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这一重要论断,是深刻把握文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着眼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的重大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本期栏目对该话题进行理论问答。
主持人:赵鑫
嘉 宾:金光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是民族走向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
主持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意义何在?
金光磊:全社会文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基础指标,现代化建设不仅要看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更要看一个社会在价值领域、思想领域、道德领域、文化领域的发展水平。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有助于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是民族走向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实现民族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不能加快发展,首要的还是在于观念的转变,能不能把人们的劳动热情、创造智慧和奉献精神充分发掘和释放出来,投入到经济建设的事业中去。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主体能动作用的充分发挥。
人民群众的文明素养、社会风尚和文化建设是影响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因素
主持人:哪些因素影响了全社会文明程度?
金光磊:人民群众的文明素养影响了全社会文明程度。人民群众的文明素养主要是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治纪律观念、社会教养水平等。当个体的文明素养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实现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群体和个体之间的整体性文明程度的提升。
社会风尚影响了全社会文明程度。社会风尚是在一定时期普遍流行的风气和习惯,体现了人们的社会心理和道德观念,反映人们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良好的社会风尚助推文明程度的提升,反之则有悖文明,理应摒弃,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良好的社会风尚彰显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影响着一个社会的精神塑造,蕴含着一个社会健康向上的力量。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促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文化建设影响了全社会文明程度。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建设也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文化水平的高低,公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姿态,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要不断增强文化认同感,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续推进社会文明建设,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广大民众素质的全面提升
主持人: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路径有哪些?
金光磊:一是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升家庭文明水平。家庭文明建设,小而言之,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睦;大而言之,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可以通过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活动,传承孝老爱亲优秀文化传统,展现好家风、好家教、好家训,引导人民群众提高家庭文明意识,形成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突出价值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培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就要讲正气,弘扬正能量。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广大民众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是面向城乡基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城乡基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盘活基层、打牢基础的一项重大改革,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把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把价值要求植入群众心中,让文明因子“日用而不觉”。要加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把创建文明户,文明村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与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结合起来,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原标题《如何理解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刘春生 张雪松 三审 朱玉林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澳门2049》敦煌文博会展示科技赋能非遗新成就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推动文化传播 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文化遗产的当代转化与创新展开深度对话。作为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本届文博会特别关注数字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保护与传播路径,强调科技不仅是保存手段,更是让非遗“活”起来的关键力量。 各位学者专家在9月22日的“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意产业知识共享论坛”中展开深度对话,合力奏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华彩乐章。《澳门2049》总策划廖颖琦女士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非遗传承的新路径:科技、演绎与跨时间传播》的主旨演讲,以其前瞻性的视角和创新性的实践案例,引发了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 论坛共识:非遗保护需科技赋能与活态传承 各位专家学者们在论坛中共同探讨数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与创新传播,有观点提出:守护是根基,确保文化基因不灭;传承是路径,推动文化血脉流动;创新是引擎,借助科技与创意激活生命力;宣传是翅膀,通过大众事件扩大影响力。数字化技术正是串联这四个维度的关键,能将非遗从“博物馆式”保存升华为社会性的文化实践。 《澳门2049》项目正是这些理论探索的具体实践。作为论坛中来自文化产业一线的代表,廖颖琦女士以《澳门2049》项目为例,分享如何将学术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公众体验。她指出:“非遗传承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探讨或博物馆式的保存,而应通过科技与创意,让其‘活’在当下、触达人心。”项目首创的“非遗马拉松”打破了传统的概念,通过直播接力,以轻量化、强互动的宣传方式重构了文化传播的边界。 突破时空:数字技术重塑非遗传播方式 《澳门2049》驻场演出在美狮美高梅剧院里,完成了一场非遗+科技的共融实验。二者并非对立,而是共同编织了一场共创、包容的视听盛宴。驻场演出从去年1
#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双节同庆,祝福祖国越来越好,也祝大家阖家团圆和和美美!
倒计时!第十二届深圳手语歌公益音乐会即将上演 指尖跃动湾区拼搏诠释梦想 当指尖的韵律与湾区的脉搏同频共振,当拼搏的精神为梦想插上翅膀,一场充满爱与力量的公益盛宴即将温暖来袭!第十二届深圳手语歌公益音乐会,以 “指尖跃动湾区・拼搏诠释梦想” 为主题,将于 2025 年 9 月 27 日 14:00 - 17:00,在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路 98 号福田中学演艺中心温情奏响! 还有1天,这场酝酿数月的公益盛典即将与湾区相遇。“指尖跃动” 撞上 “拼搏梦想”,不止是演出,更是无数爱心与坚持织就的温暖约定,众多单位共同参与,旨在通过手语歌等艺术形式,搭建起残障人士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传递爱与希望。在此次音乐会前期筹备中,最动人的是那些不期而遇的热忱:有人放下忙碌对接支持,有人携专业赋能舞台,还有一群身影忙前忙后,见细节落地时眼里满是光 —— 公益从不是一个人的奔赴,而是一群人的同心同行。 走过湾区,见过参演者反复校准手语的专注,也见过他们眼中的自信光芒。他们用不同方式追光,却都在证明 “平凡亦有光芒”,这正是音乐会的意义:让每个努力的人被看见,让每个梦想被听见,让 “公平与尊重” 成为可触摸的温暖。 这场满含温暖与爱心的音乐会期盼您的到来。在这里,您将看到的是指尖的艺术,更是拼搏的梦想;听到的是无声的心声,更是公益的回响 —— 您的到场,就是对 “尊重每一份价值” 的最好回应。 如果您也怀揣着关爱之情,渴望感受这份特殊的温暖与力量,那就赶紧搜索 “关爱残友志愿者协会” 公众号,报名来到现场吧!让我们一同在福田中学演艺中心,见证指尖的跃动,感受湾区的和声,为梦想插上翅膀,让爱与温暖在这个秋日,洒满每一个角落。
党员市集暖民心 岗厦邻里共赴双节之约 9月26日,恰逢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在福田街道公共服务办、岗厦社区党委、妇联、关工委的支持下,社区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创新设计主题游园会,匠心打造“民生微实事”——“月满岗厦·情浓邻里”党员服务市集暨中秋国庆邻里节活动。本次活动从“微”处着手,在服务上见实效,将民生服务、文化传承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居民献上了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节日盛宴。 在“党员服务市集”活动中,“书记面对面”摊位备受居民关注。社区党委书记亲自接待,耐心倾听并记录居民诉求。一位长者反映希望社区多组织老年人活动,加强老年人结队互助。文书记表示今后会定期组织老年人活动,开设更多健康讲座、书法绘画班、老年合唱团,定期安排网格员探访服务。书记的积极回应让居民们纷纷点赞,大家表示:“书记亲自听诉求,还快速给出解决方案,我们心里踏实多了!”社区党委始终把居民幸福放在首位,希望通过“书记面对面”活动,为居民解决更多“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活动拉近邻里关系、社区融合,让党群成为居民温暖的家。 此次活动不仅为居民带来了众多实际、便捷的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同时也丰富了居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让居民们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今后,岗厦社区党委将持续深化“党建+民生+文化”工作模式,把党员服务市集打造为常态化惠民平台,让民生微实事更好顺应群众期盼,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