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施绮
【关键词】自媒体 乱象 从业者 职业伦理 认知
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格局中的垄断局面。尽管自媒体给民众带来了言论自由,但也滋生出诸多社会问题,如:隐私侵犯、造谣诽谤、炒作和信息操纵等。技术的赋权,让自媒体人获得了先前专业新闻工作者的权利,但他们在享受社会给予的权利的同时,却未承担起与其权利相对应的伦理义务。
自媒体行业的网络乱象与其背后庞大的自媒体行业生态、从业人员的伦理和素养认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探究其认知、态度的现状,以及影响认知的潜在相关因素,有助于找到网络舆论空间治理的症结,获得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案。本文以自媒体行业的从业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自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伦理素养认知水平及其潜在的相关因素,找寻其行为与认知、态度之间的关联,以期探寻其认知现状和背后的原因,获得新的启示。
一、自媒体从业者的职业伦理
(一)职业伦理定义的厘清
关于媒体职业伦理的讨论历时已久,且常常与“职业道德”这一概念混合使用。展江在《媒体伦理与道德案例教学》一书中指出,职业道德与伦理包含了“工作观和专业规范”两部分内容,成熟的职业伦理规范一般以消极义务为主。[1]目前自媒体行业对于职业伦理中的消极义务认知不够充分,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背景,因此本文将采用职业伦理(professional ethics)这一概念展开阐述。职业伦理指向的是某一行业内的从业者需遵循的普遍性社会公德、行为准则和道德原则,可对从业者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 [2]自媒体从业者的职业伦理,顾名思义指的是在自媒体行业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约束。
(二)关于自媒体职业伦理的争议
关于自媒体应遵循的媒介伦理、道德规范的讨论,学界和业内对于自媒体人的职业伦理规约并未达成共识,这与自媒体传播主体本身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有一定关系。
范明献(2016)根据自媒体的主体类型和情况进行划分,判断其是否需要以媒体伦理道德作为社交媒体的传播实践准则:自媒体组织用户要比个人用户承担更大的伦理责任;自媒体个人用户中,公众人物、拥有更多粉丝量的用户,要比其他一般用户承担更大的责任[3]。本文所讨论的自媒体从业者属于自媒体组织用户类型,而媒体人、网络大V属于影响力较大的自媒体人,也可归属到自媒体从业者的定义范畴。两者所使用的自媒体账号,都影响到社会价值观和传播秩序,具有先前时代传统媒体的力量,因此应当接受比公民传播伦理要求更高的媒体职业伦理,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在一项早期研究中,Cooper(1998)列出了由数字媒体引发的 40 个伦理问题,例如剽窃、数字图像处理、数字操纵、模仿、虚假广告、炒作、掩蔽和数据篡改等[4]。美国的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2014新修订的《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伦理规约》中,亦提出四大项基本的媒介伦理原则:“力求真实报道、减小伤害、独立报道、诚实可信”[5]。对于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媒体文化产业而言,完全采用专业化的媒体职业伦理规范对于自媒体行业,可能过于苛刻和理想主义,因此需要将数字媒体的传播特性与传统媒体的职业伦理规范结合考虑,可为自媒体的职业伦理规约提出新的思考和见解。
本研究在目前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自媒体从业者面对这些伦理规范的态度进行实证考察。通过考察自媒体从业者对于将部分专业新闻伦理规范纳入自媒体人需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程度,了解该群体对职业伦理相关规范要求的态度、自媒体行业伦理的职业化认知与态度,以及潜在的相关因素。
二、自媒体从业者的职业伦理认知与态度及潜在因素研究
(一)对职业伦理的认知与态度
了解人们的决策价值观、哲学原则和态度,是开展伦理研究的基本前提[6],换言之即要了解人们对于道德准则、伦理争议行为的认知和态度[7]。因此对自媒体从业者的职业伦理认知与态度的考察,必须要了解自媒体人认为自身应当遵循何种伦理规范,以及遵守相关伦理规范的重要性判断。自媒体从业者对职业伦理的认知与态度,指向了对职业伦理的相关规范要求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媒介伦理失范现象的态度。其中对媒介伦理失范现象的态度,包括对自身存在的媒介伦理争议行为态度,和对周围他人存在的媒介伦理行为的态度判断[8]。
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通过测量媒体从业者对职业伦理的争议行为接受程度(acceptance)或认可程度,来评估从业者的职业伦理认知水平和态度[9][10]。陶建杰和张志安 (2013) 通过对上海地区网站新闻从业人员的调查,了解到从业者对相关伦理失范行为的态度[11]。
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将从以下三个维度对自媒体从业者职业伦理的认知与态度进行考察。第一个维度将考察自媒体从业者对于将部分适用于新媒体行业的专业新闻伦理规范纳入到自媒体人需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程度(a),另外两个维度则分别考察自媒体从业者对于他人(b)和自我(c)的媒介伦理失范行为的接受程度。
(二)与职业伦理认知和态度存在关联的因素
