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嘱托|龙岗区人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高质量监督

深圳特区报
2021-10-14 09:59
摘要

过去5年,龙岗区在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国有资产监管、推动法治城区建设、聚焦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

过去5年,龙岗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积极开展正确监督、有效监督,着力增强监督实效,在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国有资产监管、推动法治城区建设、聚焦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

龙岗区人大代表开展食品安全深调研活动。

突出监督重点 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财政资金是政府的“钱袋子”,其收支情况、使用效果,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大事,也是人大预算监督的重点。

以往,人大代表在召开代表大会期间才拿到财政预算草案,在短短几天会期内很难及时消化报告并提出高质量预算审查意见。为解决预算审查不充分的问题,龙岗区人大从2018年起,探索建立预算编制征求代表意见机制,在代表大会召开前的1个月,创新开展预算草案“预先见代表”活动,组织预算编制部门以及重点审查部门向全区200多名人大代表报告全年预算执行情况及政府年度资金安排草案,面对面征求代表意见。据统计,近三年来,龙岗区人大通过“开门审预算”,促进区预算编制部门修改预算项目近百个,涉及预算资金约24.15亿元;节省的财政资金投向教育、卫生、交通等九大类民生领域年度支出金额比重,从2018年的75.84%上升到2020年的82.8%。

龙岗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全力助推龙岗高质量发展,区人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开展监督,谋大局、促重点、抓落实,改进预算审查只是其中一方面。

过去5年,聚焦改革发展重点开展监督方面,龙岗区人大还推动预算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重点审查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政府投资项目和部门“用款大户”,推动优化预算项目94个,调整、核减资金11.7亿元;探索开展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监督,进一步前移监督关口;持续加强国有资产监督,推动国资管理提质增效。

聚焦社会治理难点开展监督,龙岗区人大紧盯生态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在全市首个将治水提质列为重点建议案,连续3年开展全过程跟踪督办,推动全区40条黑臭水体“长制久清”,780条小微黑臭水体全面销号,水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连续4年开展专项视察、重点建议督办、城中村综合治理专项监督等活动,开展垃圾减量分类专项视察,推动城区环境卫生逐步改善。

聚焦群众关切痛点开展监督,龙岗区人大围绕市民密切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为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强化监督推动,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龙岗区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情况。

完善监督方式 提升监督效能

“区内有部分高压线路穿过居民区、工业厂房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纵横交错电网影响城市格局还有周边城市景观”……去年召开的龙岗区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了高压线入地消除安全隐患提升环境品质的建议。为此,去年底至今年初,龙岗区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牵头统筹指导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岗管理局、龙岗供电、市交通运输局龙岗管理局及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信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等相关单位,先后召开3场专题会议,探讨将高压线入地纳入“十四五”规划和立项实施的可行性。此后,又通过调研、座谈,区人大代表们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相关建议。由于各种监督方式深入有效,推动了部门行动迅速,目前,已有4个高压线迁改项目启动,预计项目完成后将释放土地34.56公顷。

从组织代表视察、调查等常规监督,到专题询问、约见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刚性监督;从审议“一府两院”报告,到加强执法检查让法规落地生威……“5年来,共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2项,开展执法检查9项、专题视察调研76项、计划预算审查监督40项。”龙岗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让人大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突出。

以推动“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项工作为例,龙岗区按照上级要求,对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进行梳理。去年,区人大将“关于新增20家‘夕阳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作为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今年继续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为年度重点监督工作,督促区民政局开展深调研,提前谋划龙岗区养老事业布局。同时,借助专委委员专业背景和工作特点,成立了6个工作小组,截至今年8月底,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题调研各项活动达12场。在区人大推动下,区民政局最终形成《关于推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情况报告》。

人大执法检查是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保证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的一把“利剑”。龙岗区人大常委会高擎执法检查“利剑”,推动法律法规落地生威。

为推动食品安全监督条例的贯彻执行,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工作,采取实地检查、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逐条对照法规条文开展检查,摸清现状,把准问题,对执法工作和条例修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同样,2020年开展的龙岗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报告提出了加快构建快速协同保护体系、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等4条建议,被市人大执法检查报告采纳,为全市开展条例执法检查提供了重要参考。

追求监督实效 回应群众关注

2018年9月29日,龙岗区红棉路、沙荷路正式通车。这两条路早在2004年就开工建设,但一直未能全线贯通,曾被群众称为“豪华断头路”。多年“断头路”通车的背后,也凝聚了龙岗区人大常委会聚焦民声民情、紧盯民生热点持续开展监督,力推问题解决的担当与作为。

2016 年,龙岗区人大常委会就把加强沙荷路、红棉路建设的监督工作列为当年主要工作安排,并组织历时一个多月的专题调研,提出多项解决意见。2017年,再次对红棉路、沙荷路建设情况组织调研,并书面审议并通过了《关于红棉路、沙荷路2017年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人大代表也在当年市、区“两会”期间积极发声,最终推动了两条重要道路的建设。

人民赋予的权力要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让监督实打实、推动解决辖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是龙岗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吉华街道惠名大桥的建设问题,是周边群众的民生盼点,也是龙岗区各级人大代表牵挂点。随着三联片区的旧改升级,市民对改善出行环境的呼声日益强烈。龙岗区人大代表连续两年提交关于推进惠名大桥建设的建议。今年2月,龙岗区人大常委会领导专门召集区人大代表、区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街道、代建单位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站位、明晰职责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加强人大监督的督办要求。区政府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惠名大桥建设加快“破冰”,目前已完成设计方案调整、三联南路项目立项和三联路征拆业主签约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调研重点区域学校新建、改建工作,着力缓解公办学位紧缺难题。2018年,龙岗区人大常委会开展“新时代加快龙岗教育发展深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公办学位缺口持续扩大、教育规划用地不足等问题,提出加大投入、加快实施公办学位建设等意见。当年,12个学校项目启动,其中10所公办学校可新增1.725万个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龙城高级中学改扩建,并新建一所54班九年一贯制学校。

在人大代表的监督下,教育、医疗、交通、治水提质、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一系列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正在逐一解决,彰显了人大机关与市民群众心声“同频共振”。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