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论|创新落实新媒体“三审三校”初探 ——以深圳新闻网为例
2023-02-22 15:35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 李晓蕾   马  丹   何  畅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网络新媒体已成为宣传报道的主渠道主阵地,严格新媒体内容把关、提升内容质量刻不容缓。深圳新闻网为进一步适应时效性更强、流程更复杂、安全风险更高的新形势,着重从创新升级、制度建设、流程再造和人才管理等方面,围绕落实“三审三校”,取得良好成效。

【关键词】新媒体  “三审三校” 创新

众所周知,报纸的“三审三校”制度已实行多年,有其成熟的操作流程及规范。而网络新媒体如何落实“三审三校”,则是一个亟须高度重视的新课题。近年来,深圳新闻网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新媒体“三审三校”亟待突破创新

2021年7月29日,@南京发布微博在刊发的《关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来宁人员信息和健康管理的通知》中,误将湖南省张家界市写成湖北,一度成为微博热搜话题。2021年7月30日,“长白山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条管控公告,包括标题在内,共计出现7处“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区”的错误表述,从而引发热议。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网络新媒体已成为宣传报道的主渠道主阵地,高强度的内容推送工作,对新媒体内容把关提出了严峻挑战。部分新媒体因为盲目追求流量、追求速度、审稿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在推送内容中出现差错。这些差错有的存在导向偏差,有的出现了“低级红、高级黑”,还有的是技术性差错。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新闻作品出现差错,有可能被大肆炒作,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严格新媒体内容把关,提升内容质量刻不容缓。从本质上说,新媒体内容生产要求与传统媒体是一致的,但是其时效性更强、流程更复杂、安全风险更大,完全照搬传统媒体的“三审三校”制度显然不合时宜。更何况,目前三审制在新媒体的落实情况也并不乐观,有的甚至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内容导向和质量。

2017年8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规范报刊单位及其所办新媒体采编管理的通知》,要求广大报刊出版单位及其新媒体全面加强采编管理,严格执行“三审三校”。网络新媒体涵盖了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视频号等多种形式,由于媒体属性不同、产品形态多样,决定了网络新媒体必须因“媒”制宜,突破创新,采取有针对性、特色化的策略措施,确保“三审三校”落到实处。

二、制度创新:实施24小时动态审校

近年来,主流新媒体中的文字差错呈逐年上升之势,发布稿件一味求“快”,极易出现违反发稿流程、超越发稿权限、不遵守送审制度等情况。

深圳新闻网作为地方党网,始终将讲政治放在首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主流价值观,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网站高度重视新媒体报道安全管理,为确保导向正确、效果可期、风险可控、发稿安全,制定了《内容发布管理办法》《突发新闻操作守则》《代运营平台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报纸的稿件审校过程,主要集中在夜间,而新媒体稿件的审校,则可能发生在一天中任一时间段。深圳新闻网原创稿件按照“一校—一审—二校—二审—三审—三校”流程,对信息进行逐级审定。全天24小时,只要有稿件,即启动“三审三校”流程,呈动态循环之势。为保障新闻时效性,每个环节如发现问题,均要实时反馈,以便于相关人员马上调整修改,快速进入下一环节。

一校由记者担任,重点审核格式、标题、人名、职务、图片侵权等问题。一审由采访部门总监担任,重点审核导向、标题等问题,确保内容基本无重大差错。二校由深圳新闻网校审团队担任,确保内容无差错、全文无错别字、版面整齐美观等。二审由总编室校审负责人担任,重点审核导向、新闻客观事实、遣词造句等问题。三审由深圳新闻网值班编委担任,重点审核标题、政策、法律法规等敏感问题,确保内容导向正确、事实客观、立场公正以及落实各种宣传提示和宣传提醒,保持信息对称。三校由总编室编辑担任,重点负责对排版格式、内容修改意见进行核对检查,并进行发布操作。

如遇重大紧急信息、敏感问题稿件,在“三审三校”基础上,需上报分管领导及总编辑审后发布。

此外,总编室首页编辑兼一读岗位,在发布后对稿件第一时间进行审读,避免在编排和修改时发生格式、页面等差错。

三、流程创新:全系列产品纳入全流程覆盖全过程监督

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编发及存储全程数字化。记者编辑在稿件采写、编辑加工与美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操作失误与疏漏等。例如某地党建官微在转发一份文件时,遗漏了部分原文,导致前后文无法衔接。分析原因,应是编辑在处理稿件时疏忽大意导致粘贴遗漏。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技术操作失误虽小,但有时会造成重大损失。面对海量的新媒体数字化报道,深圳新闻网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各项技术,将全系列产品内容纳入“三审三校”范围,确保全流程覆盖,不留死角。