对传媒从业者的职业伦理认知和态度或相关的因素考察,大致可归纳为: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12]。个人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工作情况等),以及自我的实际行为特征,其中受教育情况包含专业学习情况、培训学习情况等。自我实际行为指向的是在过往工作中自身的媒介伦理失范行为;环境因素包括榜样群体、同侪群体的行为惯例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接受过新闻专业教育的自媒体从业者,对于自媒体从业者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程度更高(a),对于他人(b)和自我(c)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度更低。
H2:对同侪群体失范行为的感知度,与其对于自媒体从业者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程度呈负相关(a),对于他人(b)和自我(c)的伦理失范行为的接受度呈正相关。
H3:对自我的伦理失范行为感知度,与其对于自媒体从业者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程度呈负相关(a),对于他人(b)和自我(c)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度呈正相关。
Campbell和Denham(2021)在对学生记者的新闻伦理困境态度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接受新闻伦理道德课、正式和非正式道德培训以及专业素养和技能的能力训练,对学生的伦理认知态度有显著影响[13]。专业课程在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中也渗透了部分媒介伦理知识,加深了学生的社会伦理道德思考。学生在课业实践中可能也会面临着新闻专业伦理的难题,这些在学习和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伦理规范经验,可能会让学生对专业道德伦理的认知产生正向影响。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4: 对自媒体从业者具备的各专业技能认同度,与其对于自媒体从业者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度呈正相关(a),对于他人(b)和自我(c)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度呈负相关。
除了专业技能以外,媒介角色的认知也被作为影响新闻媒介社会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14]。张志安2014年对中国大陆新闻从业者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以了解当时的新闻从业人员对于媒介角色的认知状况。“媒介角色认知”也被频繁地纳入新闻专业主义的实证测量中[15]。尽管自媒体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专业主义规范准则,但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是社会信息和观点传达的重要节点,自媒体从业者对媒介功能角色、社会价值的认知,同样会影响着他们的职业行为,其中包括其职业伦理的认知与态度。基于此,我们提出假设5:
H5:对媒介应具备的社会价值的认可度,与其对于自媒体从业者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接受度呈正相关(a),对于他人(b)和自我(c)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度呈负相关。
尽管人们可能会认同媒介应当具备相应的社会角色,但是媒介在现实中所发挥的作用与理想状态可能存在出入,自媒体人对于业内的行规以及一些灰色地带的实际状况可能更加了解,这种现实的因素可以归因为环境因素对人们的认知关联,甚至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提出假设6:
H6: 对媒介实际发挥的社会价值感知度,与其对于自媒体从业者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度呈正相关(a),对于他人(b)和自我(c)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度呈负相关。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延续先前对于影响职业伦理认知因素、专业素养考察的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中的关系和影响进行深入调查。问卷调查分为量表的变量设置以及样本的收集、数据分析等阶段。
(一)变量的指标设计
自媒体从业者对职业伦理的认知与态度测量的题项设置,参考了韩晓宁等人(2017)针对传媒实习生群体的调查,并结合本研究的实际调查方向进行一定改进。根据目前对自媒体存在的伦理失范现象的相关研究,以及SPJ的道德规范(SPJ Code of Ethics),我们总结归纳出11种主要的伦理争议行为:发布信息前不核实;制造虚假信息;混淆广告与新闻的界限[16];煽情化表达;内容存在表述错误;洗稿、随意转载;强行蹭热点;数据造假;收钱发表观点评论或不发布不利于对方的信息;进行媒介审判。通过受访者对上述行为的认同和接受程度,来了解他们对失范行为的接受度。
另设置了题项考察自媒体从业者对于将部分专业新闻伦理归属到自媒体人需遵循的道德伦理的接受程度,以了解该群体对职业伦理相关规范要求的认识和理解。
