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一线党旗红|罗湖桥头上党课 深圳河畔温誓言

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宪平 杨少昆 通讯员 廖键 郑稳健 文/图/视频
2022-06-30 21:43
摘要

6月29日,驻守粤港边界一线的武警广东总队执勤第三支队三大队充分发挥边界红色资源优势,通过组织全体党员前往罗湖桥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课。



罗湖桥见证华夏百年荣辱剧变,深圳河述说“一国两制”春天故事。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6月29日,驻守粤港边界一线的武警广东总队执勤第三支队三大队充分发挥边界红色资源优势,通过组织全体党员前往罗湖桥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课、到深圳河畔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过主题党日,实地感受深港两地发展巨变,体悟制度优势与改革伟力,进一步坚定忠诚履行捍卫粤港边界一线安宁职责使命的理想信念,激发豪情干劲,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献礼。  

百年风雨,血泪荣辱。始建于1911年的深圳罗湖桥位于罗湖火车站广深铁路最东端,桥宽24米、长40米,外表秀丽庄严,横跨在深圳河上,另一端连着香港北区的红磡火车站。深圳这端的桥头建了一座现代化岗楼,这便是党员先锋哨。两名哨兵就站立在铁轨边上,一旁还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闻名遐迩的六个字——罗湖桥第一哨。

“以前是一车车物资、劳工从这里流出祖国、被列强瓜分,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强大,一车车的资源和人才又从这里回国,钱学森等大批爱国人士回国看到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就是哨楼这一面。回家了,当时他热泪盈眶!”因为疫情,两地火车暂停通行。当天下午,40多名官兵聚集在罗湖桥头,聆听政治指导员廖键讲述罗湖桥从木桥变铁路桥、从物资流失到人才回流、从反敌特牺牲23名烈士到疫情防输入、从贫富差距到两岸霓虹守望相助的历史,人人听得入神,不时提问、鼓掌喝彩。

一河隔两制,深港一家亲。在深圳河畔,三大队代理政治教导员郑锐远以30多年的亲身经历为党员官兵讲述了深圳河两岸深港同胞生活、通商、交流等贫富差距逐步缩短的点滴变化。特别是当他讲到疫情之下,过去的“防偷渡”变成了如今“防输入”的局面时,全体党员官兵无不感慨良多,纷纷发言为疫情管控有力点赞、为国家强大鼓掌、为制度优越性和党的坚强领导叫好!

“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小时的党课过后,在弯弯的深圳河河畔,党员官兵一起对着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回忆入党初心,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大队党委、中队党支部、战士党员代表分别作了发言谈学习感悟、表工作决心,精神振奋。

“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房间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擦拭,誓词要经常重温。”三大队党委书记、代理政治教导员郑锐远介绍,组织党员到深圳罗湖桥上党课、在一河隔两制的深圳河边上重温入党誓词,为的就是通过党史军史教育、仪式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党性觉悟,引导大家对照誓词、自我检视,不忘初心、担当使命,积极投身捍卫粤港边界一线安宁的使命任务中,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1周年献礼。

“这次活动使我们思想更红了,信念更坚定了,使命职责更清晰了。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先锋,我们在政治上要更加忠诚,在谋事上更加踏实,在作风上更加扎实,努力拼搏奋斗,成长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交流讨论时,党员侯伟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原标题《粤港一线党旗红|罗湖桥头上党课 深圳河畔温誓言》)

见习编辑 饶欢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范锦桦 关越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宪平 杨少昆 通讯员 廖键 郑稳健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