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兄靓声|第100期:原创散文《永生的母亲》

2023-10-02 10:28
摘要

读一首诗,品一盏茶,寻一份静,走进曾兄靓声读书会,让我们一起分享阅读及朗读的心得体会。


曾兄靓声 百期汇聚 序语

The 100th Reading


各位听众朋友:

深圳读特《曾兄靓声》音频栏目在今天迎来第一百期。

吟咏朗读,百期抒怀,明月清风,音动人心。

从《唱支山歌给党听》《行走的雕塑》《望月怀远》《廿四节气系列》,《红烛之歌》《红树林之歌》《永生的母亲》……《曾兄靓声》团队一路走来,至今已诵读了百期。

雁过留声,情动音韵。很多听众朋友给我们送来了赞语与祝福,并给出了良好的改进箴言。感谢大家的鼓励及批评指正。今后,我们将广纳众言,不断改进自己的朗诵技巧与情感投入,争取以更好的作品、更臻完善的靓声,呈献于听众与观众面前。

佳作不厌百回读,情到深处最动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朗读者:曾兄

作者:彭名燕

音频制作、技术处理:邬运河

图片来源:彭名燕、图虫创意

录音时间:2023年9月30日


永生的母亲

彭名燕

那是一个残酷的日子,那是一个神圣的日子。

我痛恨心脏病,就在那一天,它一下子就夺走了那么健康,那么有活力的母亲的生命。就在前两天,她还抚琴吟唱,准备登台表演,人们都说她能活到99岁,这一点,她老人家自己也坚信不疑。九年前她已经尝到了四代同乐的美味,她多么希望十几年以后能亲眼看到第五代的出生。谁想她这么快就飘然而去,留下一个没有做完的精美的梦。她远远没有活够呀!我捶胸顿足叩问苍天,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在我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倏”地领走了她?

母亲去世时刚好满83、进84岁,那是1998年9月11日。

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经历过与最亲爱的人分离的痛苦,从未尝过悲痛欲绝的滋味,也许太缺乏思想准备,一旦事情临到自己头上,竟然会觉得绚丽的生活突然失去了光泽,心灵的剧痛把挺拔的灵魂压碎了。我把泪水洒向天空、洒向大海、洒向我的书桌、洒向我的枕头、洒向我的心田、洒向我的胸襟……谁知它洒也洒不尽,越洒越多,连我自己都惊讶我对母亲的爱有那么深,那么厚,那么宽,那么阔。好多日子过去了,悲痛并没有随着时间逝去而淡化,夜里骤然醒来,才知泪水打湿了梦。

(父母同四个儿女,我最小。儿女中有三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我一点点回忆往事,从上幼儿园到大学毕业,从走进社会到自己养育后代,得意也好,失意也好,痛苦也好,欢乐也好,长长的人生小河上,片片帆影,圈圈涟漪都与母亲息息相关,这时我终于明白了,母亲是什么……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能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欢乐颂,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使你眼前一片青翠。

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使你安然入睡。

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受伤时,为你拭去惊惶的冷汗,梳理好零乱的思绪。

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扶起你的信心,撑出一片希望的原野。

母亲是沙漠中的一眼甘泉,当你奄奄一息时,只消一滴,生命的汪洋就会滚滚流淌。

母亲是荒寂中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看一眼满目生辉,闻一下香浸心脾。

母亲是夜空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点燃你心中的目标。

母亲是航行中的一道港湾,当你精疲力竭时,在她的臂弯养精蓄锐,再次高高扬帆。

母亲是我的天空,是土地,是和风,是春雨,是河流,是长路,是森林,是甘泉……是人世间最芬芳、最伟大、最温暖、最美好、最强大、最光辉、最绚丽的同义语。

母亲喜欢唱歌、跳舞、弹琴、读诗,也喜欢做菜,做红烧狮子头,炒十香菜,酿米酒,磨汤圆面,做水豆豉,灌香肠,腌腊肉……只要吃她做的菜,肯定多吃两碗饭。她精力充沛,活力四溢,一双手从来不得闲,一张笑脸从来没阴沉过,八十多岁看上去像六十岁。母亲是浙江绍兴人,皮肤细嫩得如同曹娥江平静的水面。也许看惯了母亲容光焕发的样子,我以为母亲永远不会走,我希望她永远不要走,即使我走了她也不要走,我觉得她应该是永生的。

(作者彭名燕(右上)与母亲和姐姐合影)

小时候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母亲走了,我哭醒了,醒来方知是个梦,我笑出了声,多么希望躺在冰床上的母亲仍然是一个梦,那样我一睁眼肯定会笑断肠!

