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历兔年大年初七,广东召开“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引发海内外关注。
大会释放了何种重要信号?如何实现“再造一个新广东”的目标?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意义何在?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带来哪些新机遇?中新社“东西问”记者就此专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廷惠,进行深度解读和阐述。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广东“新春第一会”聚焦高质量发展,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王廷惠: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地位十分重要,广东部署和广东行动具有引领最新发展方向的特殊意义。
广东“新春第一会”是统一思想、提振信心的鼓劲会,是明确方向、激发干劲的加油会,是凝聚力量、催人奋进的动员会。广东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开年开会便打出“高质量发展”鲜明旗帜,拼经济、挑大梁,切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迅速释放出开局起步的鲜明信号。
中新社记者:广东过去在改革开放中敢为人先,如今又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如何看待广东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
王廷惠:广东地处中西文明交流前沿,近代以来一直扮演着现代化先行者的角色。这里走出了近代中国最早的留学生、最早的工程师,兴办了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继昌隆缫丝厂),以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更是上下求索,寻觅救国良方。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以排头兵、先行地、示范区的形象活跃在现代化舞台上,发展日新月异、屡创奇迹。全省GDP从1978年的185.85亿元(人民币,下同)增至2022年超过12.9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人均GDP从1978年的370元增至2021年的98285元;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与此同时,广东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开放发展的外部环境复杂,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任务重,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当前,广东经济发展量的增长进入平台期,质的突破处于酝酿期,唯有通过质的提升、新的突破和发展突围,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质的大幅提升实现量的持续再增长,才能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导向的发展和赶超。
与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不同,当前广东已经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烈共识。广东要进一步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大局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将高质量发展置于全国发展大局与全局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中新社记者:“再造一个新广东”这一论述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广东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是什么?
王廷惠: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指出,“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为面向未来的广东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我认为,“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根本出路,在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改革、开放和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要高质量全面纵深改革,以引领型创新式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与制度优势。立足国家战略布局和部署,广东要充分发挥改革先发优势、政策优势、地缘优势、平台优势和创新优势,特别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为牵引,做好改革总体规划,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更深层面高水平推进改革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时有效“集成”式供给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制度,进一步用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等平台,高效有序推进各大战略合作平台创新改革举措,创建全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先试科技创新、国资国企、数字政府、信用广东等领域深化改革。
二要高质量全面扩大开放,以大开放深开放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格局和开放优势。要依托“双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开放深度合作,加快建设横琴、前海、南沙等粤港澳合作平台,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立足双循环交汇节点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
三要高质量全面推进创新,充分释放第一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格局与创新优势。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要推动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全链条激发创新要素活力,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破解“卡脖子”难题。要协同港澳创新资源、平台、组织,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
中新社记者:“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句话曾响彻大江南北,成就了无数奋斗者。广东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更多的资本、企业和人才?
王廷惠:广东要积极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全面扩大开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发展新优势。
一方面,广东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主动深度对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打出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形成制度型开放新优势,持续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吸引全球高端要素流入、一流企业集聚和高层次人才荟萃。
另一方面,要实现内外开放联动发展,构建连接内外市场、协同内外资源、联通内外开放、融合内外发展的开放发展竞争力,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广东,更多企业投资广东,更多人才扎根广东。
中新社记者:40多年来,广东一直是国际社会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广东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现代化新跨越,对中国有何探路意义?
王廷惠:广东要以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新跨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有三方面实践探索意义:
一是探索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是经济强省和人口大省。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先发优势和高质量发展基础优势,扎实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探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可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
二是探索以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开放实践。围绕建成世界一流、最好的湾区目标,广东全面深度融入大湾区发展,进一步高质量全面扩大开放,以开放发展促进转换发展动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提升发展效率,以大湾区开放互补、协同发展、创新引领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
三是探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广东改革创新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新跨越,必将不断创新发展实践,丰富创新实践经验,优化提升实践优势,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创新成就。
中新社记者:2022年广东GDP总量若以单独经济体计算,已跻身全球前十大经济体。广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为外资外企乃至世界经济带来何种机遇?
王廷惠:广东近年出台“外资十条”及其修订版等政策措施,率先颁布地方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吸引了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一批外资高质量大项目落地建设。广东全面纵深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和全面推进创新,对外资外企而言,意味着将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更大的市场范围、更广的市场空间和更具前景的发展机遇。
首先,广东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优化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将进一步降低外资外企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提升外资外企投资的可预期性和便利性。其次,广东进一步开放外资外商投资领域,强化制度型开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招商引资平台,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将极大扩展外资外企的投资机会。(完)
受访者简介:
王廷惠,现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主要从事规制经济学、现代奥地利经济学、发展理论与政策、制度经济学等领域研究。2003年5月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广州市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 “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原标题《东西问丨王廷惠:“再造一个新广东”为中国探路意义何在?》)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王平
读特热榜
1口述岁月•福田——Luca Baroli:我爱深圳华强北,我爱福田“红马甲”
2张灯结彩迎“双节”,深圳社区小区精心装扮“中国红”
3口述岁月·福田——何建佳:躬耕福田二十年,矢志不渝写春秋
4沸腾之夜!这场重磅电影音乐晚会,霸屏热搜→
5国庆期间深中通道将迎拥堵高峰,这份假期避堵指南请收好
6连嗨18天!华强北进入“机器人时间”!全球机器人选品中心启动招募
7极克雷达|AI圈“宫斗戏”开演:xAI起诉OpenAI挖角,马斯克团队爆发内讧?
8“湾区升明月”2025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62岁叶童首次跨界做主持
9连续三年亮相“湾区升明月”!肖战自带乐队演唱《整晚的音乐》,现场燃炸了!
10法律“玲”距离 | 喜马拉雅不需要烟花秀 道歉远远不够,环境补偿更为重要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双节在深比心祖国#深圳国庆氛围感拉满,留深过节,大街小巷,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看着这热烈又温暖的景象,心里暖暖的。在深圳这座奋斗之城,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01:33
民乐湖畔
01:00
欢度国庆
00:59
洪湖公园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