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卫士丨潘波:法治教育进商圈,同心守护宵夜档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边夏 谢燕 文/图
2022-11-17 20:21
收录于专题:特区卫士
摘要

肩挂警灯、手持警械,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流动的警察蓝在人流密集场所成为一道风景线。

【核心提示】肩挂警灯、手持警械,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流动的“警察蓝”在人流密集场所成为一道风景线。今年以来,深圳公安加强重点部位、区域的夜间巡逻防控,将容易发生打架斗殴、酒后滋事等案事件的人流密集区域,作为社会面治安防控的重点部位,深入推进“设置一条夜间巡段”“安装一个视频探头”“建立一套应急联动机制”等“六个一”防控措施。本期《特区卫士》讲述深圳公安社区民警护航“夜经济”、守护城市烟火的故事,敬请关注。

在龙华区荷叶榕市场,每晚9时许都会出现一批“藏青蓝”。他们专门值守在荷叶榕市场入口,或者巡逻在市场周边,夜夜守护宵夜市场安宁。“我们整合荷叶榕市场物业管理公司、社区工作站的保安员,以及派出所的辅警、队员,组成了一支联合巡逻队。”深圳市公安局龙华分局松元派出所润城警务室警长潘波说。

从警28年的潘波有着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他说,在警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荷叶榕市场30余家宵夜档负责人开展法治教育是发挥民力的有效办法,让他们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我常常对宵夜档店主说,你的宵夜档出事,第一受影响的就是你,如果客人被伤害了、嫌疑人跑了,或者嫌疑人没钱赔付,宵夜档可能就要垫付医疗费。客人喝多了酒,摔倒了或受伤了,宵夜档也可能要承担医药费。”有了潘波打的这支“预防针”,各宵夜档负责人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地上有水则安排服务员赶快拖干;客人喝多了,也劝其少喝或别喝了。

潘波(中)到宵夜档走访。

2021年1月,潘波调整岗位,来到润城社区后便对荷叶榕市场每家门店发放反光衣、钢叉、警哨等装备,要求营业期间店内需有一名工作人员穿着反光衣值守,一边干活一边注意现场状况,实现“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专业力量到场”。“实际上,我们的专业力量一直守在市场里面或周边,用不着5分钟就到场了。”潘波说。

潘波所说的专业力量,包括警务室联合社区工作站、物业管理公司组建的巡逻队伍。荷叶榕市场交通便利,餐饮店众多,是观澜片区的宵夜档集中地。人们还没进入荷叶榕市场,远远就能看到门口负责测温、查验健康码的保安员们。潘波说,他们经常对保安员们开展应急拉练,保安员们也逐步成长为巡逻防控的专业力量,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顾客一进门就能看到,少有人敢闹事。

每天晚上,润城社区警务室投入4名巡逻警力,加上社区工作站、街道综治的4名队员,以及物业管理公司的十几名保安员,荷叶榕市场及其周边有约20名警力巡逻值守,实现突发状况发生后专业力量立即到场。

今年7月26日,荷叶榕市场一家烧烤店顾客张某喝多了酒,因和店主发生口角,一气之下一拳把玻璃门砸碎了,导致手部划伤。张某借着酒劲,拨打了110报警电话,称被店主打伤。接到警情,专业力量的现场,及时化解了这场纠纷。此外,为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潘波还叮嘱烧烤店店主多检查店里公共区域的视频探头,防止损坏。

社区工作做得久了,潘波也总结出自己的经验。特别是在调解矛盾纠纷时,潘波就展现出自己良好的法律功底。原来,在做社区民警前,潘波有着丰富的办案经验,各类法条信手拈来。他说:“群众事,没小事。小纠纷不及时化解,导致矛盾扩大,事情更难解决,特别是邻里纠纷。调解矛盾纠纷,第一要有耐心,第二是平时多学习民法典等法律,要有理有据,才能说服当事人。”

(原标题《特区卫士丨潘波:法治教育进商圈,同心守护宵夜档》)

编辑 李斌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张露锋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边夏 谢燕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