专业技能的测量主要指向媒体人对具备各种专业技能的认同与否,即了解对方在多大程度上认同自媒体从业者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专业技能题项一共设置了10个技能指标,涉及图文、视频的编辑能力,信息的判别,用户意识,数据分析等能力[17]。媒介社会角色的测量题项,参考了韩晓宁等人(2017)针对新闻实习生的职业认同调查,结合本研究进行了修改,总结出12项测量指标,包括帮助公众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对公众关注的话题提供分析和阐释等,并以“自媒体应(实际)具备的社会价值”的方式进行提问。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选择广州市内的自媒体机构,于2021年8月份进行问卷发放工作。问卷采用匿名填答的形式, 部分问卷由研究人员到媒体机构发放,为了方便填写及数据编码,大部分问卷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发放至各自媒体公司以及豆瓣网的“自媒体运营及管理”兴趣群组。截至2021年8月31日,共回收有效问卷165份。表 1 为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
四、假设检验
(一)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 Cronbach’s α系数来检验量表的可靠性。问卷各个潜变量的可靠性系数均超过 0.90。按照标准因子 Cronbach’s 值≥0. 70 的信度判别标准,表明量表的指标是可靠的。
(二)假设检验
对于 H1(接受过新闻专业教育的自媒体从业者,对于自媒体从业者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程度更高(a),对于他人(b)和自我(c)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度更低),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发现接受过新闻专业教育的自媒体从业者,对于将部分适用于新媒体行业的专业新闻伦理规范纳入自媒体人需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程度(M=4.793, SD=0. 0.388),显著高于没接受过专业新闻教育的自媒体从业者(M=4.628, SD=0.785),p=0.098>0.05,差异不具有显著性,H1a未得到支持。
同样在t检验中,发现接受过新闻专业教育的自媒体从业者,对于他人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程度(M= 1.334, SD= 0.624) ,显著低于没接受过专业新闻教育的自媒体从业者(M= 1.615, SD= 1.057),p=0.043<0.05,与H1b相符,假设得到证实;对自我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程度上,虽然接受过新闻专业教育的从业者其接受程度(M= 1.610, SD= 0.907)低于未接受过新闻专业教育的从业者(M= 1.709, SD= 1.013),但p=0.515>0.05,差异不具有显著性,H1c 未得到支持(见表3)。
针对各因素对于媒体伦理的认知态度存在的相关性,我们通过将自媒体从业者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媒介社会角色的认同度、具备各专业技能认同度等因素与其媒介伦理的认知态度一一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相关性分析检验H2(对同侪群体失范行为的感知度,与其对于自媒体从业者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程度呈负相关(a),对于他人(b)和自我(c)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度呈正相关),发现对同侪群体失范行为的感知度,与其对于自媒体从业者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程度之间的p值为0.565,r的绝对值为|-0.045|,p值大于0.05,r值也小于0.1,因此H2a假设不成立,自媒体人对同侪群体失范行为的感知度,与其对于自媒体从业者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程度不存在相关性;就对他人(b)、自我(c)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对同侪群体失范行为的感知度,与对他人(p=0.001<0.05,r=|0.258|>0.2)、自我(p=0.000<0.05,r=|0.268|>0.2)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度存在正相关关系,H2b与H2c的假设成立。
针对H3(对自我的伦理失范行为感知度,与其对于自媒体从业者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程度呈负相关(a),对于他人(b)和自我(c)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度呈正相关)的相关分析显示,对自我的伦理失范行为感知度,与对其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度之间(p=0.081>0.05,r=|-0.136|<0.2)无显著相关关系,H3a假设不成立;但自我的伦理失范行为感知度与对于他人(p=0.000 ,r=|0.482|>0.2)和自我(p=0.000<0.05, r=|1.000|>0.2 )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即对自我的伦理失范行为感知度越高,对于他人和自身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程度也就越高,H3b与H3c假设成立。
