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 | 读故事与诗 做聪明孩子

深圳特区报 郑从彦
2022-05-28 14:14
摘要

故事与诗,带着淡淡的快乐与哀愁;故事与诗,记录着生活中不为人知的细节;故事与诗,将丰富的想象力融入质朴的自然万象;故事与诗,天然与孩子亲近并在他们心头播下一颗文学的种子;故事与诗,创造了一个美妙神奇的魔法世界。

由著名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选编的《给聪明孩子的故事与诗》精选了其从5岁反复阅读到70岁的发人深思且沁人心脾的文学经典,包含41个故事、传说和84首诗歌,共分为“春”“夏”“秋”“冬”四卷。选品内容大多是十九世纪或更早的作品,既涵盖诸如惠特曼、左拉、莎士比亚、马克·吐温、济慈、屠格涅夫等名家著作,也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无名之作。这套书充满着智慧与幻想的芬芳,跳动着天真自由的童趣哲思。不仅给予孩子独立、纯粹、美妙的自我,而且也让每个年龄段的读者都获益匪浅。

《给聪明孩子的故事与诗》(全4册) [美]哈罗德·布鲁姆 选编 黄橙 戎佩珏 熊亚芳 译 戎林海 审校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6月版

孩子是这个世界的精灵,他们有一种别样的执著。他们天天向前走,去探索全新的世界。一花一木,一事一物,一点一滴。他们第一眼看见了什么,他们就会变成了什么。他们以赤子之心阅读这个世界,澄澈如水,洁明如空,纯净如玉,在积年累月之后,在万载千秋之时,他们怀着对光明与美好的希冀,与世界融为一体。尽管布鲁姆声称他不接受“儿童文学”这样的分类,但这本选集承载着每个人的童年,极为贴近儿童的天性——“幻想是古老的浪漫在十九世纪的表现形式”。“这里有吉卜林的动物寓言,有爱德华时代杰出作家凯瑟琳·辛克莱的神话传说,有才华横溢的内斯比特和伊迪丝·沃顿的骇人虚构。”因此,这套书是送给每一位在幻想中成长着的孩子们的礼物。

故事与诗是积极阳光倾洒的对象。自有了人,便有了文学;自有了文学,便有了故事的记录。人是故事动物,孩子对故事更是有天然的默契。婴儿从一出生就不厌其烦地听好听的故事,故事是他们的精神母亲。人又是诗歌爱好者,好的诗歌如清新的空气滋养万物。孩子最容易从好诗歌里感受到语言、意象和思考之美,思无邪恰与孩子的纯洁烂漫相契合。故事与诗,让每一个孩子,向着明亮那方,生机勃勃地成长。故事与诗,也是布鲁姆对抗“解构主义”对文学传统的消解,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的泛化,通俗文学向经典文学的泛滥等三种文学研究或阅读里的“消极”影响的秘密武器。在故事与诗中,布鲁姆找到了孩提时代读书的快乐与兴趣,让他可以从漠然或厌倦的状态中进入惊叹与愉悦之境。

本书辑录作品最多的作家当属路易斯·加乐尔。他的诗歌《一头猪的故事》,布鲁姆读了成百上千遍,对它的爱有增无减。虽然路易斯·加乐尔不无自嘲地宣称自己的“阿丽思”系列和《猎蛇鲨记》是“胡言乱语”式的创作,但他那充满想象力的笔触依旧赢得了布鲁姆的心。《猎蛇鲨记》因为篇幅长达十五页之多而未能被收录,可布鲁姆仍然对其念念不忘,在本书“前言”部分特地摘录精彩的开篇并作精妙的赏析。时光是一种现实的、延续性的存在,热爱是一种永恒的、持续的坚持,在这种延续和坚持中,一个故事会接着一个故事,一首诗歌会串联一首诗歌,在这种奇妙的萦绕中,在这种有趣的循环中,故事与诗可以幻化为不计其数的阅读财富。

童趣即故事,童心即诗歌。《给聪明孩子的故事与诗》这本书的书名取得很赞,里面的诗文和故事是给各个年龄段的聪明的孩子们的。这其中,布鲁姆特别喜欢霍桑的故事《羽毛头》和雪莱的诗歌《两个精灵》。“世上有成千上万的花花公子和江湖骗子,也只是由这样一堆乱七八糟、破烂不堪、被人遗忘、一无是处的废物构成的,就像他一样!可他们都顶着好名声过活,从来看不出自己是什么货色。为什么唯独我这可怜的木偶偏偏知道他自己并为此丧命呢?”霍桑通过《羽毛头》这个有寓意的传说,给我们留下发人深省的提问,时至今日,这个问题照旧触动布鲁姆的心弦。雪莱的诗歌《两个精灵》或许会勾起布鲁姆对初恋的怀恋。“我的飞行会有流星陪伴,黑夜犹如白天一样光亮。”“确有一个似初恋情人的银色精灵经过,由她闪闪发光的披肩长发托起,夜行人在芳草地上醒来,发现黑夜就是白昼。”当然,布鲁姆也十分推崇普希金的《黑桃皇后》以及爱德华·利尔的《鼻子发光的人》。他觉得,“在《黑桃皇后》中,恐惧在极其端庄的语境中突然来袭;《鼻子发光的人》对单相思所带来的可怕的悲伤,既进行了讽刺又表达了深切的痛惜”。

布鲁姆坚信,“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孩子都是天然的读者,只要将孤单的孩子们与最佳的书籍神奇地联系在一起,阅读就会持续下去”。聪明的孩子啊,阅读故事与诗,在文字的滋养中健康快乐成长;聪明的孩子啊,独自一人静静地看书,美妙的故事与诗会呈现真正幸福的画面;聪明的孩子啊,勇敢地相信自己就是下一个新诗人或小说家,用文字记录这一神秘时刻。

尽管文学这一古老的形式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故事与诗依旧以旺盛的生命力证明文学的话语是难能可贵的生存智慧。人类文明在故事的口口相传中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在诗歌的抑扬顿挫里找到了全新的方向。故事与诗,让聪明孩子爱上阅读,让名著经典代代相传。

(原标题《读故事与诗 做聪明孩子》)

编辑 编辑-许家宜(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郑从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