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推出《水务信息化及应用》课程,实践“第二课堂”三全育人取得初步成效

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依妍 文/图
2023-11-10 21:48
摘要

为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推出《水务信息化及应用》课程,并在实践第二课堂三全育人取得初步成效。

为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推出《水务信息化及应用》课程,并在实践“第二课堂”三全育人取得初步成效。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的《水务信息化及应用》课程是近几年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水务行业转型升级而新开设的一门专业拓展课。课程设计从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为出发点,旨在培养既掌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又能掌握水务领域基本工艺、运营管理、工艺设备等知识的复合型专业水务人才,以解决目前智慧水务人才短缺,行业需求高的难题。

根据新时代环境类专业的特色和人才培养需求,设计了四个课程思政一级目标: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科技创新与工程伦理、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立足点。采用项目化教学设计思想,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由智慧水务项目引出基本知识和关键技术,形成本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与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相比,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不足、来源单一、校企双向流动不畅、结构性矛盾突出、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专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尤其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水务信息化及应用》课程聘请来自相关企业、用人单位等生产一线的技师以及水务行业公认的技能型人才,到课堂进行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指导、技能考核,参与制订和修改课程建设方案等,并且开辟了党建引领的“以赛促培、以赛促训、以赛促建”的技能人才培养和党建工作开展新模式,初步取得育人成效。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实效。通过智慧水务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行业大师参与讲授的实际项目与案例、以及学生们到智慧水厂实地考察活动、参加双创大赛、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社会实践项目等,全面激发学生们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度与参与度,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学习自驱力,建立学生的岗位自信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广东省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参与社会实践项目

《水务信息化及应用》课程从“三全育人”的视角,通过深度挖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高职院校特点,结合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城市生态环境专业群自身特色,以“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成功立项校级“金课”建设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虚拟仿真“金课”建设项目。课程团队被立项为2023年广东省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城市生态环境专业群课程思政团队)。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麦苗茵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依妍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