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视为跨境合作的“世纪工程”,港深创科园如何崛起?
香港商报
2021-07-12 11:07

位于落马洲河套地区兴建中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简称“港深创科园”),被视为港深合作的“世纪工程”,不仅打破了两地地理分隔,亦为港深共建创新城市迈出重要一步。

专家认为,港深创科园未来应聚焦信息、医药、生物科技以及数据中心,当前园区建设要优先改善周边交通,并为大型企业进驻提供更多诱因。

港深创科园位处港深边境的深圳河畔,邻近落马洲关口,与皇岗海关仅一河之隔。该创科园占地87公顷,现时尚处于开发初期,仍颇具乡土气息,与对岸深圳福田区林立的商厦形成强烈对比。港深创科园既可扩展香港的创科生态圈,园区企业亦可乘邻近中国内地之便,借助深圳的供应链和生产实力及人力资源大力发展。预计港深创科园落成后,将提供最多120万平方米的总楼面面积,是现时香港沙田白石角22公顷科学园面积的3倍。

林郑月娥:

8大政策方向推创科发展

本届特区政府过去3年史无前例地投入1100亿元支持创科发展,“十四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及深化香港与内地的科创合作关系。

林郑月娥于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说,过去4年港府循8大政策方向推动创科发展,包括增加研发资源、汇聚科技人才、提供创投资金、提供科研基建、检视现行法规、开放政府数据、改变政府采购方法和加强科普教育。

在同一场合,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上图)强调,香港将从外循环及内循环两方面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助力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外循环方面,港府将继续透过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为合资格机构输入海外和内地科技人才来港从事研发工作。同时透过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汇聚更多世界级科研人员,助力香港发展成为环球科研合作中心。

该平台首批约20间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已于今年首季在香港科学园启动,其余约7间研发中心将于今年陆续启动。内循环方面,港府今年初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并全力推动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发展,第一批次共8座楼宇料于2024年开始分阶段落成。

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重要抓手

香港科技园公司已经成立全资子公司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有限公司,全面统筹港深创科园的上盖建设、管理、维护和营运等工作。 

据了解,港深创科园计划分两期发展,合共兴建67座楼宇,首幅土地将于今年底前交付。第一批次含8座楼宇建造工程,涉及11.7万平方米楼面面积,约于6年内分阶段落成。第一阶段先建3座,包括两座湿实验室及1座创新斗室及附属设施;第二阶段则包括3座办公室及干实验室,以及两栋湿实验室。 

港府预计,河套区今年内完成平整首幅土地后,随即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据立法会文件显示,第一批次的楼宇及至2024年起才会分阶段落成,除了多个实验室,还包括提供约100个住宿单位的“创新斗室”、办公室及高等教育及商业设施,料首阶段发展所需资金约为181.35亿元。 

展望港深创科园发展完成后,落马洲一带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早前表示,港深创科园是港府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重要抓手,港府正与深圳市政府携手,将之建设成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现“一国两制”下的“一区两园”。

落马洲河套地区

生物医药可成核心产业

“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港深创科园除了有助带动香港的创科产业,若从中结合深圳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创科产业,相信有更巨大的优势。香港新兴科技教育协会会长洪文正亦认为,现时香港的数码港和沙田科学园,未有足够空间吸纳初创企业,相信发展港深创科园,一定会有助理顺香港的创科产业。 

究竟港深创科园应聚集哪些产业?根据港府规划,港深创科园将发展医疗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机械人、新材料、微电子及金融科技。洪文正认为,除发展芯片应付内地的巨大需求外,港深创科园还应以香港生物医药作为核心产业。此外,亦可考虑在园区内设立大数据中心。 

山水相连的深港河套区。

方舟认为,园区应以发展生物医药、物联网(IoT)及芯片等产业为核心,“若加以配合5G及将来的6G技术,将会使河套区整个产业生态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若园区要发展生物医药,必须使用人体样本试验,但由于人体样本不能跨境流动,加上香港人口较少,难以单独采集足够样本;若香港利用港深创科园这个平台,则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方舟坦言,若按现时“先建造、后招租”的方式发展速度会较慢,他建议若科技巨头愿意进场的话,可先行批地予他们,让他们自行发展园区物业;即使园区物业最终由官方拥有,也应租予大型企业,而非只租予初创企业。

