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博40年|郭学雷:潜心学术,情系文博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徐潇宇(实习)景文丽/视频
2022-03-28 15:27

“今天的深圳有点像古代的敦煌,两者都处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2021年12月31日“交流∙互鉴——敦煌石窟与河西走廊的丝路艺术”展,在位于市民中心东翼的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开幕,一时间,人潮如织,全城轰动。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是本次大展的亲历者,在谈论展览时,他如是说。考古专业出身的郭学雷是著名的文博学者、文物鉴定专家。

潜心学术、情系文博事业的他,对深圳博物馆的未来有着无限畅想。在他看来,过去40年,从”经济特区”到“先行先试”再到“先行示范”“双区驱动+双区叠加”下的深圳是一座“奇迹之城”。“经济建设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文化上也应当形成引领之势。”郭学雷说。他认为,深博应当有对标世界一流博物馆的雄心壮志。“美国建国也才300余年,经济腾飞之后,纽约大都会、古根海姆博物等迅速崛起,在世界文博体系中举足轻重。”

海纳百川,深圳支持搞学术

虽然是位“老文博人”,但实际上郭学雷的“馆龄”却并不长。2008年,他才正式调入深圳博物馆。在此之前,他先后在深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工作了多年。“我是1997年来到的深圳。说来也是机缘巧合,1997年我在中央民族大学进修,期间做了个阑尾手术,在医院的时候,看到报纸上刊登的深圳招聘文物鉴定人才的广告,于是投了简历,就这样来到了特区。”郭学雷说。

1986年从山西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郭学雷在国营文物商店呆过7年。“现在回想起来,文物商店虽然不是什么正规的学术单位,但身处一线,还是积累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文物鉴定方面的知识与经验。”郭学雷说。90年代初期,他一口气考下了国家文物局认定的陶瓷、玉器 、铜杂三大类的文物鉴定资质。此后,因衷情学术,他被调至山西省文物鉴定组(国家文物鉴定山西站)从事专职文物鉴定工作。来深初期,郭学雷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深圳海关稽查走私文物。

“在内地时我就对特区非常向往。来了特区后不光在家庭经济上得到了提升与改善,更重要的是,单位领导支持,也有经费去做学术研究。我们经常带着学术问题去内地有目标地进行考察。”郭学雷说,“深圳海纳百川,它以开放的胸怀迎接我们,尽管深圳的文博基础相对薄弱,但它给我们创造了条件,可以放开手脚搞研究,哪怕是跟深圳关系不是很大的重要学术问题。”

秉持学术信仰以及十年如一日的付出,终于和深圳的几位同行在2006年11月举办了中国深圳“官钧”瓷器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50多位著名古陶瓷学者和文物鉴定专家齐聚一堂。会上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官钧”瓷器年代“明代说”,成为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使多年来困惑学界的“官钧”生产年代之谜得到破解,也在国际学术界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学术立馆,不做没思想的展览

无论是配合海关的文物缉私,还是做学术研究,在深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及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工作时,郭学雷都少不了和深圳博物馆打交道。“1997年,刚到深圳时,时任深博馆长的黄崇岳先生就请我在唐宫喝早茶,表示深博也很需要我这类鉴定人才。”郭学雷回忆说。“2006年配合官钧瓷器学术研讨会在深博还做了配套的学术展览。之后,2007年文化遗产日时又在深博做了一个民间收藏展。这些展览得到了时任深博馆长杨耀林的支持与认可。后来2008年恰逢深博新馆即将开馆,杨耀林馆长就问我,愿不愿意到深博来工作。我很痛快地就答应了,这是我事业发展的又一契机。”

从深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到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再到深圳博物馆,工作平台发生了变化,工作内容也随之调整。郭学雷表示,博物馆的平台更广阔,具有更大的整合功能,能更好地施展拳脚。在深博,郭学雷分管古代艺术展览。长久以来,对于如何办展这个问题,郭学雷一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一再强调,好的展览建立在深入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如果只是把重要文物简单地摆摆放放,那就最多是一个文物精品展,没有思想,没有灵魂。”

重要的展览我们都要求要建立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并消化吸收已有的成果,再用自己的思路来策展、呈现。”

深博的“老粉”普遍感觉:2008年深博新馆开馆之后,展览变得有点不一样了。2008年12月25日,深博新馆正式开门迎客,除了常设展,作为开幕大展之一的临展《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精品展》尤其亮眼。“我们的理念是高标准策展,普通的展览就不碰了。”郭学雷说。2009年,深博又趁热打铁,推出了《神秘的古蜀王国--三星堆、金沙文物珍宝展》。从此,深博每一年都有“超级大展”推出,全城热议,大排长龙。

畅想未来,打造世界性博物馆

同样的展品因学术研究的深浅、策展思维的宽窄不同,将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以2011年9月在深博古代艺术馆开幕的“融会释儒 法效百工——宋元时代吉州窑瓷器特展”为例,展览分为“禅茶一味”“士人逸趣”“世俗风情”“法效百工”“蒙元新象”“南粤余响”六个单元。“展览将吉州窑瓷器置于宋元时期广袤的社会风俗之下,深入探讨了吉州窑诞生的原因,令观展者在领略器物之美的同时,更能深入了解宋元时期的人文风貌。”郭学雷说。

配合展览还主办了中国古代黑釉瓷器暨吉州窑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及地区的80余名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这次展览非常成功。台北故宫博物院著名学者廖宝秀女士点评说:“您及团队策展的“融会释儒  法效百工—宋元时代吉州窑瓷器”特展,不仅名称取得好,内容的丰富及文化性,观后令我感动莫名,已经很久没看到这样有深度的展览,直到今天仍余韵缠绕,挥之不去。能够将吉州窑作出如此有层面的文化性展出,可见您们的用心及在研究上所下的扎实功夫。”

郭学雷他还讲了一件趣事:“配合这次展览,我们还原了一个宋代的文人书房。场景中设计还原了一批具有极简美感的宋式家具,受到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时清的青睐,参观时还认真询问我们是否可以在展览结束后把书房里的宋式家具卖给他。”

从2008年到2021年,郭学雷感叹说,如今全社会对博物馆事业高度关注,“打着飞的来看展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传统文化回归,国潮复兴,老百姓对优质的展览项目非常渴望。现在,深博两个场馆已经不够用了,新馆建设迫在眉睫。”他还同时强调,新馆的建设在以往的基础上,要更具世界眼光,要把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文物展览、收藏、研究作为重要的拓展方向。深博40年,而今迈步从头越。对于未来,郭学雷充满希望,他说,不了解世界,就无法认清自身,中国迫切需要一座有世界性文物收藏、研究和有全球影响力的博物馆,经济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的深圳,应当有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的雄心壮志。


编辑 纸媒推送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刘思敏,产品-赵偲容(视频直播)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徐潇宇(实习)景文丽/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