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辨丨以“融”促“创”做强产业链

深圳特区报
2022-05-31 10:02
收录于专题:圳论
摘要

利用深港合作、连通海内外的优势,建立国际合作服务平台。

漫画:颜庆雄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十一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通过部门联动、上下推动、市场带动,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全面融通,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本期思与辨就该话题邀请3位嘉宾进行讨论。

■ 主持人:赵 鑫

■ 嘉 宾:刘明宇(复旦大学企业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

汪云兴(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

张敬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通知》对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作出部署,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

主持人:此次国家专门发文对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作出部署,有何深意?

刘明宇:对融通创新发文部署的目的是通过促进大中小企业间的业务合作、资源共享、知识互通、数字连通、资金融通、人才流通,围绕经济带(圈)、城市群,打造跨区域一体化产业链协同生态,强化大中小企业间产业价值链的联系,实现协同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携手行动”,以培育大中小企业共生的良好产业链生态为手段,攥起拳头,形成合力,全面提升我国产业的创新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应对全球经济下滑冲击和各种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挑战。

汪云兴: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兴则经济兴。大中小企业各自有着不同的优势。融通创新旨在促进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大中小企业各自的强项,扬长补短,实现链条式、整体式发展,这也是此次国家专门发文对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作出部署的意义所在。

张敬伟:《通知》对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作出部署,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和近期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一起,将形成系统性的政策红利,既为解决市场目前面临的现实难题,也着眼将来构建良好市场生态。

在统筹规划、机制设计、政策创新等方面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主持人:大中小企业体量不同、发展路径各异,在融通创新过程中可能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应对?

汪云兴:从企业合作看,大中小企业发展地位不平等,难以形成合理的创新成果共享分配机制,小企业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从融通渠道看,除基于上下游供应商关系的企业有着较好的沟通渠道外,在整合产业集群中的大中小企业沟通渠道是较为有限的;从融通服务看,目前政府对融通创新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服务还不够全面,融通创新涉及各类创新主体,贯穿经济活动各个环节,仅靠一家龙头企业或市场力量,难以实现充分融通发展,在统筹规划、机制设计、政策创新等方面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张敬伟: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和企业逐利行为本能决定了融通创新之路充满坎坷。有的市场主体,站在产业链的高端位置,通过自身优势,便可占据较好的市场地位。融通创新的市场体系是美好的,但市场主体是趋利的,市场竞争更是永恒主题。大型企业不一定会有“融通”中小企业的“同情心”,反而可能有垄断市场的本能冲动;中小企业一旦拥有创新优势,也会将之作为市场竞争的“独门秘笈”。融通创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打通内外循环的市场工程,也是提振中国全球竞争力的国家工程。故而,仅靠看不见的“市场之手”实现融通创新是不行的,还需要看得见的“政府之手”推动,通过政策引导和红利释放,给所有市场主体打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至关重要。

刘明宇:如何让大中小企业各展所长、打好配合是一个关键问题。大中小企业在融通创新时,应立足自身“生态位”展开合作竞争。大企业要发挥核心企业的作用,在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行业标准方面进行投入,带领整个产业生态系统提升竞争力。中小企业则要立足自身资源,在某个细分市场、专业领域形成竞争优势。随着更多的中小企业在适合自己的“生态位”上成长壮大,系统内的商业模式趋于多样化,大中小企业间形成复杂的分工协作网络,整个产业生态系统才会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利用深港合作、连通海内外的优势,建立国际合作服务平台

主持人:深圳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上可以有哪些突破?

张敬伟:一是稳固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金融业和文化产业四大产业根基,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须强化创新内涵,补上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技术短板,破解“卡脖子”和“缺芯”之憾。二是依托新一代技术和未来产业,打造具有核心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的新兴产业集群,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上建立主导优势,不受全球市场掣肘。三是形成内循环融通创新优势,提升外循环竞争实力。就前者而言,深圳产业布局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循环中实现融通创新,同时借力全国内循环系统获取融通创新动能,这样,深圳产业才会具有全球竞争力。

刘明宇:一是促进大中小企业合作,建立市场导向的关键核心技术融通创新攻关体系。成功的创新必须是市场化的,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大企业化。政府可以鼓励大企业积极进行创新投入,但是要避免将所有的创新资源集中于大企业。政府需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让中小企业能够直接获得创新的政策红利,支持有创新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成长,获得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通过严格保护知识产权,让大中小企业能够放心地进行创新合作。二是利用深港合作、连通海内外的优势,建立国际合作服务平台,搭建中小企业跨境服务平台,帮助更多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布局,融入国际供应链网络。

汪云兴:一是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企业梯队。发展一批“创新航母”企业,打造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引领重要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持续孵化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商业模式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二是建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服务平台。依托行业协会、产业集群促进机构、产业联盟、龙头企业等主体,建设一批开放式产业发展平台、在线测试平台、监测与咨询服务平台、对外合作服务平台等,共享科研与创新资源,为重点产业的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应用示范、产业转化、市场开拓、产业治理等提供服务支撑。三是建设“根部”创新共享服务体系。着重依托大型企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头部企业、骨干企业等,建立和完善融通合作机制,联合“友商”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四是建立对话平台和对话机制。定期举办行业研讨会,建立大中小企业连接渠道。

见习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郑蔚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