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强制分类宝典来了!收好免得被罚!

读特记者 林清容 通讯员 余夏青 /文  李忠/图
2017-06-04 17:16
摘要

做好全民参与分类的宣传发动,除了制定和发放清晰地《指引》,配套完善地分类设施设置也同样重要,让市民在居住的小区就能方便地学会分类垃圾,也能够找到分类投放设施。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已经进入强制时代,生活垃圾到底怎么分?说起这一点,许多市民仍然有点懵。垃圾分类“宝典”来了!6月3日上午,市区城管部门联合举办“全民分类时代·邀您共同见证”深圳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发布会。市城管局局长王国宾率各区(新区)城管局局长与2017位市民一起,现场共同见证一份简洁又清晰地《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全城发布。 

据悉,这是深圳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首次全城发布如此统一规范的家庭分类指引。6月底前,各区(新区)城管局、各街道将组织把纸质版的指引发放到每家每户,市民也可以到小区物业领取,或登陆市城管局网站、“美丽深圳”微信公众号下载打印。

多方倡议市民使用《指引》实施垃圾分类

此场发布会在中心书城广场西设置了1个主会场,另外还设置了10个分会场分布各区。会前,市区城管部门通过网络报名面向全市召集了2017位市民作为见证人,其中主会场517人,各区(新区)分会场各150人。2017位市民共同见证《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全城发布,成为 “全民分类时代”的历史见证人。此外,还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一同参加。

 指引解读。

主会场发布会上,由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编制出台的《指引》首次亮相,市城市管理局副巡视员杨雷对《指引》进行了解读。此份《指引》共有4页,用图例和简洁的文字对住宅区(城中村)应具备的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容器标准化配置、家庭生活垃圾的分类类别和投放方法、垃圾分类处理收运处理体系及处罚措施做了清晰的说明与描述。

市人大代表肖幼美、胡桂梁以及市政协委员李毅、公益组织代表、市民家庭代表先后上台,呼吁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倡议广大市民使用《指引》,坚持实施垃圾分类。

“发放垃圾分类指引非常有必要,国外的垃圾分类指引有的就是一本书。”家住福田区的郑晓虹是此次全市召集见证人活动中第一个报名的见证人,在大学学习环境工程专业的她毕业后来到深圳一家科技公司从事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工作,看到活动信息时,她第一时间报名,个人对垃圾分类充满兴趣。在她看来,很多市民对如何将垃圾准确分类没有概念,有了《指引》,就能照着做,这份《指引》不仅可以发到家庭,还可以发到学校等场所。

 小朋友们向市民展示“我心中的美好家园”。

6月底前《指引》发到每家每户

与主会场活动举办同时,十个区(新区)分会场活动如火如荼,以网络直播、论坛、问答、游戏等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活动项目向市民们展现了《指引》内容,宣告和呼吁市民行动起来,依规实行垃圾分类投放。 

 全场市民参与声控呐喊 见证《指引》诞生。

做好垃圾强制分类,市民参与是关键,目的是让市民明确分类标准、准确实施分类投放。杨雷介绍,下一步,各区(新区)城管局将使用再生材料印制出纸质的《指引》,并在6月底前,由各街道组织发放到住宅小区、城中村的每家每户。同时,还有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志愿者进入小区、城中村进行辅导,指导居民如何开展垃圾分类,每个街道都将尽快建立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指引》的发布意味着全民参与实施垃圾分类投放有规可循,将推动生活垃圾细分类进程。做好全民参与分类的宣传发动,除了制定和发放清晰地《指引》,配套完善地分类设施设置也同样重要,让市民在居住的小区就能方便地学会分类垃圾,也能够找到分类投放设施。目前,市区城管部门正在加速推进住宅区(城中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规范设置,计划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并配套完善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

据介绍,深圳采用专业化分类和社会化分类相结合的“双轨”战略,运用“大分流细分类”的推进策略,全面构建“源头充分减量、前端分流分类、中段干湿分离、末端综合利用”的生活垃圾分类“深圳模式”。其中,大件垃圾、废旧织物、年花年桔、园林绿化垃圾、果蔬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等生活垃圾“大分流”体系已初步建成,通过专业化的分流处理手段为末端焚烧与填埋“减负”。

 见习编辑 张颖

 

(作者:读特记者 林清容 通讯员 余夏青 /文  李忠/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