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岭模式 布吉探索·靓度|文化惠民聚人心,大芬艺术社区融入更多“暖色调”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张莉敏 周媛 文/图
2023-08-30 10:18
摘要

为充分发挥辖区艺术资源优势,大芬社区积极探索“龙岭模式”共治项目,推出大芬社区油画“五进”活动,助力大芬文化产业发展。

在一个惬意的下午,来到家门口的美术馆,观看“乔治·莫兰迪展”艺术展览;看完展览到附近的咖啡店喝杯咖啡,或许还能偶遇从工作室出来采风的油画艺术家,和他们闲聊几句,不知不觉就消磨了一段时光……这是在龙岗区布吉街道大芬社区的日常生活场景。

世界范围内,法国巴黎的蒙马特、美国纽约的切尔西社区、阿姆斯特丹下城的六角街区,这些都是享誉全球的成熟艺术社区。而在深圳龙岗布吉街道,大芬社区则具备了国际艺术社区的发展潜质。

大芬社区是大芬油画村所在地。大芬油画村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近年来入选首批“深圳特色文化街区”。当前龙岗区、布吉街道正合力在大芬油画村培育“艺术+N”新兴多元业态,力争将其打造成为集展览展示、特色文化、艺术教育、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国际“艺术+”街区。

艺术资源集聚、人文气息浓厚是大芬社区的独特优势。当前,大芬社区正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铺开“龙岭模式”的应用实践,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动、治理联抓、活动联办等方式,整合社区的各类资源,优化民生服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探索出符合大芬实际、突出大芬特色的社区治理路径,在落实推广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龙岭模式”的同时,为大芬打造国际化“艺术社区”添彩着色。

文化惠民送福利

油画“五进”将艺术资源送到居民家门口

文化惠民,让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大芬油画村是文博会15年的“元老级”分会场,是深圳市乃至龙岗区重要的文化产业、文化资源和艺术人才集聚地。

为充分发挥辖区艺术资源优势,大芬社区积极探索“龙岭模式”共治项目,推出大芬社区油画“五进”活动,助力大芬文化产业发展。

2021年以来,大芬社区联合油画村文化发展中心、油画村园区党委,与大芬美术产业协会、大芬美术家协会等加强沟通协作,先后举办《大芬巾帼女艺术家作品展》及油画“五进”特色项目,组织一批大芬油画优秀作品在社区多地巡展。

这也是大芬社区将文化惠民福利深入送入一线的行动例证。大芬社区主要负责人介绍,油画“五进”活动遴选大芬油画村优秀原创作品,并采用展版图片形式,把大芬油画村优秀画家的原创(复刻)作品,送进学校、住宅小区、企业园区、商场等地点进行巡展,助力大芬油画“走出去”,

在智民实验学校、桂芳园小区、富文工业区、星都里商场,通过一幅幅优秀油画作品来讲述布吉故事、大芬故事,让更多的居民群众认识大芬油画村、认识大芬画家,认识油画艺术,进一步展现了新时代大芬油画村的新成就和艺术文化自信。

大芬社区将继续深化“龙岭模式”实践,积极发挥油画村文产优势,让更多的画家、商户参与到共建项目中来,通过提高画家群体的参与度,推动大芬油画村产业蓬勃发展,助力提升大芬油画知名度。

整合特色街区资源

精细化对接需求,办好民生“关键小事”

学习“龙岭模式”,就是要把社区内各治理主体的空间、人力、服务等资源都更好地利用起来。

成立于2004年的大芬社区,辖区面积0.77平方公里,是典型的混合型社区,辖区内既有6个花园小区和2个城中村,管理服务人口约3万人,社区呈现从业群体大,人口密度高,管理任务重等特点。

针对辖区大芬油画村拥有的各类艺术特色资源,大芬社区在资源整合上,坚持社区有什么就用什么,社区缺什么就补什么,推出党员“艺术大咖”“小学生导游”导赏队伍,为小导游提供社会实践平台,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画室很久没有开展活动了,好不容易搭建的特殊群体创作交流平台可能要散了”。在一次工作交流会中,大芬油画村园区党委书记蒋庆北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在大芬油画村有那么一家特别的画室——“123画室”,这里聚集了一群特殊的残疾人画师,由于美术馆改造场地等原因,画师们很久没有在一起创作了。

大芬社区了解相关情况后,结合党建、民政、残联相关工作,联合园区,运用“大盆菜”经费开展关怀活动,组织这些画师们去甘坑古镇、仙湖植物园写生,助力画师们对艺术梦想的追求,为画师群体增加了交流技艺的机会,进一步凝聚了人心。

在大芬,类似一个个需求互补的服务项目,将治理末梢变为治理前哨,实现各群体间共融共生,成为布吉街道推广“龙岭模式”在各社区取得显著成效的生动注脚。未来,大芬社区将继续坚持治理精准化、服务精细化、发展特色化,主动作为,全力打造国际艺术街区,助力“龙岭模式”在布吉街道百花齐放。

编辑 李依林 二审 刘春雨 三审 周斐斐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张莉敏 周媛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