针对H4(对自媒体从业者具备的各专业技能认同度,与其对于自媒体从业者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度呈正相关(a),对于他人(b)和自我(c)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度呈负相关)的相关分析显示,对自媒体从业者具备的各专业技能认同度,与其对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度,存在正向相关关系(p=0.001<0.05,r=|0.262|>0.2),即对专业认同度越高的人,其对应遵循的伦理规范接受度也会更高,H4a假设成立;与对他人(p=0.001<0.05,r=|-0.257|>0.2)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度呈负向相关关系,即专业认同度越高的人,其对他人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程度越低,H4b假设成立;但是专业认同度与对自身(p=0.001<0.05,r=|-0.257|>0.2)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程度的相关系数p值为0.156,大于0.05,因此不存在相关关系,H4c假设不成立。
针对H5(对媒介应具备的社会价值的认可度,与其对于自媒体从业者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度呈正相关(a),对于他人(b)和自我(c)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度呈负相关)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对媒介应具备的社会价值的认可度,与其对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度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p=0.000<0.05,r=|0.466|>0.2),即对媒介应具备的社会价值的认可度越高,其对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度也越高,假设H5a成立;与对于他人(p=0.020<0.05,r=|-.181|<0.2)和自我(p=0.138>0.05,r=|-0.116|<0.2)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度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尽管跟对他人的失范行为之间的p值<0.05,但r的绝对值小于0.2,相关关系非常弱,因此不能认为之间存在相关性,H5b与H5c的假设不成立。
针对H6(对媒介实际发挥的社会价值感知度,与其对于自媒体从业者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度呈正向相关(a),对于他人(b)和自我(c)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度呈负相关)的相关分析显示,对媒介实际发挥的社会价值感知度,与其对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度(p=0.063>0.05,r=|0.145|<0.2)、对于他人(p= 0.379>0.05,r=|-0.069|<0.2)和自我(p= 0.358>0.05,r=|-0.072|<0.2)的伦理失范行为接受度不存在相关关系,所以H6均不成立。
五、讨论
(一)对应遵循的职业伦理接受度
研究发现,自媒体从业者对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程度,与是否接受过新闻专业教育、对具备各专业技能的认同度、对媒介社会价值的认可度相关,与同侪群体失范行为的感知度、自我伦理失范行为的感知度,以及对媒介实际发挥的社会价值感知度无关。
接受过新闻专业教育、对具备专业技能和对媒介社会价值的认可度更高的自媒体从业人员,对于将部分适用于新媒体行业的专业新闻伦理规范纳入到自媒体人需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程度更高。这也侧面说明了新闻专业教育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媒体职业道德水平,促进未来从业人员对于职业伦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具备专业技能、媒介社会价值的认可度,可能与接受新闻专业教育或其他相关教育的经历有关,专业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习者对于专业技能的重视程度,对媒介的社会角色有更深入的认识。除此以外,愈加认同和重视专业技能的人,其职业认同度、职业的责任感也更高,对于媒介的社会角色和价值和对职业的专业性也更为认可,从而对于自媒体从业者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程度也越高。
对同侪群体和自我伦理失范行为的感知,以及对媒介实际发挥的社会价值感知,其实都是被调查者对于实际环境的状况感知,而应遵循的职业伦理规范的接受度,属于职业伦理认知的理想层面,伦理守则属于社会的普世规则,是大多数人认同和接受的理想社会规约,在实际社会实践中,往往出现的是清晰的伦理是非观念与行为暧昧的背离现象,也正因此人们才需要形成共识性的职业伦理操守,来对背离道德伦理的行为进行规制。
(二)对自我和他人伦理失范行为的接受度
研究发现,对自我和他人伦理失范行为的接受度,与对同侪群体以及自我的失范行为感知度有关,其中对他人伦理失范行为的接受度,还与是否接受新闻专业教育、对自媒体从业者具备的各专业技能认同度存在相关关系。
这一结果表明,从业者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与其自身的伦理态度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所感知到的失范行为(包括他人和自身)频率越高,对失范行为的接受度、容忍度也越高,反之亦然。周围的环境会影响人的思想态度认知,环境、认知与行为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若感知失范行为频率越高、对行为的容忍度越高,个人在实践中的失范行为,可能会变得愈加频繁,个人的失范行为也会被他人感知到,成为他人环境感知的一部分。这就像一个怪圈似的不断循环,威胁着自媒体行业的自我净化功能,难以形成行业规范,不利于自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否接受过新闻专业教育,以及对自媒体从业者具备的各专业技能的认同度,与对他人伦理失范行为的接受度存在相关关系,但与自我伦理失范行为的接受度无太大相关性。这不排除在调查过程中,大部分被调查者有自我美化、掩饰甚至自我膨胀的行为倾向。部分地说明了接受新闻专业教育的重要性,专业的教育有利于从业者对这一行业未来的专业性认知,对专业技能和媒介的价值有更加深刻清晰的认知,教育过程中所形塑的职业认同度,可能对于伦理道德的认知也有一定正向影响,所培养的未来潜在的从业人员,能够在媒体工作实践中分清是非黑白,在心中树立职业伦理的标杆。
