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共建 圳在帮扶 | 深圳市人民医院在东源开展“组团式”医疗帮扶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李红淼 罗诚 桑晓
2022-06-08 14:26
摘要

“组团式”医疗帮扶,不仅仅是做一两次手术为山区患者解除病痛,更重要的是对山区医院一种理念帮扶。

5月25日,东源县人民医院外科病房,深圳市人民医院第三批“组团式”紧密型医疗帮扶队队长李明伟仔细询问患者忠伯的手术康复情况。“李医生技术高超,手术很棒,待人又和蔼,医德是这个!”今年58岁的忠伯伸出大拇指称赞说。

忠伯4月26日入院后被检查患有极低位的直肠癌,李明伟主刀为其做了超高难度的手术——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据悉,这也是东源县人民医院首台此类手术。

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第三批“组团式”紧密型医疗帮扶队队长李明伟(左一)指导下,东源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了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乙状结肠造口术。

术后第二天,忠伯就有排便,进食,第五天拔除尿管,活动自如,生活自理。从最初的犹豫和焦虑,到术后的开心信服,忠伯的家人连连称“没想到”:以为要转到深圳、广州等医院才能治疗,没想到东源县人民医院也能做这样的手术,更没想家门口能享受到如此好的优质医疗服务,这大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真好!

长缨在手伏癌魔

“这在东源县人民医院是一次零的突破!在全市也不多见!”全程观摩手术的东源县人民的医生们称赞说,该手术顺利且高质量完成,术中出血还不到20ml,这不能不让人叹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用李明伟的话来说,“心中有坚持,手中也要有把除病魔的利刃”。像这样的手术,在逾二十年的外科生涯中,他做了不知多少次。李明伟对胃肠外科手术操作技术娴熟,擅长胃肠道肿瘤、腹壁疝、消化道瘘,阑尾炎、消化道穿孔等急腹症的外科治疗,尤其擅长胃肠外科的各项微创手术及机器人手术。

在东源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倪祥看来,此次手术的成功,则是对医院综合实力是一次检测,也显示了医院综合实力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有数据表明,近三年来,东源县人民医院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帮扶下,全院的医疗技术和健康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尤其是2020年6月以来,重点学科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定向培养了医院“种子类”人才团队。倪祥说,仅去年以来,东源县人民医院已引进了超过30多位高级职称的人才,人才梯队建设已完成。

深圳市人民医院第三批“组团式”紧密型医疗帮扶队进驻后,将继续重点围绕规范科室管理、提升医疗技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助力全院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多兵种”协同“作战”

“此次直肠癌很罕见,患癌部位超低位,与肛门相当接近,能够顺利完成这次堪称‘天花板’式手术,与医院的多学科会诊协作不无关系。像这样的手术,绝非一个学科‘单打独斗’能完成的。”李明伟总结说,这是深圳市人民医院多学科会诊的先进理念在东源县人民医院结出的硕果之一。

这种“多兵种”协同“作战”,也得到了东源县人民医院党委一班人的认同。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杨建辉表示,将充分利用深圳人医专家的技术支撑加强相应学科建设,盘活医院现有的医疗资源,全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同时学习深圳人医先进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适应东源县人民医院发展的新道路。

医疗界有句行话,对症下药。做手术也是如此,要找准病症,才能有的放矢做好手术。当天,为确诊一名患者肋部不明原因病痛,李明伟牵头汇集胃肠外科、中医科、血液科、风湿免疫科、麻醉科、脊柱外科等帮扶专家,展开疑难病例讨论,进行了“头脑风暴”:患者的不明病痛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肿瘤吗?是风湿原因吗?这种集体讨论并拿出最佳、综合诊治方案的过程,有个专业名称叫MDT(多学科会诊),目的就是让疑难患者找到最优化的救治方案。

这样多学科会诊的现场讨论,让医生们受益匪浅。“这样一讨论,学习到很多知识,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科室之间就应该合作,要无缝合作。”东源县人民医院一位多次参与多学科会诊的医生如是说。

