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发展越来越好,不仅经济实力强,还通过茅洲河水污染整治、建设绿道之城来提升环境。现在,我对长安的未来充满信心,也期待以后能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许佳域是参加今年东莞市长安镇求正夏令营的学员,他的一番话说出了很多学员的心声。
为了增强学员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家园意识”教育贯穿2020年东莞市长安镇“选堂学子”培育行动计划(下称“选堂学子计划”),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热爱长安 共建美好家园”的种子。目前,选堂学子计划已经开展了一周,学员们收获颇丰,纷纷表示“对家乡了解更深,更加期待家乡未来的建设。”
增强学员对家乡的认同感
“近年来,长安举全镇之力,加快推进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整治,因地制宜在茅洲河沿岸建设九大主题公园。此前,长安镇还精心策划了‘生态赋能 智造长安’茅洲河生态经济长廊建设调研活动,引入社会力量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生态赋能 智造长安”茅洲河生态经济长廊建设展上,讲解老师详细地向选堂学子计划的学员们介绍“长安绿道之城建设”蓝图和茅洲河现有景观长廊景色。
每个夏令营开班前,老师们都会带领学员参观“生态赋能 智造长安”茅洲河生态经济长廊建设展,饶宗颐美术馆展览厅等,引导学员通过参观学习,更全面、完整地了解长安的经济建设、环境品质和文化氛围等。
“参加选堂学子计划之后,让我们更加了解长安的发展现状,也加深了对家乡的认同感。这对即将步入大学生活的我而言是一段宝贵的经历,我也很希望将来学有所成,回来建设家乡。”学员许佳域说。
住在长安镇新安社区的许佳域是高三毕业,虽然在长安土生土长,但由于在外读书,他坦言之前对家乡的了解甚少。但今年参加了选堂学子计划的求正夏令营,作为文明使者协助长安文明创建工作,走进长安的街头巷尾,他对家乡的了解越来越深,认同感也越来越强。
加深学员对家乡的了解
在长安镇图书馆一楼参观“生态赋能 智造长安”茅洲河生态经济长廊建设展时,学员蔡俊仁显得十分兴奋,“了解到长安要建绿道之城后,我特别期待,长安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平时休闲娱乐的地方就越来越多。”
说起茅洲河时,住在长安镇乌沙蔡屋的蔡俊仁告诉记者,今年6月跟父母到茅洲河散步发现,茅洲河水清岸绿,去运动、娱乐的人也比以前多了。“在看展览的时候我们也了解到,长安为了治理茅洲河做了很多工作,希望以后环境会越来越好。”
学员黄子琪6岁的时候就随父母来到长安,在长安生活了6年的她表示很喜欢这里。“我们周末的时候经常会去绿道运动,特别舒服。刚刚在展览里看到绿道之城的介绍和图片,看到长安像被一条绿丝带一样环绕,我觉得特别美,也期待赶紧建成。”
黄子琪是选堂学子求真夏令营的学员,在多样的课程中,不仅增加了对长安的了解,还学习了垃圾分类等知识,她表示回家以后会跟父母一起实行垃圾分类,身体力行为长安的环境保护出一分力。
培养学员对家乡的自豪感
每个参观点、每项课程都带给学员们不同的感受,让他们收获良多。
“作为长安人,我们感到很骄傲!”求真夏令营写作提升高级班的学员们在参观饶宗颐美术馆展览后,发出阵阵惊呼。
饶宗颐美术馆展览厅位于长安镇图书馆三楼,国学大儒饶宗颐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饶公与长安镇关系深远,他当时来长安旅居时住在莲花山山脚下,创作了许多莲花山风光的作品。如今,这些作品大部分已成为文化瑰宝留在长安。
选堂学子计划的大部分课程在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文艺淡雅的环境深得学员的喜欢。实践中心还展出了长安镇81位历年获得东莞好人、最美人物荣誉称号的先进人物事迹,潜移默化地向学员们传播长安的好故事,传递正能量。
“看了长安镇好人榜样风采展后,让我最敬佩的是护士李秀群。在这次疫情之中,有无数白衣天使在一线为我们保驾护航,他们是最伟大的。”学员孔舒瑶告诉记者,长大后,她想成为一名作家,将长安的抗疫故事写出来。
据了解,长安选堂学子培育行动计划围绕“文以化人 长乐安宁”的文化核心理念,以“求真”“求是”“求正”为主题,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成长需求,以不同门类的文化活动内容为特色,推出“求真夏令营”“求是夏令营”“求正夏令营”三个核心素养提升营。在活动中,通过多样的课程让学员对家乡的热爱油然而生,增强学员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建设家乡的使命感。
编辑 李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