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器驾到!“五一”到深博穿越“青铜时代”,上博馆长:好多展品我也是第一次见!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胡蕾/图、视频
2023-04-28 16:29

“五一”小长假将近,深圳博物馆又备大礼。

这一次,深圳博物馆携手“青铜宝藏”收藏王者上海博物馆共同策划、举办“钟鼎铭盛世——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大展。展览于4月27日在位于同心路的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开幕,场面热烈,吸睛无数。本次展览精心撷选上海博物馆藏青铜精品172件/套,包括不同器型、功能的青铜器与造型奇特、纹饰瑰丽的各类青铜珍品。其中,近半数文物为首次展出或从未著录,带铭文的青铜器达77件。展览将持续至8月27日。其间,市民可免费到场参观。

戈卣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前)高20.5厘米,口长12厘米,重1710克。

本次展览分为“青铜的艺术”“礼制与战争”“社会与生活”“技术与工艺”四部分,生动阐释了中国古代青铜器两千多年发展中的艺术、科技、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中国礼制文化的内涵。重要展品包括商代晚期的戈卣、凤纹牺觥、豕卣,西周时期的厚趠方鼎、小克鼎,春秋晚期的鸟兽龙纹壶等

颂簋盖 西周厉王。

作为深圳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联袂呈现的精品大展,本次展览筹备历时1年多。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

展览开幕当日,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也亲临现场。褚晓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博物馆与深圳博物馆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深圳与上海都是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两座城市有一些共性。相信深圳、上海的市民都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怀抱浓厚兴趣。文物展览是一种非常好的展示、宣教历史、科学、艺术、文学的形式。这次,上博与深博合作推出钟鼎铭盛世——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展,目的就是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展览,深圳观众不仅可以溯洄数千年的历史长河,近距离观赏青铜艺术之美,还能走进壮阔雄浑的青铜时代,领略华夏先民的勤劳与智慧,感知中华大地早期国家形态、礼乐制度、社会生活乃至精神文明。

豕磬 商代晚期(公元前13 世纪一前1046年)。

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制成的合金,刚刚铸造完时的青铜器呈现金色,但出土后青铜因时间流逝和氧化后,产生锈蚀,变为了青绿色,故而被称为青铜。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青铜器也往往代表了中国5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悠久的历史文化。

鱼形壶 西汉(公元前 202年—8年)。

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馆藏名誉全球、堪称一绝。褚晓波说:“在古代青铜器方面,上博的征藏体系非常完整。我们收藏的青铜器,覆盖各个区域,各个时代。”此次到深博展出,上海博物馆拿出诚意,不仅在展出文物上精挑细选,在展陈上也与上博的青铜器基本陈列有所区别。“在上博,我们的陈列主要还是按照时间线索进行。此次在深博展出,我们从‘青铜的艺术’‘礼制与战争’‘社会与生活’‘技术与工艺’入手,进行了全新的策展。

褚晓波特别强调,很多青铜文物系首次展出。“我作为上博馆长,好多展品我都是第一次见。” 褚晓波表示,上博馆藏文物数量庞大,超过100万件(组), 但上博日常也就能够展出1%左右的文物,绝大多数的文物都存在库房里面。“现在全国各地有越来越多条件优越的博物馆,上博也在积极谋求与全国乃至全世界博物馆的合作,让文物活起来。”

市民在小克鼎前驻足拍摄。

这次“钟鼎铭盛世——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大展开幕后就将迎来“五一”小长假。

褚晓波说,“每一件青铜器的背后都有悠久的历史、生动的故事。我希望,深圳观众在欣赏器之美的同时,也能了解到每一件青铜器背后的故事。”

(原标题《重器驾到!“五一”到深博穿越“青铜时代”,上博馆长:好多展品我也是第一次见!》)

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刘一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胡蕾/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