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关键时刻,越考验一个城区的民生保障能力。在严格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的同时,南山区基层党组织以辖区民众需求为出发点,依托一件件民生微实事,用心用情用力为居民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扎实推进健康南山落地见效,从点滴中提升辖区居民生活质量,让疫情防控有力度,惠民服务有温度。
暖心雨棚,助力核酸检测“换新颜”
走进粤海街道,在粤桂社区、海珠社区、大冲社区等多个辖区的核酸点,均可看到贴心的遮阳挡雨棚。据了解,仅粤桂单个社区的每日核酸检测率就多达1.2万人次,在炎热高温、频繁降雨、防疫人员“超长待机”、核酸队伍大排长龙的多重“夹击”之下,防疫工作者和社区居民不仅有中暑、低血糖等危害健康的风险,居民的疫情防控配合度也将逐渐被“透支”。粤桂社区党委响应民之所需,率先支起核酸检测点雨棚,升级改善公共核酸检测点环境,为防疫工作者和社区居民提供一片舒适庇荫。多个社区党委紧随其后“上新”雨棚改造核酸检测点,赢得辖区居民一致点赞。此外,粤海街道还统筹购置医用防护服、隔离面罩、医用外科口罩等疫情防控物资,扎实做好防疫物资储备,既满足疫情突发事件时对防护物资的应急需求,又保障街道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正常开展。
粤海街道粤桂社区核酸点率先支起暖心雨棚
一路相伴,共绘残健互融“同心圆”
每个社区总有一些特殊群体需要特殊关照,受制于自身缺陷以及社会标签化、污名化的负面影响,精障康复者多数自我效能低,长期将自己封闭在家,与社会生活脱节。在南山街道南园社区,在管精神康复者有50余名。经社区党委走访了解,辖区内的精神康复者及其家庭普遍存在融入社区生活的愿景。为守牢困难群体关爱防线,强化帮扶服务精准落实,南园社区党委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对社区精神康复者分级建立户档,准确掌握患者个体基本救助和身心发展需求,同时联合服务机构积极推动消除精障人士的“污名化”标签,倡导社区居民理解包容精神康复者,构建残健共融的社区氛围。
南山街道南园社区精神康复分享现场
西丽街道松坪山社区是典型的弱势群体聚集的社区,在管精神康复者100人,占街道51%以上。为化解社区精神康复者的康复服务压力,社区党委整合南山区联合相关部门、南山区慢病院,协同专业社工机构、志愿者多方联动,搭建以社区康复平台为核心理念的“松坪小屋”民生微实事项目,帮助社区内精神障碍患者获得更好的专业医疗服务和社区康复服务。项目实施以来,至今已运营近六年,独创“内生式”社区精障人士康复服务模式,从医疗无障碍、康复无障碍和环境无障碍三个层次,通过“暖心会谈”“朋辈支持”“互助分享”等措施,为社区精障康复者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松坪山社区党委借助“松坪小屋”,帮助精障人士走出“孤岛”,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西丽街道松坪山社区“沙盘治疗”小组活动
为老驿站,放大养老服务“幸福圈”
招商街道文竹园社区的为老服务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品牌项目,社区党委累计为辖区内60岁以上高龄、失能、空巢等特殊老人输送暖心服务近万次。疫情封控期间,不少辖区老人向社区诉说出行就医难、生活条件受限的“烦心事”。为此,社区党委及时整合诉求,聚焦老年群体的健康管理和生活保障需求,依托民生微实事,升级为老服务驿站服务设施,打通社区老人安享晚年的堵点。不仅引入康复理疗仪、血压计、影像灯、护理床等设备,提供常态化、专业化的康复理疗服务,还增设衣物洗烘和消毒电器,购置轮椅、助行器等出行支持用具,保障社区老人健康生活和应急需求。通过升级拓展驿站服务功能,社区党委把涉及辖区老人切身利益的“忧心事”办成“高兴事”,让老年群体也能享受数字化发展成果。
中医传承,打造医养健康“南山范”
疫情之下,社会公众的保健意识和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同时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慢性病呈现高发态势。今年,南山区基层党组织加大力度引入与居民卫生健康密切相关的惠民微实事项目,推动慢性病预防关口前移,推进实现辖区全民健康。
上半年需求摸底显示,健康需求仍是蛇口街道居民“呼声”较高的共性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辖区内中老年群体占比高的人口特点相符。为抓实服务质量提升,街道党工委对辖区内开展的健康服务进行高效统筹,遴选优质服务机构落地中医养生赋能行动,涵盖八段锦教学、人体经络疗法、中老年人关节养护、肩颈腰椎保健等,换着“花样”带动居民科学养生,不仅提升了居民健康素养,同时弘扬了中医文化内涵,让群众“呼声”变“掌声”。据了解,该中医赋能行动多达50余场次,预计服务辖区居民2700余人次。
蛇口街道辖区居民学习中医养生知识
点滴微光,汇成星海。一个个民生小项目落地生根,厚植民生之本,润泽百姓心田,彰显南山健康幸福成色。南山区始终用“放心不下”的实际行动,从细微之处守护辖区居民身心健康,让辖区居民“放得下心”,让人民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始终透着“南山甜”。
(原标题《病有良医 | 南山区民生微实事精准对接 守护居民健康 “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