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聚焦 | 抗疫短视频的跨文化共情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 ——以《“我是外国人但我不是外人”》为例

2022-07-25 11:05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摘要

2022年3月以来,1.2万余名志愿者奋战在深圳抗疫一线,服务时长近28万小时。除了本土志愿者,深圳各区的外籍人士也一同与深圳并肩作战,抗击疫情。

张延   刘兴萍

 //  

2022年3月以来,1.2万余名志愿者奋战在深圳抗疫一线,服务时长近28万小时。除了本土志愿者,深圳各区的外籍人士也一同与深圳并肩作战,抗击疫情。深圳报业集团视听中心(以下简称“深报视听”)反映外籍志愿者在抗疫的《“我是外国人但我不是外人”》系列短视频,获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脸书转发点赞,国际传播层面综合传播量过亿。本文以该系列短视频报道为例,阐述中国抗疫故事如何通过跨文化共情走进海外观众的视野;如何“巧用力”实现共情传播,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方案”。

【关键词】疫情   外籍志愿者   中国方案

一、跨文化共情传播:从“他者”出发

(一)跨文化共情传播的概念界定

传播学者吴飞认为,面对全球传播存在的困境,人类应培养共情的能力与智慧,通过共情传播来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情文明观。[1]学者李成家、彭祝斌提出了“跨文化共情传播”的概念:传播者在跨文化传播活动中巧妙地培养和运用共情,力求传播的信息内容获得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他者”的同向解读与情感共鸣,进而引发“他者”的行动反馈。[2] 跨文化共情传播作为一种国际传播的策略,通过形成文化间的互惠理解、选取能激发共情的传播内容、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让国家之间增进理解互信,促进民心相通。[3]

(二)短视频报道的共情实践

2022年3月以来,1.2万余名志愿者奋战在深圳抗疫一线,服务时长近28万小时。其中许多在深外籍人士,也不约而同穿上“深圳红”志愿马夹,与深圳一起并肩作战。深报视听围绕“中外居民同舟共济,抗疫无国界”这一主题,策划制作了《“我是外国人但我不是外人”》短视频系列产品,在选题策划、制作、传播等方面,全流程实现了对跨文化共情传播的概念的生动实践。

第一,形成了文化间的互惠理解。该视频通过外籍志愿者在深圳生活所产生的思考和行动,来展现深圳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深圳力量,以及生命至上、同心抗疫的精神。例如,该短视频中的墨西哥志愿者Sofia表示,“我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我们同为人类,共同与疫情抗争!”异质文化个体之间的共性,在短视频中得到了诠释。

第二,选取了能够引发“他者”共情的内容。拍摄过程中多使用特写、升格等反应情绪的镜头,抓拍了大量外籍志愿者实地工作画面,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重视人类共同审美的表达。在后期剪辑中,选取Michael Jackson的we are the world,这首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成功击中了受众的记忆之匣。歌词与画面的契合,更是将情绪点推向高潮。视频中使用大量现场同期声,将外籍志愿者的真情实感集纳一体,层层递进,增强了视频信息的丰富性和说服力。平实却温暖,是众多观众对该视频的评价。

第三,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互联网是跨文化共情传播的重要媒介。深报视听通过持续生产优质内容,融合集团内外媒体资源,让内容产品通过多渠道多平台的矩阵传播,延长传播链条,形成裂变效应,让正能量产品对外传播更加有体量有声量。《“我是外国人但我不是外人”》系列短视频与集团内部各媒体形成合力,在读特客户端首发,并在新浪微博及微信视频号等流量平台传播。3月11日晚,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发言人汪文斌在其国外社交媒体上转发了该系列报道的首条视频《“我是外国人但我不是外人”》,向世界展示了在深圳生活的外籍人士与这座城市同心抗疫的风采,并配文说:“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为我国抗疫事业作出了贡献。我们始终铭记他们的友好与支持。”收获了众多外国网民的点赞和评论。

二、“巧用力”:更真实、更客观、更有利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郭镇之认为,在国际传播过程中,作为一种竞争的方式,要利用柔性等力量,采取智取而非强攻的巧妙施为,以“巧用力”借势用力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国际公众传播。[4]

