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党建引领移风易俗 文明助推乡村振兴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绪山 通讯员 汕宣 文/图
2022-08-11 16:18

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一约四会两榜”机制、设立村级关爱基金、兴建幸福食堂……近年来,汕尾市坚持以党建引领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动作用,推动文明新风吹遍乡野。

党风政风引领农村新风

操办红白喜事、礼尚往来,本是人之常情,但若由此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便“变了味”。陆丰市桃围村村民陈大伯说起前几年儿子办婚事的细节还记忆犹新。“酒席摆了40桌,一桌就得花1000多元,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当问到为何不压缩酒席规模时,陈大伯说,“不多摆几桌,不点贵些的席,容易被亲朋和乡邻笑话。”而这种现象在过去的汕尾并非个例。

攀比之风盛行、“人情债”重压、封建迷信滋长、庸俗文化侵蚀、精神生活单一……针对这些不文明现象,汕尾于2020年5月出台《汕尾市推进城乡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一场大刀阔斧的移风易俗行动在汕尾大地拉开序幕。

民风社风折射党风政风,有什么样的党风政风,就会有什么样的民风社风。汕尾印发《关于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中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创新“现场推进会+工作指引+测评排名”的方式,先后建立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婚丧事宜“两报告”“两严控”“四不准”等制度,要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在全社会营造党员干部自觉带头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

如今,汕尾各村、社区都先后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由党组织书记担任会长,选举德高望重的老人和乡贤能人担任理事会成员,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加强事前宣传教育和全程监督管理。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的基础上,红白理事会结合当地实际,对群众举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模、宴请范围、酒席标准等作出具体规定,并将其写进村规民约,对违反的户主进行公开通报批评。

移风易俗结出惠民成果

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是移风易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长沙村,美术、音乐、阅读等公益课程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增添色彩;在海丰县海城镇顾莲峙村,图书室、村民活动中心和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等文化设施一应俱全;在陆丰市金厢银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移风易俗的集体婚礼为爱“减负”……近年来,汕尾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村文化礼堂+村史馆”融合发展,打造了10个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10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串点成线织密文明实践网络。同时,高质量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全方位、多维度地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021年7月,汕尾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和市慈善总会联合发起成立了汕尾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基金登记捐赠超3000万元,同时发布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帮扶建设第一批107个民生项目,探索政府、社会双向互动参与文明实践的新模式,吸纳包括各级财政支持的“种子资金”以及广大社会组织、在汕企业、爱心人士捐赠的“公益资金”等,移风易俗有了更充足的经费保障。

“幸福食堂深深触动了我,让我看到当地政府是真的在用心用情为老百姓办实事,我也要出一份力!”走进陆丰市河西镇竹林村的爱心(长者)食堂,看到村里的老年人正围坐在一起享受美味佳肴,珠海市汕尾商会会长林祖武感慨道。汕尾探索通过政企合作、乡贤助力、村民集资等模式推进“幸福食堂”可持续发展,建设幸福食堂145家,让讲排场、比阔气的变少了,做公益、献爱心的更多了。

(原标题《汕尾:党建引领移风易俗 文明助推乡村振兴》)

见习编辑 陈桥魁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李怡天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绪山 通讯员 汕宣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