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粉彩瓷板鉴赏:赋予传统形象更新的生命力

李金宇
2022-06-17 21:10
摘要

作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创作的景德镇诸多经典之一,《煮酒论英雄》粉彩瓷板赋予传统形象更新的生命力,是一件集历史典故、中国传统绘画与制瓷工艺于一体的艺术品。

检索公私收藏,可知《煮酒论英雄》历史典故瓷板(或瓶)存世甚少。结合其创作的独特历史背景,作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创作的景德镇诸多经典之一,《煮酒论英雄》粉彩瓷板赋予传统形象更新的生命力,是一件集历史典故、中国传统绘画与制瓷工艺于一体的艺术品。这种反映特定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就更显得尤为珍贵。

《煮酒论英雄》粉彩瓷板有着独特的创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陶瓷在延续传统造型特点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与象征意义。比如,通过对屈原、花木兰、岳飞、郑成功、曹操等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进一步强化了对“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以及“男女平等”等价值观念的肯定和宣扬,赋予了这些传统形象更新的生命力。其中就包括以曹操为主角人物形象的粉彩瓷板《煮酒论英雄》。

明清时期,曹操在历史小说和戏剧舞台上一般都以奸臣的形象出现。但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不认同这一观点,一生中点评曹操32次,是中国古代人物点评最多之人。

1957年4月10日,毛泽东在与《人民日报》负责人谈话中说:“小说上说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义。其实,曹操不坏。当时曹操是代表正义一方的,汉是没落的。”

1958年11月20日,毛泽东在武汉东湖召集柯庆施、李井泉等人座谈《三国志》。在谈到曹操时,他说:“你们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注意了没有,这两本书对曹操的评价是不同的。《三国演义》是把曹操看作奸臣来描写的;而《三国志》是把曹操看作历史上的正面人物来叙述的,而且说曹操是天下大乱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可是因为《三国演义》又通俗又生动,所以看的人多,加上旧戏上演三国戏都是按《三国演义》为蓝本编造的,所以曹操在旧戏舞台上就是一个白脸奸臣。现在我们要给曹操翻案。我们党是讲真理的党,凡是错案、冤案,十年、二十年要翻,一千年、二千年也要翻。”

《煮酒论英雄》粉彩瓷板赏析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创作的无款《三国志》《煮酒论英雄》瓷板画,长37.5厘米,宽25厘米(又称一尺六)。主画面描绘了历史典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情景。以曹操、刘备为表达对象,曹操作为主角,色料用胭脂红,刘备用赭色陪衬。人物在设色上讲究浓艳,色彩对比强烈。在双勾白描的基础上,注重明暗层次和冷暖变化,有传统工笔重彩的艺术效果,从而更突出人物个性。曹操如升龙,跃于云上,虎视天下,高度自信、睥睨群雄之态,识人慧眼、豁达的胸襟和雄霸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刘备似隐龙,因为时机没到,羽翼未丰,立志复汉但此时寄人篱下,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渡难关,体现了随机应变、大智若愚的特质,都被描绘得细腻传神,表情生动,形象丰满。曹操、刘备人物线条刚健流畅,铁线描绘有力透瓷骨之感。矿料着色沉稳,娴熟运用晕染将衣褶纹理处理表现得生动细腻,又不失灵动。

《煮酒论英雄》瓷板画主基调是红色。各国国旗使用的色彩、图案,都与该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习俗,以及普及、惯用的颜色有关,体现着这个国家或民族的集体意志和偏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产物,红色是我们这个阶级国家的基调和底色。

曹操、刘备背面有三条鲜艳夺目的红色柱子,象征性地代表某一种观念,更形象、生动、潜移默化地帮助人们塑造和固化这种观念与价值,体现了当年传统中国红和红色文化对人们意识的影响。需要提出的是,正是在毛泽东的推动下,终于恢复了曹操的“历史名誉”。社会各界开始客观评价曹操,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的眉心也多了一颗红点,以示好人。比如,1963年初,中国美协在中国美术馆组织一场联谊活动,要求每个参会的艺术家携带一幅作品。李斛遂作曹操(眉心多了一颗红点)几幅,择其一参会。青梅煮酒论英雄,三国曹操,建安风骨,一代枭雄。本瓷板曹操腰带也是红色描绘的。

曹操、刘备正对面景色描绘,陶艺家采用了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全诗气势宏大,疏朗开阔,既表达了诗人取得战争胜利后的喜悦之情,也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煮酒论英雄》丰富美术史研究范畴

在一尺六瓷板描绘历史典故时,陶艺家必须高度提炼概括,并且要能够心神气定,心无旁鹜,不计时间,不计工本,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做到心中有画,笔自心中。留白过少,内涵无法绘制,留白过多,则影响美观。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艺术的第一语言。


审视本瓷板所绘,色彩层次关系清晰而丰富,装饰效果柔和不生硬。整幅作品构图顶天立地,留白大胆、严谨。连接处过渡自然,恰到好处,融为一体。一边松虬枝蟠曲,苍翠茂密,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旁湖石叠翠,祥云围绕。太湖石等填彩,讲究远近关系和光线透视原理,形成动与静的鲜明对照。从有限的画面之中传递出无限的信息,在画意、画蕴、画境诸方面,引导观赏者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形写神,笔法凝练,讲究艺术美与工艺美相结合,作品文人气息十足,造型规整、纹饰丰富、画工精细、釉色温润,是一件集历史典故、中国传统绘画与制瓷工艺于一体的艺术品。 随着这个时代的逝去,这种反映时代政治特征的艺术作品就更显得尤为珍贵。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不管从欣赏投资的角度,还是文化复兴的角度,陶瓷一直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元素。瓷器是中国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被国际熟知的艺术类别。中国美术史的源流就是中国工艺美术。美术史学者王逊在其著作中早已就此作了全面阐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对其丰富了美术史的研究范畴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清晰深刻,对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认知也将会越来越透彻。

(原标题:《煮酒论英雄》粉彩瓷板鉴赏:赋予传统形象更新的生命力)

编辑 董雯静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桂桐,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李金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