发挥“创科自由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河套区周边的落马洲,现时仍只有乡郊道路,难以满足园区落成后的巨大车流。方舟认为,应趁机审视整个新界北部的交通规划:“随着新界北部靠近边境的地区未来陆续开发,单靠今天东铁线连接新界北部及香港岛的交通实在是不够,故有必要发展类似现时机场快线(连接中环及香港国际机场)的铁路快线”。事实上,落马洲站作为连接深圳和香港的口岸车站,平日已相当挤迫,加上东铁北环线暂未计划在落马洲设站,专家分析相信,难单靠东铁线落马洲站疏导园区人流。

无人机拍摄的深圳和香港落马洲河套地区及周边风光(2018年5月23日摄)。新华社

至于创科园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新科技园中应该发挥什么角色,方舟认为,港深创科园应发挥“创科自由港”的角色,以应用科技为发展重心,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之内“最具自由的创科平台”的角色。洪文正则认为,虽然港深创科园目前属科技园公司旗下,但应在园区落成后将之分拆出来,由独立于数码港及科技园公司的机构管理。 

另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藉此机会发展成为创科产业的融资中心。方舟表示:“昔日香港过度发展金融和地产,现时新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香港可藉此发展成为创科产业的融资中心;而内地也可借助香港这个融资平台,扶助内地创科产业的高速发展”,香港除了发展股票市场,在开发港深创新科技园的过程中可吸引私募和创投基金公司进驻,透过香港资本市场投资内地科技创投产业。

落马洲村民

冀做好交通配套

邻近港深创新科技园的落马洲村,对香港和深圳两地政府落实发展科技园深表欢迎,认为未来港深创科园的范围可考虑扩大,惟园区未来要首先处理好交通配套。 

张桂芳希望政府能采取 “一河两岸” 方式发展落马洲。记者 邝伟轩摄

张桂芳是落马洲村村长,上世纪60年代曾远赴英国营商,1995年回流香港。作为原居民的他坦言,深圳口岸周边到处是高楼大厦,而落马洲村至今仍到处是荒地,“长年生蚊”,“由落马洲直到马草垄尽皆荒地,为何不能采取‘一河两岸’方式发展落马洲?” 因应政府收地,受影响的落马洲村村民预计将于今年7月至8月收到政府赔偿。张桂芳认为,河套区的发展范围应予以扩大。“将来在河套区上班的人会多达6万至7万人,如何解决居住问题?交通又如何疏导?这是应该注意的事!”他说。 

郭海贤(右)期望政府另觅土地供下湾村村民重新安置。记者 邝伟轩摄

另外,邻近港深创科园的下湾村村长郭海贤担心,下湾村长远来看可能遭遇“灭村”风险,他期望政府在尽量保留原始村落特色之余,另觅土地供下湾村村民重新安置,“若将来要搬迁整条村落,可以先收到赔偿,再另觅土地重新安置村民,如当年下湾渔民新村的安排一样”。

【拆局解码】

配合湾区建设 开拓多元产业

港深创科园开发已然起步,未来园区应主攻哪些产业?不仅香港和深圳两地政府都煞费思量,不少高新科技企业也密切关注,期望公司因应政策走向作出适当部署。若两地政府在发展前期做好产业布局,既可促进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也将使粤港澳大湾区创科中心更具光芒。 

据港府交予立法会的文件显示,港深创科园计划优先发展6大产业,包括医疗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机械人、微电子及金融科技。从香港角度而言,若透过发展港深创科园开拓上述产业,除了有助于香港开拓新产业外,也有利于香港开拓新的融资来源及发展机会。 

虽然已订立主攻的产业,但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港深创科园落成后是否还适合当时的产业环境?故此,在确立园区主要产业时,政府的确应有“超前部署”的思维,方才不会落后于未来的形势。 

位于深圳的腾讯公司总部。 中通社

另一个问题就是港深创科园与邻近高新科技园区的协调发展。深圳已有不少科技巨头,如腾讯及华为等,且均已在深圳设立总部,故当地高新科技园区,均以通信、数字视听及集成电路为重心。港深创新科技园要取得成功,除了必须开拓新产业外,也要迎合邻近科技巨头的需要;为避免资源重迭,则要与邻近高新科技园区加强协调,不要同时抢攻同一产业,以使粤港澳大湾区创科中心的效益提升极大化。

编辑 特区报-秦天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