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王炸《三体》:“忠于原著”说着容易做着难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2023-01-30 16:45
摘要

1月15日晚,在宣布影视化消息7年之后,电视剧《三体》登陆央视8套、腾讯视频,正式播出。

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

千呼万唤始出来,剧版《三体》终于来了。1月15日晚,在宣布影视化消息7年之后,电视剧《三体》登陆央视8套、腾讯视频,正式播出。

一周6集的更新的速度,让观众直呼“不过瘾”。与此同时,“高保真度”的剧情又令“三体粉”们欲罢不能。每一集都得怒刷好几遍,恨不能将每一帧都对照原著义理、考据、辞章一遍。甚至有弹幕公开“宣战”:“我左手原著,右手视频,左右对线,我卷死你们。”以已经播出的剧集视之,这版《三体》是经得起检验的。有“原著党”考据称,剧版《三体》第一集拍了原著小说的13页。对目前已播出的15集,有“原著党”盖章认证“含书量”高达99%。

大家唯一担心的是撑不住的“进度条”。

毕竟,剧版《三体》一共也就30集,目前已经播出过半,下一部一拍又是春秋几何?入坑之后,追番等更甚是煎熬,极度担心一不小心,又变成了个“有生之年”系列……

说起来,这就是“此事古难全”的事。

高赞、入坑、王炸,就是因为这版《三体》足够“忠实原著”。但是,要完全按照原著的节奏拍,《三体》三部曲,一共得规划多少集,投资体量又得多大?

剧版《三体》主创集体表示:这部剧的开发周期大大超过了腾讯视频原有的剧集,光剧本就做了很多个版本,但最终选择了贴合原著的方式来创作。

的确,“忠于原著”正是剧版《三体》成为2023年内地电视剧开年“王炸”的关键之所在。剧版《三体》对于原著的还原,在某些情节上可以说到了逐字逐句还原的程度,有不少整段台词直接“抠书”,一些人物的反应镜头也忠实于原著描写。就连叙事结构都还原了原著,从纳米物理学家汪淼与刑警史强联手调查多起科学家的自杀事件切入。

然而“忠于原著”也是最苦、最难的,绝不是“不需要有任何发挥、创意”。实际上,“抠书”式拍摄,最是考验主创团队的“匠心”。而“匠心”本就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主创们曾在直播中透露:“导演杨磊为了拍摄某一场戏,看了十来部纪录片,最终找到了感觉,编剧田良良曾翻来覆去地看《三体》。就连在拍戏过程中,演员都时不时停下来翻翻小说。”忠于原著,也意味着小说中仅仅一行字的场景都得合情合理、恰如其分地还原。据悉,剧版《三体》拍摄辗转舟山、横店、北京、黑河、天津、河北、杭州等多个地方拍摄,从40℃到零下40℃,总共涉及了200个左右的场景,所有的原著名场面基本还原。除红岸基地和作战中心的内景是搭建外,其他外景均为实景拍摄。在已经播出的几集中,观众所看到的被智子锁死的高能粒子加速器、汪淼的纳米材料实验,都是在现实中真正的科研机构拍摄的。然而,要在科研机构实拍摄又谈何容易。剧中,杨冬进行粒子实验的良湘加速器,就是在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国家实验室取景。《三体》制片人汪悍贤说;“放在我们面前的路其实就只有一条,那就是‘死磕’,去用我们自己专业的精神,对创作的真诚,去打动这些科研机构。”

死磕、硬轴、认死理!就是凭着这股劲,演员、制作、后期……团队上下齐心,拧成一股绳,憋着一口气撸起袖子干,才有了今时今日剧版《三体》的最终呈现。

目前播出的剧集,尚未涉及需要大量视觉化的“硬科幻”场面。但是,在有限的范围里,剧版《三体》也竭尽所能地做了视觉化处理。比如,在谈及射手和农场主的假说时,剧版就用动画做了演绎。再比如,汪淼与丁仪一边打台球一边对谈“为什么物理学不存在了”。若干关于科学理论的解释以及人物内心活动等,剧版《三体》也都进行了可视化处理。颇有一种补习科学课的即视感。

这些“诚意特效”也让观众对原著小说后面出现的“二向箔”等高科技武器,充满了期待。毕竟,那些“硬科幻”场景才是最考验创作者想象力和设计能力的部分。硬科幻场景、美术设计之外,《三体》还难在抽象思辨与视觉化的天然矛盾。刘慈欣笔下的三体世界又不同于传统西方科幻,不仅时间跨度大,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还包含许多具有挑战性的科学构想、哲学思辨。

剧版《三体》第一集中,常伟思对汪淼说:“整个人类世界都是偶然,从新石器时代走到今天,居然没有重大变故,这不是一种幸运吗?既然是幸运,那早晚有一天会结束。”这种“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居安思危的表达就是典型的中国哲学。

“可以忠于原著去拍一部烂片,也可以毁掉原著拍一部好片。”

导演李安在介绍改编经验时曾经说过,把文字翻译成电影,没有意思也不太会成功,因为怎么拍观众都觉得没法超越小说。对改编、影视化《三体》这样复杂架构的科幻小说,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案例可学。选择“抠书”式改编,或许是到目前为止的最优选。但这样的选择,也会抬高观剧门槛,在《剧版》三体的弹幕中,有原著粉试图打“预防针”——要有耐心慢慢进入故事。

“忠于原著”是一把双刃剑。

作为一种比文学作品受众更广谱的艺术形式,剧版的叙述方式没有降低原作的进入门槛,当然,这也是原著粉怒赞的关键。《三体》的原著粉包括大量对科学设定要求较高的理工科读者,这类“高知”读者,显然与普通观众有不一样的需求。既要也要还要,注定是困难的。所幸,到目前为止,剧版《三体》带来的始终是惊喜。万里长征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图片由剧方提供)

(原标题《开年王炸〈三体〉:“忠于原著”说着容易做着难》)

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周斐斐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