(一)提升软实力:全球抗疫背景下的平民化叙事

整合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优势资源,如崇尚劳动与奉献、注重集体福祉、追求社会公平等精神文化,是提升软实力,实现“巧用力”的方式之一。这部分文化资源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主导性话语,如商业逻辑、消费主义,具有反思和批判意义,能够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5]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发言人汪文斌在其国外社交媒体上转发《“我是外国人,但我不是外人”》之后,深报视听记者迅速反应,结合该视频的话题热度及时作出跟踪报道,制作综合反响片。记者深入外籍志愿者工作一线采访,了解到视频中的外籍志愿者来自美国、罗马尼亚、意大利、墨西哥等国家,目前均工作生活在深圳。他们早已把深圳视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意大利志愿者Luca在采访中称赞了深圳的防疫措施,每个深圳人都在全力以赴保障城市的安全,因而他也想为深圳贡献一份力量。加拿大志愿者Susan Kim认为每个市民对核酸检测工作的积极配合,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更多安全感。采访中,外籍志愿者们所展现的观念,正是社会主义文化优势的体现,通过平民化的叙事方式,将精神文化带来的社会和谐场景传递给观众。

(二)借势用力:在深外籍志愿者的特殊视角

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往往来自别人的传播。用外国人的眼和嘴表达的中国形象,比中国自己费力塑造的国家形象要更真实、更客观,也更有利。但是,这种“宣传”一定要发自真心,出自诚意,才能打动人心,产生真正的影响效果。[6]

人物访谈短视频报道策划要针对时政热点话题并选择合适的受访对象。深圳构建强有力的大外宣格局,打造城市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我是外国人但我不是外人”》视频中,将外国人作为传播者,通过他们来讲述深圳故事,这种实施接近性传播的策略,有助于打破不同文化间的传播障碍,以外国人更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构建深圳外宣形象。

深报视听以小的报道切口,反映大的时代命题,将自视视角下的中国叙事与他视视角下的外国观点对撞拼接出新时代深圳城市形象,为深圳市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开展深层次的互动交流打开一扇大门,这也是深圳报业集团外宣报道经常使用的传播手段之一。

三、借助新媒体积极改善国家形象

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因素。外交部发言人作为对外传播的官方窗口,是国家实力和国家形象的象征,阐释的是权威的态度和声音。近年来,外交部发言人的身影活跃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中国外交天团”。[7] 短视频《“我是外国人但我不是外人”》由香港商报等港媒发布、由中央总台CGTN利用其主要国际传播平台(含Facebook、YouTube、Twitter等)进行推送后,被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脸书转发传播,在海外形成一定影响力。截至目前,该视频在国际传播层面综合传播量过亿,在国内传播层面综合传播量超3000万。

新时期中国国际传播的创新发展既要讲好“中国故事”,为西方社会理解中国发展提供适应性话语,又要讲好“世界道理”,为求解世界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8]

深报视听通过对《“我是外国人但我不是外人”》系列短视频的传播,让中国民众看到有这样一群外籍志愿者倾情付出,让世界人民看到了真实、立体、全面的深圳抗疫情况。来深圳5年的墨西哥志愿者Sofia被深圳市民的互助精神所感动;来深圳4年的美国志愿者Drew Ducros赞叹深圳核酸检测工作的高效,称这是市民团结一致的体现。该系列短视频报道以深圳抗疫精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补充、拓展,更好地达到了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将当代中国形象传播出去的效果。

四、结语

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研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时强调,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要“占据主动,有效影响国际舆论”,要“全面做好同疫情防控相关的外交工作,继续做好同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沟通协调,促进疫情信息共享和防控策略协调,争取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

《“我是外国人但我不是外人”》系列短视频,精准把握新冠疫情背景下人类的共同情感,“抗疫无国界,共护一个家”的主题在回应国际关注、引导正面舆论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深圳报业集团新媒体产品在国际传播层面的一次重大突破。深报视听作为主流媒体肩负使命,在做好抗疫报道、传播积极思想的同时,以契合国际传播形势调整自身内容生产策略,也积极在国际话语权竞争中为我国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

(本文作者张延系深圳报业集团视听中心首席运营负责人;刘兴萍系深圳报业集团视听中心栏目部负责人

参考文献

[1]吴飞.共情传播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探索[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 (5):75.

[2][3]李成家,彭祝斌. 论跨文化共情传播——基于国际互助抗疫的探索[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5):65-69.

[4][5]郭镇之,冯若谷.“软权力”与“巧用力”:国际传播的战略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10):19-23.

[6]郭镇之.国际传播要巧用力[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9(01):74-78.

[7]匡文波,马茜茜.后疫情时代改善与重塑国家形象的新媒体传播策略[J].新闻与写作,2021(05):77-81.

[8]程曼丽.新时期的国际传播:挑战与机遇并存[J].新闻与写作,2021(10):1.


编辑 编辑-刁瑜文(客户端)审读 舆情研究部-李诚审核 朱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