科室互“融”提档升级

李明伟告诉记者,“组团式”医疗帮扶,既然是一个团队,不仅仅是做一两次手术为山区患者解除病痛,更重要的是对山区医院一种理念帮扶,这也是“组团式”医疗帮扶的初心所在。帮扶的不单单是实际的手术操作,更在于传递一种“融”的理念。

帮扶专家在灯塔盆地的乡镇卫生院调研

调研发现,一些患者由于骨质疏松造成多次骨折而被迫做手术的窘境,“像这样的,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只能看‘病’,不看‘人’。”李明伟说,骨折只是表象,其背后的病因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只治病,而不知病因,要找出为什么骨折,对症治疗后才能有效降低以后骨折的风险。这就需要几个科室坐在一起开展会诊,采取“九龙治水”一次性诊断出,这对医院整体实力是一种宣传和提高,病人的体验感也会相应的提高。

近几年,山区医院硬件医疗设备有了很大的提升,对“病”的治疗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然对“人”的治疗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倪祥坦言,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的帮扶下,东源县人民医院多个科室建立,且能独立开展工作,然如何运用好“融”好这些科室,尽各自所能运转,实现“1+1+1〉3”的效果,这需要学习深圳的先进理念,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这也是该院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今,在帮扶队的引领和积极组织下,医院多学科会诊已是风生水起。医学博士蔡晟宇结合疼痛康复科特色,联合麻醉科、骨科开展穴位注射、神经阻滞麻醉、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无效后转诊手术服务等,还在帮扶中指导常见内科疾病的规范化用药,中医经方在临床上的应用,还诊治了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后遗症、甲状腺疾病、痛风、代谢综合征等内科常见病百余人次,中医治疗及中药饮片使用率达100%。

帮扶更在杏林外

帮扶不仅仅在医院的手术室里,更在山区广大农村。李明伟既是医疗帮扶一队之长,又是帮扶团队医疗专家,工作担子不轻。他还带队走出医院,多次参与下乡调研,撰写了工作报告,为山区人民医疗健康发展提出中肯的建议。

今年4月26日至27日,李明伟参与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组织的灯塔盆地八镇(乡)卫生院的工作调研,深入灯塔、涧头、双江、顺天、船塘、上莞、漳溪、骆湖等镇,了解乡镇的医疗卫生状况,希冀扩大东源县医共体的影响力,也使乡镇急需就医的病患得到快速及优良的医疗救治。在调研报告中,对于当前乡镇卫生院的职能,他提出,作为兜底百姓健康的乡镇卫生院,体量规模将逐步缩减,转而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倾斜,但其承担的基本公卫和医防融合功能是越发清晰,在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当中,健康档案和慢性病随访、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将是其重中之重,加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重点提及的医养结合的“治未病”思路,成为乡镇卫生院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如此才能逐步形成“县要强、乡要活、村要稳、上下联、信息通”的新格局,促进山区人民健康发展。

深圳市人民医院第三批“组团式”紧密型医疗帮扶队与东源县人民医院联合在涧头镇开展义诊活动

医者仁心。6月2日,深圳市人民医院第三批“组团式”紧密型医疗帮扶队与东源县人民医院联合在涧头镇开展义诊活动,吸引了当地近百人村民参加。当得知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行动不便无法到现场检查时,李明伟带着义诊小分队驱车十余公里送医上门,检测出老人血压呈高位,潜在风险较高。考虑到老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医疗小分队赠予了降压药和相关药品,还给予了其经济支持。

为此,在今年的帮扶计划中,医疗帮扶队拟在灯塔等八乡镇完成肠道肿瘤疾病筛查,并完成相关的课题研究,还将完成小学生牙涂氟,进行防龋,儿童牙齿保健,开展院前急救培训班,传授乡镇急救队伍的心肺复苏、体外除颤等相关知识与技术。另外,医疗帮扶队还拟综合利用深圳市人民医院、东源县人民医院的医疗平台,进行巡诊、义诊、授课等。

(原标题《深圳市人民医院第三批“组团式”紧密型医疗帮扶东源县人民医院》)

编辑 特区报-连博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李红淼 罗诚 桑晓)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