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开启 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宁若鸿
2023-03-05 18:36
收录于专题:聚焦2023全国两会
摘要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举行,三位部长接受媒体采访,直面热点问题,回应百姓关切,信息量满满。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举行,三位部长接受媒体采访,直面热点问题,回应百姓关切,信息量满满。

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超过5.75亿,加快6G研发

首位走上“部长通道”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他介绍道,202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40万亿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3.6%,工业在宏观经济大盘中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显现。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在整个GDP中占27.7%,我国制造业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今年1月份、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都在50%以上,说明制造业处于景气区间。

“今年工业经济发展有不少有利因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叠加发力,会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产业升级动力。今年工业经济有望回升向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金壮龙说。

金壮龙表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今年经济发展任务,工信部下一步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促进重点行业的增长。工业行业中有一部分行业规模比较大,占GDP比重在1%以上,比如电子、汽车、钢铁、有色、石化等行业。这些行业对稳增长十分重要,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稳住这些行业。

第二,加大投资。“十四五”规划已经部署了很多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要实施好,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进产融结合,鼓励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同时,做好外资项目的服务和保障,鼓励外资扩大在华投资。

第三,扩大消费。首先要稳住新能源汽车大宗消费,同时继续开展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推动制造业“三品”行动,就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第四,发挥地方积极性。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巩固提升出口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新的增长极。支持东北地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协同效应。要鼓励工业大省勇挑大梁,支持各地加大制造业发展,为稳增长多作贡献。

针对5G发展。金壮龙说,我国移动通信走过了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发展历程,已经进入5G时代。我国已经建成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5G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基础设施方面,以5G基站为例,我国已经建成了超过234万个5G基站。从应用方面来说,5G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超过了5.75亿用户;在行业应用方面,国民经济的97个大类中一半以上用了5G。

金壮龙表示,下一步的重点是保持5G良好发展势头,具体举措用三个字概括:建、用、研。“建”,要多建基站,今年将新建开通5G基站60万个。很多城市已经有了5G,农村地区已经实现了“县县通5G”,下一步还要继续延伸,覆盖得更广,在工业园区要覆盖得更深。“用”,扩大5G应用,实施“5G+”行动计划。“5G+工业互联网”的赋能对制造业跨越式发展非常重要,计划“十四五”期间建1万个以上的5G工厂。“研”,支持产业界组建了6G推进组并已经在开展工作。“我们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产学研用集中发力,加强国际合作,加快6G研发。”金壮龙说。

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连续四年超过6%

“企业不仅是技术创新主体,要解决技术问题,同时它也是科学研究主体,在新方法提出、新科研范式形成、新领域研究、新现象解释等方面,以及这些成果怎么转化成技术、转化成高科技产业的各个阶段,都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体作用。”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

如何进一步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王志刚说,科技部一直在积极推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在企业设立全国重点实验室,在企业设立技术创新中心,同时在科研项目申报、科研项目承担中充分发挥企业作用,核心就是要在科技重大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这四个方面都把企业作为主体。

“只有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成果应用的主体,才能使企业从源头全过程参与,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都能发挥主体作用。”王志刚说。

王志刚表示,科技部会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支持。努力形成一种有利于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生态,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同时不管是国有、民营、大中小微企业,只要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以科技来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科技部都会全力支持,而且在权利、机会和规则三个方面平等支持。

针对基础研究,王志刚说,我国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连续四年超过6%,与全国研发投入相比,基础研究投入增速更快。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数学研究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基地和平台建设。同时,科技部发布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并围绕加强基础研究在创新环境建设、人才评价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基础研究的问题提出可以通过两个方面,一个是好奇心驱动,一个是在技术创新、应用方面遇到的难题,从基础上找原理、找方法。”王志刚说,下一步,将加强由好奇心驱动,进行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加强由国家战略目标驱动,进行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加强市场驱动,进行应用型基础研究。使得基础研究成体系布局、成系统推进,基础研究与国家战略、与国家发展目标真正结合起来,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ChatGPT是近期国内外市场高度关注的热点。针对这一现象,王志刚说,ChatGPT之所以引起关注,在于它作为一个大模型,有效结合了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

“我国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布局,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也进行了很多年,并且有一些成果。”王志刚称,希望既通过科学研究、技术牵引,也通过场景驱动、用户需求,把它结合起来,使得AI不仅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科技作出贡献,也希望从事AI研究、转化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自身能够有更好的进步和发展,为推动AI发展,以及为国际社会作出中国贡献。

中国是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部长通道”上分享了一组数据:这十年,我国重点城市PM2.5浓度累计下降57%,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4%,全国地表水I到III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3.8个百分点,达到87.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中国是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黄润秋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监管力度。

如何在服务和保障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守好生态环境底线?“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而且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另一方面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内在要求、应有之义。”黄润秋认为,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考量,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一方面,既要支撑服务保障好经济平稳运行和发展向好;另一方面,要守好生态环境底线,以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开启 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宁若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