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26日,由香港城/市大学、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联合主办的轻质材料与轻量化制造技术国际会议(202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ghtweight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e,LMM 2023)在深召开。来自英国、意大利、波兰、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12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就轻质材料与轻量化制造技术的前沿动态、应用研究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本届会议由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先进航空制造技术基础研究国际联合中心、高能束流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高能束流增量制造技术与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增材制造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南大学极端服役性能精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协办。
林建国
LMM 2023大会由帝国理工学院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国致欢迎词。在特邀报告中,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吕坚介绍了3D打印高强轻质合金的最新进展,这是他们团队多年在创建结构材料预应力工程等结构材料的新领域的新发展,3D打印及4D打印可以更大程度地利用残余应力的优化实现多尺度梯度材料,大幅提高材料与结构的抗疲劳服役性能,为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其中4D打印实现复杂形状的超轻结构更是近年发展的颠覆性技术。帝国理工学院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John Dear,意大利巴勒莫大学教授Livan Fratini,波兰基础技术研究所Zbigniew Kowalewski教授,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盼等国内外学者专家还带来近60余场精彩学术报告,分享了最新研究进展。
吕坚
结构材料预应力工程是上世纪末由欧洲联盟基于以吕坚为首席的欧盟项目“表面与预应力工程与设计”提出。该项目由航空、汽车、能源领域的领头公司及大学等18个合作伙伴完成,全面地发展了结构材料预应力工程在航空、汽车及能源领域的应用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结构材料预应力工程主要是在设计结构时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制造工艺产生的残余应力,大幅支持结构优化。经过二十多年的全面发展,已经在相关工程界全面应用,为结构减重做出重要贡献。
吕坚指出,发展轻质材料和轻量化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产业升级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趋势,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和能源效率,还可以促进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清洁能源、医疗器械等工业领域的升级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有效地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双碳目标,创造更加绿色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会议期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ghtweight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e》(IJLMM)召开了期刊编委会议。会议由林建国主持。IJLMM由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主办,2018年创刊,目前已被EI Compendex和Scopus等数据库收录。在编委会议上,与会编委就期刊发展开展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指出通过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学者加入编委会,以及增加热点选题、组建专刊、加快出版周期、多渠道宣传、提升作者全球化水平等方式,持续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并制定了期刊近期工作计划与发展目标。编委们还表示,将继续积极发挥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推动期刊成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会前,与会学者参观了由香港城市大学与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下设的先进结构材料与增材制造研究部。该部门依托国家材料科学研究中心大湾区联合研究部、国家贵金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深圳市航空零部件预应力与表面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先进结构材料研究中心等相关技术平台,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成立。团队致力于推进新金属及纳米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工业、低碳能源、即时检测(大健康,食品安全,伪劣产品甄别)、汽车行业、3C产业、MEMS系统、生物医学行业、钢铁行业、贵金属首饰业和大型核电设备的应用及产业化。团队入驻河套4年来,除了发表众多学术论文,还申请了众多国内外专利,并承担了一批国家和广东省、深圳市的新研究项目。对此,各位专家高度评价研究部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对于我们发展有众多优势,首先就是离我们香港校区近,其次它出台了优惠的新政策,能够吸引国内外企业入驻,这对于我们来说尤其重要。目前我们已经通过河套这个平台经跟多家国企、央企讨论合作,他们会把一部分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交给我们,然后再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落地。”吕坚表示。
编辑 刘思凡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张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