深圳新闻网审校把关范围包括:网站PC端、客户端、飞卡等自有平台内容;深圳新闻网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视频号、抖音、百家号、新浪号等商业平台发布的内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生产办公也成为较为普遍的业务需求,深圳新闻网顺应这一需求,对编辑平台进行改造升级,推出具备移动审核功能的翔宇6.0系统。审核人可以在手机上登录该系统,随时随地进行内容审核,极大地提高了业务效率,减少了内容发布整体所需时间,在保证业务内容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效率。翔宇6.0系统提供驳回意见的自定义输入,供审核人在审核驳回时进行方便快捷的操作。系统还具备操作痕迹保留功能,可以对所有审核操作进行日志记录并保存,为内容生产过程中的审核流转查询和后续的追溯提供了依据。

系统升级后,深圳新闻网对所有转载涉政治类稿件和原创稿件,都要通过黑马校对平台和“圳清风”监测平台对稿件进行扫描,对所有敏感词进行人工复查,确保无误后走“三审三校”流程再进行发布。对于直播内容,除进行内容审核外,还进一步加强技术监控,通过预审延迟播放、过滤敏感字词等技术手段查错纠错,规避直播风险。

深圳新闻网实行全流程管理,全过程监督,在内容发布前、后均做足功课。网站各部门重要策划报道、直播、评论、微信、视频、涉及舆论监督类稿件等自采选题均实行采前三级把关,策划报题把关人分别为采编人员、部门总监、值班编委(总编辑)。尤其对于视频直播、图文直播等,特别强调播前报批流程,在直播过程中如遇到突发情况直播中断,或者临时取消直播,前方直播人员重启直播需要重新申报,不得擅自发起直播活动。

全流程管理不仅体现在采前、采中管理上,内容发布后的质检工作,也一直是深圳新闻网内容审核的重点。稿件发布后,一读编辑第一时间审读,如发现问题,可即时反馈调整,把损失压到最低。此外,深圳新闻网总编室每月安排专人开展质检工作,除了对当月全网已发布内容进行巡查外,还要统计一审、二审、三审环节发现的未见网络差错,形成书面巡查报告,差错(包括未见网差错)责任人将受到相应处罚。之所以这样严格,也是为了从全流程管理机制上倒逼记者编辑重视稿件质量:记者要尽量消灭原生稿件差错,把净稿、合格产品交给编辑;一审、二审、三审各环节也要各尽其责。所有未见网差错的集合,既是问题,也是财富,最终实现正视问题、分析原因、汲取教训的目的,力争把未见网差错全部转化为内在积累与提升的目的。

四、管理创新:盘活人才存量,优化人才增量

2020年2月15日,微博认证号“贵州综合广播”刊发致歉信息,承认自己发布了“查处中国疾控中心相关人员”的谣言,并称是个别人员没有经过核实就转发的信息。由此可见,在完善制度、技术加持之余,新媒体日常采编人员管理漏洞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此外,少数新媒体还存在“一人多职”的情况,编、审、发由同一个人来操作,这种情况下出错率会变得较高。

落实“三审三校”,每个环节都要安排到位,对审校人员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大。深圳新闻网主要从两方面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积极盘活人才存量,用好现有人才资源;另一方面,优化人才增量,做到精准引才。

在盘活人才存量上,深圳新闻网专门从总编室抽调骨干编辑成立初审小组、校审小组、一读小组。小组成员中,有些具备纸媒采编从业经验,有些文字功底扎实、业务能力强。同时,将校审工作纳入新编辑岗前培训体系。每年7月,新来的应届校招生都要到总编室从事校对工作的锻炼,在此过程中,老编辑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帮助新编辑尽快进入角色。此外,深圳新闻网还通过定期举办业务培训、业务交流会等形式,不断提升在岗编辑的政治素养、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

网站还通过采用终审轮值制,强化终审职能。轮值终审为职位在总编辑助理以上的领导,他们由总编辑授权,行使三审终审权,严格按要求审核把关后台稿件。

在优化人才增量上,深圳新闻网充分发挥外援的作用。通过从深圳报业集团内部聘请和返聘有经验或离退休的老编辑担任校审人员,进一步充实壮大校审队伍。

五、结语

长久以来,报纸的“三审三校”制度早已深入人心,而对于新媒体落实“三审三校”,部分媒体从业人员对其必要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也不够强,在媒体深度融合、移动优先背景下,网络阵地同样要做到不留死角,切实将“三审三校”落到实处,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勇于创新,在新闻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之间求取最大限度平衡。

作者李晓蕾系深圳报业集团深圳新闻网总编室副总监

作者马丹系深圳报业集团深圳新闻网总编室编辑

作者何畅系深圳报业集团深圳新闻网总编室副主任

(本文刊于《新传播》杂志2022年第六期)

编辑 高原 审读 李诚 审核 刁瑜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