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二十四节气之浪漫的惊蛰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尹春芳
2022-03-04 19:02
收录于专题:二十四节气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意味着阳气的生发,万物开始焕发盎然生机。客家人聚居的深圳,这一天也被称作“伯公节”,深圳民间在农历二月初二当天,对“土地爷”虔诚地祭拜,表达着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深圳民俗学者廖虹雷表示,二月二在深圳又有另一说法——“开耕节”。人常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播春耕紧相连。按民间的说法,二月初二“伯公开口”之后,祭神春耕,故称“开耕节”。为祈求开耕风调雨顺,一年五谷丰登。旧时深圳乡村的“开耕节”仪式简朴又不失热闹。有的在村头“树伯公”前放鞭炮,有的在“田伯公”前烧香,有的给即将下田的牛喂食生菜粥,有的将犁耙擦得锃亮,人们敲击犁耕锄头,并齐呼“开耕啰”。有条件的村子还会煮几桌好菜,款待在田地耕作回来的男女“食朝”(吃午饭),互诉对新年好收成的期待展望。

如今,在充满现代城市文明的深圳,难再见到如此具有乡土气息的场景,但“理发去旧”的习惯,仍是许多都市人为了转运纳祥而乐于传承保持的传统习俗。在身体与天气均开始呈现焕新之貌时,惊蛰节气也随之蹁跹而至。这个充满灵动与新鲜气息的节气,也为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贡献了许多创作灵感。

陶潜有诗曰:“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伴随着阵阵春雷,春意也渐渐浓了起来。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看来,自古以来我国视惊蛰为春耕开始的节令,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随着我国各地随着气温回升,日照增加,由南向北渐次进入春耕时节。

因此,在创作《惊蛰》这件作品时,陈湘波先用毛笔醮墨,以侧锋和逆锋结合先画出的树干,再用淡墨通过淡墨线的表现出飘逸的细枝,并特别注意画面的疏密穿插,然后打湿整个画面,用淡墨烘染出气温回暖,湿气增多的气氛。在画面中心的枝杆上用朱砂画了一只红羽长尾的山雀,头部用浓墨表现,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黑红对比,形成一种视觉的冲击力,而山雀成蓄力欲飞的姿态 ,又好像是听到隐隐的雷声,就要飞出去捕食的样子。

陈湘波告诉记者,这样的处理强化了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的意境,再以大篆题上“惊蛰”,以行书题上年款,盖姓名章,引首加盖闲章“禅心”,左边双加盖闲章“安吉”,这样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使画面既体现了传统中国画之美,又洋溢浓郁的现代气息。

(原标题《“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二十四节气之浪漫的惊蛰》)

编辑 (冻结)董雯静审读 吴剑林审核 新闻网-曹亮,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