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将学生法治意识内化为“法商”
王琳
2021-11-16 01:43

教育部近日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明确推动宪法类教材编写与修订,推进香港、澳门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将民法典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鼓励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单独设立法治课,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

都说中考、高考是“指挥棒”,普法需要这样的“指挥棒”。法乃国之重器,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武器。知法则是守法的前提,普法是全民知法的有效手段。守法群体不能没有教育系统,更不能没有中小学生。中国缺乏法治传承,法律思维、法治意识的养成,需要几代人不懈地努力和坚持。普法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生抓起,是法治后发国家的必然之选。

当然,靠学生死记硬背,是背不出法治文明的。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并不必然意味着只能由死记硬背来普及法治。中考、高考这根“指挥棒”,指向的是新时代的法治教育,指向的是通过多种教育形式,使中小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治常识不断更新,法治知识储备与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融合,从而将中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内化成“法商”,以适应法治社会的现实需要。

普法从娃娃抓起,要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法治教育中让中小学生逐渐学会和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意识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这才是核心。中小学生树立法治思维,就是要树立理性平等的权利思维、依法办事的程序思维和自觉主动的法律责任思维,提高对法治的践行能力和运用能力。

普法从来都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广泛性的工作,它需要全民的参与,也需要坚持不懈润物无声。法治知识进考场,就是法治浸润人性的重要一步。

一位公民法治意识的养成有两个要件:一是内心认同;二是制度保障。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包括“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四个方面。随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深入推进,法治氛围将持续改善,全民守法的外部条件也将更有利于普法走进校园,走进考场,走进中小学生的内心。

(原标题《深思|将学生法治意识内化为“法商”》)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雪松 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