六、总结
本研究立足于当前自媒体大行其道的背景环境,从自媒体从业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自媒体从业者的职业伦理认知调查,了解自媒体人、内容创作者对待自媒体职业伦理的认知态度,对自媒体行业的伦理操守进行职业化、规范化的态度,并找寻可能与其认知相关联的行为、环境或其余认知因素,获取这一新兴职业群体的媒体职业伦理认知图景。研究发现,是否接受新闻专业教育、对媒介社会价值的认可这两大因素,对于自媒体从业者的职业伦理认知态度存在正向影响,行业乱象的整治有赖于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接受新闻专业教育有助于从根源上提升其职业伦理的认知水平。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增添质化的方法,如深度访谈等,更加深入地了解从业者对于自媒体人遵循职业伦理的认知,还可以考虑从各相关因素中继续考察其因果关系,以了解各个因素之间的关联逻辑。
作者林施绮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注释
[1]展江.媒体伦理与道德案例教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9.
[2]陶建杰,张志安.网络新闻从业者职业伦理研究:以利益冲突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3,35(09):113-122.
[3]范明献.自媒体传播伦理:特征、问题及认知框架[J].中国出版,2016,2:27-30.
[4]Cooper,Thomas W.“New technology effects inventory:Forty leading ethical issues.” Journal of mass media ethics,1998: 71-92.
[5]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2014, September 6). SPJ code of ethics -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Retrieved from http://www.spj.org/ethicscode.asp
[6]Cuillier D. Mortality morality: Effect of death thoughts on journalism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relativism, idealism, and ethics[J]. Journal of Mass Media Ethics, 2009, 24(1): 40-58.
[7]黄彩莉. 短视频APP用户信息伦理认知、态度与使用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8] 韩晓宁,王军,王雅婧.传媒实习生群体对媒介伦理争议行为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7,39(10):29-44.
[9]罗文辉, 陈韬文, 潘忠党. 大陆、香港与台湾新闻人员对新闻伦理的态度与认知[J].新闻学研究,2001,(68): 53-89.
[10]Wulfemeyer K T. Freebies and moonlighting in local TV news: Perceptions of news directors[J]. Journal of Mass Media Ethics, 1989, 4(2): 232-248.
[11]陶建杰,张志安.网络新闻从业者职业伦理研究:以利益冲突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3,35(9):113-122.
[12]韩晓宁,王军,王雅婧.传媒实习生群体对媒介伦理争议行为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7,39(10):29-44.
[13] Campbell, Karyn S., and Bryan E. Denham. “Determinants of Attitudes toward Ethical Dilemmas in News: A Survey of Student Journalists.” Journal of Media Ethics 2021:1-10.
[14] Weaver, David Hugh, G. Cleveland Wilhoit, and Lori A. Bergen. The American journalist: A portrait of US news people and their work.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1.
[15]周裕琼.互联网使用对中国记者媒介角色认知的影响[J].新闻大学,2008,1:90-97.
[16]陈力丹,钱童,魏雨珂.新《广告法》实施后“广告新闻”现象分析[J].新闻界,2016,2:9-13.
[17]Anderson,Christopher William,Emily Bell,and Clay Shirky.“Post-Industrial Journalism: adapting to the Present.”Geopolitics, history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7.2,2015.