那天,我看见母亲长眠的面容是那么安详,那么细腻,那么圣洁,那么美丽,嘴角浅翘,面带微笑。那表情分明是在告诉我们,她对自己的一生非常满意……我连哭都不敢太大声,生怕把她老人家惊醒了。我心里说:妈妈,您太美了,完全是一尊永不会色衰的玉雕!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死比生还要辉煌还要伟大!

母亲的脚步太匆忙了,就像她平时的性格一样,从不麻烦人,从不给儿女添乱,甚至不给儿女和90岁的老父亲一个长一点守候病榻的机会,留下一长串勤劳、俭朴、踏实、诚恳、温馨、正直的脚印,我们当儿女的只能用无尽的思念去掂量几十个风雨阳光的春春秋秋母爱的分量有多深重。

她走了二十多年了,但她的气息仍然萦绕在每一寸空间:她用过的毛巾、茶杯、被子、枕头、拖鞋、药瓶、针线包、剪刀、手表、老花镜、圆珠笔、电话本、录音机、电子琴、手抄歌本、老协的舞蹈服……无一不显示出一个乐观开朗的生命年轮的顽强和执着,那道道印痕早已刻进了儿孙后代的灵魂中。展不平,抹不掉。儿女的生命历程融入了母亲生命的每一朵浪花,每一组旋律,每一句叮咛,每一声欢笑,每一个眼神,每一步足印。可以说,母亲没有走,如影随形地守候着我们。

这些遗物我保留着,如果战争来了,地震来了,我也会带着它们跑!也许有人会说,老土!再过几代,谁会那么多愁善感,连你也会被遗忘。不错,遗忘也是一种美,该忘却的往往会被干干净净清零,但唯独对母亲的爱不会。只要心中掠过一丝回忆,梦里出现片刻踪影,也是母亲在用另一种方式呼吸,用另一种姿态与我们共享婵娟。一个伟大的母亲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因为她的温馨能穿透时空,直达永世!

母亲的体温从天上来,从地上来,从山上来,从海上来,从彩霞来,从月光来,化成万道金光,照亮儿孙的千秋长路。

二十多年过去了,对母亲的思念与日俱增,无穷无尽!真的体验到“活在心中”这句被用了千年的老话,是怎样永葆青春的。

昨晚,我仰望星空,天上有许多眼睛,在众多的眼睛中猛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神光,那神光温柔、祥和、镇定、自信。她定定地看着我,像在对我诉说,诉说她对我的思念,诉说她在另一个世界的恬适……哦!那分明是母亲在笑眯眯地看着我呀!这时,我完全相信,母亲的的确确是得到了永生!

飞洒的泪水掺进了喜悦,变得五彩缤纷。

想到这里,我渐渐觉得生活又恢复了原来的绚丽。



朗读者 曾若明


曾若明,汕头市人,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深圳保利剧院首任总经理,深圳曾兄靓声戏剧艺术表演工作坊创始人。现受聘于深圳文体旅游局重大项目办公室(新歌剧院项目组)高级顾问。




作者 彭名燕

国家一级作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先后在北影演员剧团、北影文学部任演员、编剧。九二年调入深圳,曾任深圳市文联作协主席、广东省作协副主席等职。

代表作(仅举获奖作品)电影:《黄山来的姑娘》《嘿  哥们》;电视剧:《巨人的握手》《家风》《深圳湾》等,均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长篇小说:《世纪贵族》《杨门家风》《倾斜至深处》等,均获国家和省级奖 ;长篇报告文学《从清华园到深圳湾》《用爱吻你的痛》;中篇报告文学:《其实我一直没走远》《瞬间与永恒》;散文:《三笑》等,获国家和省级奖。至今共出版、刊登、拍摄约九百多万字。




音乐制作人 邬运河


广东省录音师协会会员,从业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记者。长期从事音乐编辑、录音与制作。众多节目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各类奖项。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周斐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