民宿群......鹏城社区所管辖的较场尾片区是大鹏新区热门景区之一,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但也存在着住户商家游客混杂,景区管理压力大,“人船混行”海上休闲活动安全隐患突出等一系列治理难题。

“景区如果治理不好,秩序混乱,居民群众有意见,游客也有意见,还不利于景区、社区长远发展。”刘志辉一直在摸索如何解决这些治理难题。

今年,在大鹏新区和大鹏街道的统筹指导下,鹏城社区全面补强片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力量,建立协商议事平台,设立工作专班,推动片区“大党委”实体化运作,联动辖区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商户群众等多方力量,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推动景区治理提质增效,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品质。

例如,鹏城社区通过在较场尾水域科学划分出休闲船停泊区、休闲旅游活动区、戏水区、上下客区、休闲旅游船舶航道区等,规划10条航线,在海面上用浮筒进行区域分割,设立警示装置,引导船只依规航行,破解了海上活动区域边界不明显、人船艇交叉混行等安全隐患难题。

针对如何引导景区经营户诚信守法经营,片区“大党委”主动会同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定期组织海鲜餐厅经营户和船主召开行业座谈会,强化行业自律管理,提高服务品质,游客满意度的提升,助推了景区的旅游发展。

同时,社区结合较场尾区域资源实际,选择合适场所打造集便民服务、文化休闲、议事办事等功能于一体的片区活动平台,并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动开展活动、提供服务,带动居民、游客共同参与到片区维护与建设中。

“大党委”实体化运作3个月后,刘志辉在景区遇到越来越多居民带着朋友来海边游玩,街道、沙滩更干净了,船舶管理更规范了,当地居民群众觉得越来越有盼头。

随着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社区“两委”班子拿出硬招、实招,想方设法破解治理难题,带动各方共同参与片区治理,推动多元、良性的旅游生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也鼓起了当地居民“钱袋子”,真正让景区高质量发展惠及民生。

编辑 张克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高原 三审 张露锋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