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的办法》经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该《办法》,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将对两个报告——由区审计部门拟选并经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的审计查出问题的重点部门单位整改报告,以及专项审计工作查出问题整改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由此有效推进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提升人大监督实效。这也是罗湖区人大常委会今年的工作亮点之一。
罗湖区2021年政府投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评估论证会现场。
“要大胆创新,不要本本主义,才能肩负起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罗湖区委书记罗育德在近日召开的区人大工作会议上表示,当前,罗湖正在抢抓“双区”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凝心聚力推进“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建设。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承担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要坚决扛起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严的工作作风、更实的工作举措,围绕区委中心工作,找准定位、依法履职,努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目前,罗湖区正以各项创新举措奋力推进全区人大事业高质量发展。”罗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益川表示。据了解,近年来,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代表履职形式,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与时俱进丰富新时代人大工作内涵和创新具有罗湖特色的人大工作模式,扎实增进民生福祉,强力共建“万象罗湖”。
亮点1
聚焦重大事项,创新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形式
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区中心工作,把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工作报告、审查批准计划和预算作为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工作重点,依法做出决议决定。2017年以来,共通过调整“十三五”规划指标体系、盘活政府存量资金、调整预算项目等各项决议18项、决定66项,切实做到把党委的决策通过人大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区人民的共同意志。
创新开展“部门预算参与式阳光预审”。2014年以来,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共对10个政府职能部门和7个街道办事处的预算进行了审查,累计收集超过800条建议意见,促使预算项目修改160项,涉及预算资金超6000万元。2020年罗湖区预算执行率已达98%,在全市名列前茅。该项工作获评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
开展政府投资民生项目人大代表评估论证加票决制。2013年,罗湖区人大常委会首创政府投资民生项目人大代表评估论证。2020年开始,把政府投资项目中拟新建的1000万元以上的民生项目交由人大代表评估论证,最后由人大代表票决是否纳入明年的投资计划。对通过评估论证的民生项目,组织人大代表进行全过程跟踪督办,并在区人大常委会上对年度完成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形成全过程监督链条。从2014年至2020年,共评估论证了147项民生项目,其中18项未能通过票决,大部分项目通过评估论证进行了优化调整。
亮点2
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创新人大监督方式
近年来,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推动解决罗湖土地资源难以为继、教育和医疗等基础民生保障不平衡、城市环境质量急需提升等难题。自2017年以来,不断创新人大监督方式,共开展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工作200余项。
罗湖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们视察金稻田片区排污系统改造工程。
专项监督推进重要民生改善。针对罗湖医改,罗湖区人大常委会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综合评估,对公立医院改革配置资源、提升绩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对评估和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开展了专题询问。2017年,罗湖医改成功入选国家35项深化医改重大典型经验,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荣誉。再如区人大常委会切实推进教改,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罗湖15块已规划教育用地落实问题的专题调研报告,推进区政府印发《罗湖区法定图则规划教育用地实施方案》。经过坚持不懈地跟踪监督,推动1所学校投入使用,6块用地正在推进学校建设,4块用地结合城市更新落实。
建立国家公职人员任后监督机制。将任后监督与工作事项监督相结合,确保行政、检察、审判等公权力正确使用,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2017年建立了对任命的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进行满意度测评制度;2020年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人大对员额法官、检察官的任后监督机制,使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有了新的着力点,延伸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后监督链条。
全国首创“人大监督和检察公益诉讼联动协作”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和代表履职优势,与检察公益诉讼形成合力,率先搭建全市首个行政执法公益诉讼监督平台。至今已提供52条线索,共立案412件。多年来,推动了东湖公园水库排洪河污染、笔架山河安全隐患等重大问题整治。
亮点3
发挥代表作用,搭建富有罗湖特色的履职平台
罗湖区人大常委会立足城区实际,充分挖掘罗湖的资源,打造出富有罗湖特色、影响力逐步增强的代表履职平台,代表工作展现一片生机和活力。
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建议办理机制。在区级层面,修改完善罗湖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机制,以及代表重点建议办理、代表建议督办和面商机制、政府部门联系人制度;在街道层面,制定街道人大工委重点督办代表建议制度;在社区层面,各级人大代表驻站接访与网络平台在线值班实时互动双线并行,还实现了将代表进社区收集社情民意办理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通过多层级全方位的制度保障,罗湖区的代表建议办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代表们持续6年跟踪监督,推动解决了东湖街道“二线插花地”片区近10万居民的饮用水问题;代表建议提出的住宅小区与周边商业停车场错峰共享停车模式被列入2020年深圳市级重点改革项目之一,在全市推广;2020年通过省人大代表建议,打通了多年未解决的大望桥改造政策瓶颈,桥面由8米拓宽至20米,将彻底解决影响片区发展和周边4万多群众出行的难题。
首创整合“工人之家”资源打造“人大代表之家”。按照市人大常委会部署要求,创造性地利用区总工会空间资源设立“罗湖人大代表之家”,将区金融服务署、工信、科创等产业部门纳入“代表之家”机构,及时反映企业诉求,通过发挥人大代表专业资源和优势,服务企业发展、推动营商环境改善。“罗湖人大代表之家”设立后,开展了系列“代表讲堂”活动及多场讲座,有力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更好地服务辖区企业和群众。
下一步,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省、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按照“巩固基础、强化履职”两年行动部署要求,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不断完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基层人大工作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以更高的站位、更新的举措,推动人大工作实现新发展,为“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建设贡献罗湖人大力量。
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手段
切实解决审计查出的突出问题
近日,罗湖区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等规定,结合罗湖实际,制定出台了《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开展满意度测评的办法》。
该《办法》明确了满意度测评的对象,对测评流程予以详细说明,开创了基层人大全过程、全流程民主监督的“罗湖模式”。由此,区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查出问题进行整改情况的监督过程有了规范指导和追责依据。
“不光对政府部门的财政预算,还包括扶贫资金、产业扶持资金等各项专项资金,我们都要持续监督跟进,确保财政资金规范使用。”罗湖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曹维兴表示。
据介绍,有别于以往的基层人大仅对政府部门提交的整改情况报告做测评,罗湖区人大常委会今后将对相关部门单位针对审计工作报告查出问题采取整改措施的可行性和相关制度的建设以及完善情况等多个事项进行全流程、多方位测评。
值得一提的是,该办法明确了“闭环式”监督模式。对于测评结果为“不满意”的,区人大常委会将要求相关单位再次报告。如果还“不满意”,区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启动询问、质询甚至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进行跟踪监督。通过形成闭环模式,有效提升审查监督实效,切实解决审计查出的突出问题。
编辑 彭健雄 审核 谭凤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