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曲渡江,抚慰之音——孔嘉宁钢琴独奏音乐会有感
许哲韬
2023-01-12 17:27

孔嘉宁似乎不能用后生可畏来形容了,钢琴家大多年少成名,19岁、20岁的年纪获得范克莱本或者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之后走上职业道路的,可以叫后生可畏。孔嘉宁走的是更为特殊的道路:几年前,32岁的他就已经晋升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 Royal College of Music )钢琴系的正教授,是当时最年轻的,也是唯一的亚洲籍教授,用凤毛麟角形容不为过。

但我总感觉孔嘉宁并没啥变化,还是跟我上学时候看到的一样帅气,竟没有国内大学教授那种老成气派,但他的演奏倒是成熟了不少,这次在境山剧场演奏的曲目,可谓纯粹至极,丝毫没有为了软化听众而放低姿态的意思:上半场安排了乐圣贝多芬的黎明奏鸣曲以及勃拉姆斯的八首小品,作品76,下半场则是“单挑”舒曼的《幻想曲》,这三首作品都是德奥作品,又互相之间有不少联系:贝多芬的黎明奏鸣曲与舒曼的幻想曲,都是C大调,当年贝多芬老家波恩要筹建贝多芬纪念碑,舒曼就捐赠了幻想曲富有纪念意义的作品,作品中还引用了贝多芬《致远方的爱人》的旋律;而勃拉姆斯的八首小品,与贝多芬写作黎明奏鸣曲的阶段相仿,都处于创作生涯中的蜕变成熟期,三部作品里都有非常尊崇奏鸣曲式结构。

贝多芬是孔嘉宁这一两年主攻的“硬骨头”之一,哪位钢琴家不承想攀登这座顶峰?孔嘉宁近期已经在国内知名音乐发行品牌星外星唱片旗下“ 星外星古典”厂牌发行了两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专辑,也曾经在音乐会上挑战过全套32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需要马拉松式的7—8场音乐会才能弹完),这些都代表着他对于贝多芬音乐研习的心得与自信。如果要选择既有名气又能代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作品,那“黎明”真的再适合不过了,这首颇有“听众缘”的作品,如同C大调明亮的调性,散发着炙热的光芒,贝多芬在写作此曲的时候,也获得了一部更加现代化的钢琴,在它的借助下演奏技巧也大有进步。从主题材料、乐章架构,音响设计上的选择与发展的过程,从音符中就能宣示着“这就是我贝多芬!”的特色。孔嘉宁从第一乐章那“创世纪”般同和弦反复开始,把握住了贝多芬的无人能比的“进取心”以及驱动力,就像是稳步启动的火车一样,相比其他钢琴家,他的速度不算太快,当圣咏式的第二主题出现时,他又能收敛戏剧性的一面,彰显贝多芬的抒情性,流畅地梳理出每个声部的层次变换。第二乐章虽然仅有28小节,孔嘉宁“寥寥数笔”就演绎出“星垂平野阔”之感。不间断连接的第三乐章回旋曲的第一段中,要求钢琴家双手需要同时弹奏多项诸如颤音滑奏等技巧,孔嘉宁的处理绝无拖泥带水的地方。对于细节他也相当重视,除了对于连接处sf的八度强烈跳音到十六音符迅速弱奏的转换,不单彰显了手指上的功夫,还有对于作曲家内心情绪的挖掘。各个中间乐段与乐章主题对比张力十足,可以想象钢琴家在演奏过程中头脑依旧是冷静理智的,整部作品的尾声展现了第七交响曲般酒神式的狂欢场面,酣畅淋漓却不会像其他钢琴家那样“踩尽油门”般加速,但这个乐章足以让钢琴家“亮剑”。

