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是《民法典》正式实施两周年纪念日,深圳民法公园也迎来两周岁生日,一场场普法“大戏”在这里轮番上演:免费法律咨询、普法读书分享会、民法讲座、全民观影……伴随着喜气洋洋的红灯笼和渐浓的年味,为市民群众带来精彩纷呈的“法治盛宴”。
“悦”读民法典 法蕴书香沁人心
“小华在知名照相馆拍摄儿童写真几个月后,妈妈发现照相馆用小华的照片印制广告传单,请问小华的妈妈作为监护人,可以维权吗?”1月14日上午,在深圳民法公园民法博物馆的古代厅,一场生动的读书分享会正在进行。现场的市民群众围坐在一块,聆听郭律师为大家解读民法典中的民生热点问题,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时响起。
在读书会上,郭律师以“宣讲一个案例,普及一条法律”的形式,向群众宣传了《民法典》,并对《民法典》的重点篇目进行普法宣讲,郭律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真实的案例,以案释法,既接地气又有温度,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在分享会上,现场的张先生向郭律师提问,“在互联网的时代,侵犯隐私权的事件层出不穷,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要如何溯源追究侵权者责任呢?”郭律师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张先生听完讲解后表示:“侵犯隐私权的事情一直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但是我们大多不是很了解,通过今天郭律师的解答,我明白了被侵犯隐私权后该采取哪些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与此同时,在民法博物馆的门口,一场免费法律咨询活动也在有序开展,活动现场,律师围绕着市民群众关心的家事纠纷、邻里纠纷、房产纠纷等法律问题开展一对一解答,提出合理建议,同时,律师还号召大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保持冷静,学会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现场前来咨询的王女士表示,在家门口就有专业的律师提供帮助,很方便。“律师的讲解通俗易懂,解答了很多心里的困惑和担忧,既方便又暖心。”她说。
法治课堂开讲 谈“典”说法入人心
“丧偶的儿媳妇可以继承公婆遗产吗?”“老人遗嘱‘遗产不给再婚老伴一分’,这份遗嘱有效吗?”1月14日下午,一场主题为“遗嘱的效力”的法治课堂在民法博物馆开课,张律师为在场的观众讲解了遗嘱继承的相关法律知识及其应用,包括继承遗嘱的概念、遗嘱的必要性、遗嘱的形式以及遗嘱的执行等,并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立遗嘱的方式、遗嘱的效力等法律知识。
张律师表示,深圳60周岁以下的遗嘱办理群体所占比例逐年上升,30岁以下立遗嘱人数三年内人数增长超过3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订立遗嘱,遗嘱不再成为老年人的“专属”,但是订立遗嘱的过程,藏着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通过这次民法讲座,希望在场的观众对遗嘱的效力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减少纠纷。
讲座持续了一个小时,讲座结束后,带孩子来听课的李先生表示,这堂法治课堂很生动,听完后觉得受益匪浅,关于遗嘱很多模糊的概念都清晰明朗起来。
法治电影进公园 普法宣传进“心坎”
1月15日,正值南方小年,夜色降临,华灯初上,在深圳民法公园入口处,放映员正在挂荧幕、布线路、架设备,播放露天电影,在场的法律专业人士还对电影中涉及法治的知识点进行了讲解。
正值寒假,不少父母带着孩子观影,李女士说,“今天带女儿来看露天电影,没想到她能看得这么津津有味,现在学校也注重法治教育,我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体验。”“观影活动很有趣,也很有意义,不仅让我们收获了一场视觉盛宴,更多的是给我们普及了法律知识。”观影的林女士说。电影结束后,民法博物馆工作人员还向观众送上了小年“法治大礼包”。
“法治电影的放映,把法律宣传和群众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能让辖区内的群众了解法律知识,还能丰富业余生活。”龙华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以露天电影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在欢乐轻松的普法氛围中学法,让法治教育入脑入心。”
法雨春风暖民心,普法宣传入民心,本次普法系列宣传活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法律知识伴随着精彩的活动送到群众的手中,不仅拉近法治宣传与群众的距离,更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以艺术感染力带动市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形成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原标题《办课堂、听咨询、开讲座、观电影,深圳民法公园普法活动热火朝天》)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连博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