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水岸万鸟齐飞,水蕨、豹猫等一些曾经“消失”的物种重新回归,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今天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今年六五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深圳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放在同样重要位置,不断探索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创新之路,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青山绿水美丽鹏城。 姚泽林 摄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优美生态环境触手可及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去年以来,深圳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治污系统性精准性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市PM2.5浓度进一步降到了16微克/立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3%,河流优良水体比例提升到了67.6%,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城市新常态,生态环境优美越来越成为大家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感受。
在大气环境方面,深圳深入实施“深圳蓝”可持续行动,以臭氧污染防治为核心,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和区域联防联控,加快VOCs重点企业和加油站、油气仓储企业深度治理,开展天然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提前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排放标准,推动港口、机场作业机械新能源清洁化替代,推行规范加油、夜间卸油和错峰加油等。据统计,2022年,PM2.5浓度从18降至16微克/立方米;今年一季度,全市环境空气质量AQI范围在22~145之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Ⅰ级(优)的天数为46天;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的天数合计为89天,占总有效天数(90天)的98.9%。
在水环境方面,深圳持续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坚持“六水共治”,完善河湖长制,推进污水集中收集率和进厂生化需氧量(BOD)浓度“双提升”,加快修复改造破损管网,不断完善雨污分流、污污分流体系,统筹做好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面源污水治理,推动水环境治理向“全面达优”迈进。据统计,2022年,310条河流优良水体河长比例达67.6%、提升17.6个百分点。茅洲河共和村断面年均值首次达到地表水Ⅲ类,21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5.2%,提升4.7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市310条河流中,Ⅲ类及以上191条,Ⅳ类55条。
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2022年建成宝安环境治理示范基地危废二期项目,新建14家危废收集贮存转运设施,新增危废收集处置能力56万吨/年,入选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重点城市;开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公约履约评估,筛查涉及14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企业,新污染物治理实现良好开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深圳将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一队勺嘴鹬飞入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湿地。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何龙 刘钢 李忠 通讯员 胡柳柳 凌秀潜 摄
持续优化城市空间治理,最大限度保障城市与自然共融共生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作为中国市域最小的超大型城市,深圳持续优化城市空间治理,科学布局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在成立之初,深圳就根据山水林田湖草的本底特征,前瞻性规划了“带状多中心组团结构”的城市框架,奠定了深圳高效、生态、弹性的宜居本底,最大限度保障城市与自然共融共生。
率先进入城市开发建设加速时期,深圳将近50%的市域面积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致力于打造山海连城空间格局,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
以绣花功夫提升生态品质,深圳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建成公园1260座、绿道3119公里,公园绿地500米服务覆盖率超90%,形成连山通海贯城串趣的生态游憩网络,“推窗见绿、开门入园”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持续推进基于自然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深圳全市353平方公里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占建成区总面积37%,全面实施东部海堤重建、防洪排涝及老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成效显著。
巩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深圳全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到目前,全市共记录维管植物2173种,本土陆域野生脊椎动物651种,以深圳命名的野生动植物20余种;每年约有10万只候鸟在此越冬,鸟类种数约占全国的1/4。
2022年,深圳生物多样性保护亮相国际,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获得“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国际殊荣,成功加入国际“自然城市行动平台”。
接下来,深圳将围绕“昆蒙框架”的愿景与目标,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实施山海连城绿美深圳行动,高标准筹建国际红树林中心,协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全国超大城市中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最低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战场。深圳历来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重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融合、协同增效,持续推动城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绿色低碳发展迈入一个崭新的时期,成为全国超大城市中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最低的城市,全市碳排放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5。
健全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法规,深圳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纳入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内容,出台全国首部绿色金融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出台《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提出面向2025年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目标任务,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深圳还率先编制《海洋碳汇核算指南》,出台《深圳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在温室气体监测方面,深圳积极落实国家碳评估监测试点,开展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红树林碳汇监测及重点企业温室气体监测。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区,深圳积极探索减碳新模式,大力推动碳普惠工作。试点建设国内首个碳币服务平台,建立绿色出行、低碳用电等普惠应用场景,推出“低碳星球”碳普惠程序,注册用户超百万,逐步构建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机制。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深圳率先在全国启动碳市场试点,最早建立国内最完整的碳交易法律制度,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深圳方案。2022年8月,深圳首次开展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工作,共成交58万吨,总成交额2526万元。目前,深圳碳市场累计交易额突破20亿元大关,碳市场流动率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新任务。”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原标题《深圳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写在六五环境日来临之际》)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01:00
#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深圳,创新之城,活力之都,邀您共赴十五运之约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以创新为魂,活力为韵,正张开双臂欢迎四方来客。在这里,高楼林立,平安金融中心直插云霄,深圳湾“春笋”展现滨海艺术魅力,市民中心如大鹏展翅,彰显行政心脏的活力。 深圳还是“千园之城”,1320座公园如绿色明珠镶嵌城市,大鹏半岛的碧海银沙与梧桐山的云海日出,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南头古城,千年文脉与现代文创交织;走进大芬油画村,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十五运会期间,深圳更添独特魅力。在宝安欢乐剧场等智能场馆,AR导航、AI机器人服务等前沿科技,让您体验未来之城的精彩。赛事之余,您可参与“全民全运”系列活动,在虹桥公园自由式小轮车赛场感受激情,在深圳湾畔的马拉松赛道尽览山海美景。 十一月的深圳,阳光与激情同在。让我们相约深圳,在十五运的青春礼花中,共赴一场创新与活力的盛宴!
01:11
#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亲爱的全国各地朋友们: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我的城市,那一定是“奔跑”。深圳,就像我们班那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同学,永远在创造,永远向前。 站在莲花山顶俯瞰,你会看见这座城市的心跳——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深南大道上车流如织。但深圳的魅力不止于此。周末的深圳湾,白鹭在红树林上空划出弧线,远处香港的青山若隐若现。科技园的深夜,大厦里依然亮着点点灯光,那是无数梦想在发光。 这里是大疆无人机起飞的地方,是腾讯QQ诞生的摇篮。走在华侨城创意园,旧厂房变身艺术空间,咖啡香混着油墨味;盐田港的巨轮鸣着汽笛,把“中国制造”送往世界每个角落。 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带着各自的乡音和梦想,把这里变成了家的模样。 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看看这座“奇迹之城”。来感受创新的脉搏,看看科技与自然如何共舞,体会什么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座城市,会用它年轻的心跳告诉你:梦想,永远值得奔跑。 深圳准备好了,期待与你相遇!
这个知识你知道吗?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