勃拉姆斯小品特别是晚期作品国内钢琴家可能都会感觉晦涩难懂,勃拉姆斯音乐中的哲思性以及深沉内敛的风格并不容易掌握。关注孔嘉宁的乐迷们都知道,在所有钢琴家中,他对于肯普夫的演奏最为推崇,借用另一位肯普夫的忠实粉丝,著名钢琴家布兰德尔的话来说,肯普夫的演奏以结合节奏、力量和更柔韧的方式,除了有一双灵敏的耳朵外,他还会特别注意乐谱上同类音乐术语之间的细微差别。孔嘉宁演奏勃拉姆斯的方式也如同肯普夫一样忠实质朴,如第二首随想曲中的开头清晰的断奏与再现部分作曲家标注Leggiero的轻巧细腻对比。第五首升c小调随想曲织体浑厚,他大气地把握住了节拍变化的律动,钢琴发出了厚实饱满的音响效果。除了随想曲,这部作品剩余的都是间奏曲,是贯穿勃拉姆斯作曲生涯的典型钢琴小品体裁,其中第四首间奏曲被克拉拉·舒曼誉为“小珍珠”,作曲家“螺蛳壳内做道场”,几十个小节的作品浓缩了奏鸣曲式,句法并非贝多芬式的工整,但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孔嘉宁演奏起来令观众有庖丁解牛之感,在方寸间尽显大将风范,特别是结尾部分逐渐消弱的音乐中也蕴含着非凡的气度,弱音一直是我最欣赏孔嘉宁的地方,即便是再弱的琴声也能传递到音乐厅最后一排。

下半场的舒曼的《幻想曲》更是我不敢多谈的作品,很多自知道行深浅的钢琴家都不敢贸然“染指”这首作品,俄派女钢琴家Virsaladze 说没办法给她的学生“教”舒曼,因为舒曼的作品内容过于丰富,而且作品的演绎也不可能是固定的。而英国钢琴家保罗·路易斯则说:舒曼的作品难在怎么在纷乱中找到一致,这首《幻想曲》的三个乐章中有很多不贯穿的元素,对于演奏者来说,很难找到其贯穿、必要的“一”。他自己即使已经录好了这部作品,也不敢签字发行。演绎此曲要表现自由但不失于过分,舒曼音乐中不止浪漫,还有狂热,他自己在写给克拉拉的信中坦诚:第一乐章是我所写过最热情的乐曲,是为你深深地叹息。孔嘉宁一开场右手连串的八度“ff”就告诉听众,舒曼的这个动机表现的就是对克拉拉毫无波动和犹疑的爱,左手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11中标志性的属九和弦衬托下,还能让听众听出其中的层次感。在英雄气概般的第二乐章中,大篇幅的附点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节奏以及重音、切分音,孔嘉宁完成度极高,气定神闲的精准双手反向远距离大跳让观众惊叹不已。孔嘉宁的踏板运用相当干净甚至可以说节制,与其说是深厚的功底,倒不如说是渊博的学识加修养造就的,指挥家塞尔就曾经表述过如果用踏板衡量一名钢琴家:如果不能在不使用踏板的情况下演奏巴赫的前奏曲和赋格曲,他就不应该把自己视为一名钢琴家。

孔嘉宁似乎用他的琴声告诉我们,刨去音乐学家对于音乐史的代际划分,实际上贝多芬与舒曼、勃拉姆斯都是一类人,他们都是经典的造就者。传说达摩用一苇渡江来显示神通,而孔嘉宁用三部作品就展现了自己对于西方键盘音乐语言的“功力”,最后没有加演也是情理之中。

这场音乐会应该是境山剧场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后的第一场钢琴音乐会,对于观众和演奏者来说,都是一次令人感动的体验,有什么比音乐更能抚慰人心呢?现场还有拿着乐谱仔细聆听的专业级乐迷,演出结束后大家似乎自发地上台与钢琴家合影,深圳钢琴音乐季用十年来一如既往的努力和坚持,在非常时期克服种种困难和孔嘉宁共同完成了这场年度重量级的音乐会,相信这样的场面会让在场的所有人留下一生难以忘怀的深刻回忆。

许哲韬:

乐评人、音乐活动策划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先后在广州大剧院演出中心、深圳云颂音乐厅组织大量古典音乐会、原创歌剧项目及巡演工作,包括柏林爱乐、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广州大剧院年度歌剧:《弄臣》《假面舞会》《阿依达》《战争与和平》等。乐评文章涵盖 CD 鉴赏与现场音乐会评论、作品改编讨论、年终观察等,散见于三联《爱乐》《音乐爱好者》《广东艺术》杂志等。

(原标题《三曲渡江,抚慰之音——孔嘉宁钢琴独奏音乐会有感》)

见习编辑 陈桥魁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王平

(作者:许哲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