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故事 | 赤尾村:抗战期间宝安县首个党的总支部驻地
2021-12-27 08:00

赤尾村位于南头城和深圳墟之间,毗邻深圳河,地理位置较为重要。村中以林姓为主,相传明朝时从福建莆田徙居而来,在赤尾建村立业已有500余年,形成了广府语系的单一林姓村落。清初,清廷实行海禁,将沿海居民內迁,史称“迁界”,香港几乎全境被迁。康熙八年(1669)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百余年间,赤尾村一直是负责管理香港新界、福田、罗湖等地大部分村落的官富巡检司驻地。鸦片战争以后,官富巡检司迁至香港九龙。民国成立后,赤尾村和深圳其它村落一样,经历了种种时代浪潮的涤荡。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宝安县活动并重建各级党组织,其中深圳总支部就设在赤尾村。深圳总支部负责管理罗湖、皇岗、黄贝岭等地党员,还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更是抗战期间宝安县成立的第一个党的总支部。

坚持红旗不倒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由此开启。当年下半年,中共广东区委就派共产党员黄学增、龙乃武、何友逖等来到宝安县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揭开了深圳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新的一页。1925年7月,中共宝安县党支部成立;1926年3月,中共宝安县党部成立;1927年秋,中共广东特委指定郑奭南为宝安县委书记,并将县党部改组,产生了中共宝安县第一届委员会。经过努力,截至1928年5月,全县党员增至280人,有力推动了深圳地区革命运动蓬勃向前。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宣告失败。宝安县党组织也屡次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破坏,广大党员干部和农运骨干,有的惨遭杀害,大部分则转至南洋、香港等地暂避,只有少数力量就地掩蔽,坚持红旗不倒。1928年后,全县党的活动基本停止,袁鉴文回忆“只剩下平湖、山厦两个点,共有八个党员”。

党组织的恢复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加剧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937年抗战爆发前后,宝安县又开始有党员活动,各级党组织相继得到恢复或发展。其中1938年设于福田区赤尾村的中共深圳总支部,即是抗战时期宝安县成立的第一个党的总支部。

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之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活动的高潮。当年12月12日,中山大学、中大附中等在校学生6000多人举行了抗日示威大游行,高唱“义勇军进行曲”,高呼“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打破了广东自大革命失败后持续数年的沉寂空气,推动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的抗日救亡活动走向高涨。

1935年12月12日,中山大学学生游行队伍,走在最前面的是曾生,左边扛旗者为杨康华。

宝安县1924年就有党的活动,是大革命时期较早成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活动基本停止,直至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才逐渐恢复活动。1937年11月,中共广州市工委派出共产党员王启光以“救亡呼声社国防前线工作队”名义,带领十余名进步青年,来到宝安县南头、西乡、沙井、龙华、深圳(墟)等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队长王启光,队员包括梅爱芳(党员)、王步尧(党员)、吴琬、王章、王侬、王月娥、王月富、王应登、麦容、王满宝、王彪、苏启华、王锦培等。因党员人数达到三人,所以成立了党支部,王启光兼任支部书记。

南头城南门旧照。

1938年1月“救亡呼声社国防前线工作队”抵达宝安,驻地在南头城,以抗战团体名义公开活动,推动宝安县国民党政府进行了一些抗日救亡活动。他们以南头城为中心,通过流动宣传、演出话剧、唱救亡歌曲等形式,扩大社会影响,还组织宣传队,深入皇岗、赤尾、罗湖等农村地区,唤起民众救亡意识,同时开辟新的据点,发展党员。

在赤尾村活动的队员,主要是王月娥、王章、王侬。她们抵达赤尾村后,公开身份是赤尾小学的教员。她们主要利用晚上时间,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宣传抗日,发动群众,为宝安日后开展敌后游击战打下良好基础。

赤尾小学(张一兵 摄影)

1938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广东省委成立,书记由张文彬担任。省委成立之初,即注重从抗战和保卫广东的战略出发,在沿海地区和交通线发展党组织,包括东江、南路和广九铁路线沿线区域。5月,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成立,书记姚永光,组织部长袁鉴文、王作尧任宣传兼武装部长。为了便于工作,王启光等在宝安的党员组织关系随即转给了东莞中心县委。此后,宝安县的党组织在省委领导下,开始了愈加热烈的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7月,东莞中心县委派县委委员张广业(张如),带领黄庄平、王河、陈坤等来到宝安,准备成立宝安县工委,首要工作便是重建组织。袁鉴文回忆,“他们到后,还接受了宝安大革命时期失去组织关系的两个党员,经过审查恢复其组织关系。同时,又在工作队队员中,吸收了王侬、王章、王月娥等人入党”。这里说的恢复宝安地区的两个党员,是平湖的刘曼之和山厦的叶励钧。活动在赤尾村的王侬、王月娥、王章等率先入党,充分说明了党组织对她们工作的肯定,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赤尾村良好的群众基础。

深圳总支部的成立

1938年8月,中共深圳总支部成立,驻地就设在赤尾村,书记黄庄平,管辖皇岗、赤尾两个支部和罗湖、黄贝岭的党员。平湖、山厦党支部,直接由张广业领导。深圳总支部还通过组织读书会、举办农民夜校等多种形式,在乌石岩、南头、西乡、布吉、深圳(墟)等地广泛活动,发动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前后,深圳地区重建的党组织,包括中共坪山小组、中共草埔民族中学支部、中共救亡呼声社国防前线工作队支部、中共香港惠阳青年回乡救亡工作团支部、中共平湖特别区组织、中共山厦支部等,深圳总支部既是唯一的总支部,也是1938年10月以曾生为书记的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成立之前,活动范围最广、管理党员人数较多的党的基层组织,在一定程度发挥了宝安县委的职能。

黄庄平,东莞石排镇沙角村人,1937年秋入党,1938年1月参加东莞抗日自卫团工作队,抵达宝安后,以他为书记建立了深圳总支部。他离开宝安后,1938年12月任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工作队队长,1939年3月调入地方工作,历任大浪区委书记、大岭山区委书记、博罗县委书记、粤赣湘边区江北地委书记、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简称东三支)政委等。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华南抗战爆发,张广业、王启光、黄庄平等带领队伍,从南头、赤尾等撤至观澜章阁村。为了加强党对宝安的领导,决定成立东宝边区工委,由张广业担任书记,负责领导宝安县和塘厦、凤岗、清溪一带的工作,深圳总支部同时撤销。

深圳总支部从成立到撤销,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但作为抗日战争爆发后宝安县首个党的总支部,对推动深圳地区抗日救亡活动的展开,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圳总支部的驻地就在赤尾村,王月娥、王章、王侬等人的杰出工作,则为日后赤尾村成为“游击区设在封锁线上的一个基地”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来源:深圳市古迹保护协会)

实习编辑 李依林 审核 谭凤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