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曾兄
作者:潘之江
音频制作、技术处理:邬运河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录音时间:2023年9月6日
//
读一首诗,品一盏茶,寻一份静,走进曾兄靓声读书会,让我们一起分享阅读及朗读的心得体会。
露从今夜白
潘之江
白露以其独有的冷清,令不少文人墨客为之作文赋诗,其中《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我国较早有文字记载白露的浪漫诗文之一,杜甫的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是老少皆知;还有李白的名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这些诗句,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情感仿佛相似,都是对人生的感悟。
历史上描写白露的诗词太多了,但我喜欢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作者写出了寒夜与明月,凸显了孤独寂寥的情景,更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感怀。而他所描写了白露节气的夜晚,令人顿生寒意,而月亮则成了思乡的象征。
“露从今夜白”,既是写景,也点明了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却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杜甫这首《月夜忆舍弟》,全诗共八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大意是,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秋天里的边塞,有一只孤雁正在哀鸣。今天夜里将正式进入白露节气,但月亮还是我自己故乡的最亮最明。弟弟在战乱中分散了,自己无家可归,也无法探问兄弟的死活。因为战乱,寄往洛阳的家书也常常不能送到。全诗情景交融。
杜甫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登高》《春望》《春夜喜雨》等。
朗读者 曾若明

曾若明,汕头市人,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深圳保利剧院首任总经理,深圳曾兄靓声戏剧艺术表演工作坊创始人。现受聘于深圳文体旅游局重大项目办公室(新歌剧院项目组)高级顾问。
作者 潘之江
潘之江,资深文化人,籍贯浙江绍兴,正高职称。早年在浙江工作,1993年调入深圳。近年主要从事昆曲艺术、读懂中国画、辨证看艺术、24节气习俗等专题的研究。
音乐制作人 邬运河
广东省录音师协会会员,从业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记者。长期从事音乐编辑、录音与制作。众多节目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各类奖项。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田语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