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加大对地方高校支持力度

读特记者 马璇 李丽
2020-05-25 08:36
收录于专题:聚焦2020全国两会
摘要

作为来自深圳高等教育界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再次聚焦高等教育发展。他提出,应加大对地方高校支持力度,大力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

作为来自深圳高等教育界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再次聚焦高等教育发展。他提出,应加大对地方高校支持力度,大力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

“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近3700万人,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874万人,其中,非‘双一流’高校占比90%以上,非部属高校占比95%左右。”李清泉提出,当下,“有大学上”的问题初步解决,“上好大学”的问题日益凸显。而“好大学”在很大程度上被标签化为“双一流”建设高校,而以部属高校为主体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其他高校之间的发展失衡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年度经费、生均经费方面的差距不时成为舆论热点,特别是地方高校与部属高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一所部属高校的年度经费可以超过几个省的地方高等教育投入的总和。”李清泉关注到,高校之间发展失衡集中表现为办学经费差距越来越大、办学自主权差距越来越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李清泉建议,要强化中央对地方高校的财政支出责任,例如,对所有地方高校的国家计划内全日制学生,特别是全日制以上本科生,中央财政承担全部或按一定比例分担生均拨款;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地方财政投入进行补贴,重点对中西部地方高校予以倾斜。

李清泉还提出,应强化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力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角色定位要有新思维,尽快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深化部属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尽量减少‘自留地’;在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上也要有新思维,把高等教育管理的工作重点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加快建立完善高等教育领域学科专业设置、学位授权、学位授予、教师教材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快形成高校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

“还要强化‘双一流’计划入选高校的动态调整力度,加大新一轮‘双一流’计划对地方高校的开放度、参与度。”李清泉认为,“如同华为、中兴通讯等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是在竞争中产生的一样,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加强高校之间的良性竞争机制建设,重点是加快开放竞争机制,特别是对发展态势良好,在权威性第三方评价中持续表现良好,对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的高校,尽可能地纳入新一轮建设范围。”

李清泉说:“再过五六年,深大希望学校综合实力能稳居全球高校前300名;力争2035年迈进世界前200名,这是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的门槛。为实现这一新使命,我们将推动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发展、治理能力等领域‘从速度走向质量’、‘从高原攀上高峰’。从目前态势看,深大只会提前实现这一目标。”

编辑 周宏博

(作者:读特记者 马璇 李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