实习编辑 吴昕圆 审读 李 诚 审核 刁瑜文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00:17
5级大风航拍邂逅深圳西部绝美日落盛景 4月22日,哪怕面临着5级大风的挑战,我依旧无畏前行,用航拍镜头捕捉了深圳西部那震撼人心的日落景象。画面中,广深沿江高速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联起城市与大海的脉络,在余晖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不远处,无垠的大海与天空相融,波光粼粼,尽显辽阔与深邃。而画面右侧,机场上飞机起起落落,仿佛穿梭于天地之间,为这幅美丽的画卷增添了灵动的气息。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大自然与城市的和谐之美,希望这份独特的视觉盛宴能带给你心灵的触动。 据悉,4月23一25日广东省将迎来汛期首场暴雨过程。25日深圳(含深汕)将出现局部暴雨伴强对流天气过程。#读特小记者#
00:30
一年级读特小记者小试身手!亲手制作香甜南瓜饼 今天,我这个读特小记者化身“小小厨师”,在厨房里完成了一次超有趣的挑战——亲手制作南瓜饼! 我先和妈妈一起挑选了圆圆的南瓜,把它洗干净、削皮、切块,再放进锅里蒸熟。看着南瓜在锅里慢慢变得软软的,我心里可期待啦!南瓜蒸熟后,我用勺子把它压成泥,加入香香的糯米粉、甜甜的白糖,揉成面团。面团软软的,摸起来可舒服了!接着,我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压扁,还在上面按出了漂亮的小花图案。最后,把做好的南瓜饼放进锅里煎至两面金黄,不一会儿,厨房就飘满了甜甜的香味! 咬一口自己做的南瓜饼,又软又糯,甜丝丝的,比买的还好吃!这次制作南瓜饼的经历太有意思啦,我不仅学会了新本领,还体会到了动手的快乐!以后我还要尝试做更多美味的食物,和大家分享我的“美食小成就”!#读特小记者#
00:56
图腾影视😁😁😁😁
《滩涂上的翡翠森林》 #读特小记者# 在深圳的怀抱中 有一片神奇的红树林 宛如绿色的梦境,静谧而安详 高大的树木,肩并肩 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穹 叶子在风中,轻轻吟唱 诉说着古老而新奇的故事 阳光洒落,金色的光线 穿过枝叶的间隙 在地上描绘出,奇妙的图案 那是光与影的交响 海边,海浪轻拍沙滩 如同温柔的摇篮曲 红树林矗立于此,坚定不移 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天地 在这片绿洲,自然的奇迹 白鹭翩跹,海鸥翱翔 在蔚蓝天空下自由地歌唱 我深爱着这片深圳的红树林 它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礼物 蕴藏着快乐,蕴藏着美好 在我心中,永远璀璨夺目
#读特小记者#今天我来到深圳大剧院欣赏了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这场舞剧太精彩啦,像一阵旋风,把我卷进了一个充满侠义与梦想的世界。 一开场,舞台上的场景就像电影里的老香港,街道、店铺都很逼真。灯光一亮,演员们登场,他们的动作又快又有力,一招一式,看得我眼睛都不敢眨。我最喜欢的是叶问和其他门派掌门比武的片段,叶问的咏春拳,一会儿像流水一样流畅,一会儿又像闪电一样迅猛。其他掌门的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和太极拳也各有特色,螳螂拳的动作像螳螂捕猎,又快又狠;八卦掌的脚步轻盈,转来转去;八极拳刚猛有力,每一下都像是能把空气打碎;太极拳则慢悠悠的,却感觉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他们的对决,就像一场激烈的战争,看得我热血沸腾,忍不住和观众们一起鼓掌叫好。 除了精彩的武术动作,这部舞剧还有很感人的地方。叶问的妻子生病了,叶问不得不离开她去打拼,他们离别的场景,让我心里酸酸的。还有猪肉荣为了保护叶问,勇敢地挡下了坏人的枪,叶问抱着他痛哭的画面,让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从这些情节里,我看到了叶问的无奈和悲伤,也看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舞剧里还有一条关于电影剧组的故事线,虽然一开始我有点不太明白,但是看到后面,我发现这条线和叶问的故事紧紧联系在一起。剧组的人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一直努力坚持,这种精神和叶问练武、开武馆的坚持是一样的。这让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梦想,还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看完《咏春》,我对中国武术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喜欢传统文化了。我不仅看到了精彩的舞蹈和武术,还学到了很多道理,比如要勇敢、善良,要珍惜身边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以后也要像叶问一样,做一个有正义感、有担当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