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交会特装展位
“传统汽车市场,我们没有核心技术,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以及无人驾驶汽车的兴起,我们正从跟随者变成了领跑者。”11月17日,在高交会一号馆,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洪深有感触地说,高交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开始一个很小的台面,到现在的200多平方米特装展位,航盛实现了蜕变。”他说,从第一届高交会开始,航盛电子从来没有落下,到今年整整十八年,航盛凭借自主创新最终成为汽车电子领域的龙头企业,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目前,在中国每天下线的数万辆汽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汽车使用航盛的汽车电子产品。
高交会展位
持续创新成企业DNA
记者在现场看到,航盛电子本届高交会带来了为汽车整车企业研发生产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等最新技术产品,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前来一探究竟,很多企业当场坐下来洽谈,希望寻求合作。
“持续创新是企业的DNA。”杨洪透露,航盛电子一直致力于研究汽车电子产品的领先核心技术,从简单的汽车音响产品,再到车用免提、车载视听娱乐系统、车载智能导航(GPS)系统,以及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走出了一条披荆斩棘的创新之路。
航盛坚持高技术投入,技术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从3%增长到10%。同时,公司技术人员快速增长,从2009年的不到170人,到2015年已超过700人。未来五年中,除深圳、上海(扬州)、德国柏林、成都四大研发中心外,还要在武汉、长春等地和美国、日本等国家设立研发机构,技术人才总人数将超过1000人。
目前,航盛智能网联汽车信息板块产品基于导航系统模块,定位于智能交通和平安城市解决方案,涉足车辆地理信息系统、车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信息系统、安防信息及应急指挥等众多领域,运用计算机、卫星等外部设备及其平台,实现与车载设备的信息交换和识别。
同时,航盛在胎压监测、雷达及影像识别系统(360度全景视频等)、车身控制模块等集成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系统,主要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器、整车控制器等新能源汽车电控三大核心零部件方面,取得了突破。
自主创新令航盛赢得了市场。杨洪说,目前航盛已经形成了年产汽车电子产品近600万台套,经营收入40亿元的规模,与国内众多的汽车厂商建立了长期友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国内销售额前20位车厂中有18家为航盛电子的客户,国内市场覆盖率达90%,市场占有率达25%,航盛产品逐步进入了国际知名车厂全球采购体系。”
零部件强中国汽车才真强
“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包括动力系统、底盘系统以及汽车电子控制三个领域。”杨洪表示,汽车电子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汽车的智能化、电气化、信息化,都要靠汽车电子技术来实现。“没有发达的汽车电子产业做支撑,汽车强国无从谈起。”
事实上,全球每一个大型汽车集团,它们身后都有一家或多家实力强劲的汽车电子企业。但令人痛心的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现状是,大部分零部件都要选用国际大牌来提升自身产品的品质,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仅仅通过采购和组合来实现自主品牌品质上的飞跃将意味着产业空心化,这距离中国汽车做大做强的目标相距甚远。
当前,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空心化就非常严重,跨国巨头占据了国内汽车电子市场70%的份额,尤其在中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几乎无法与之抗衡。
“航盛承载发展民族汽车电子产业的使命,曾多次拒绝跨国巨头条件优厚的收购条件。”杨洪透露,正是凭借不断的技术产品创新,让航盛赢得了国际巨头认可。目前为止,航盛整个集团申报专利6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22项,实用新型231项,外观223项,软件著作专利权36项。
作为民族汽车电子企业的一面旗帜,航盛在国际市场并崭露头角,主动挑战跨国巨头,与博世、电装等世界500强企业同台竞技,立志成为“中国的博世”,“汽车电子界的华为”。
“航盛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实现公司的跨越发展。”杨洪表示,航盛将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大力开展资本运作和技术合作,积极寻找欧洲、北美、以色列等地具备技术优势的汽车电子厂商进行战略合作,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系统、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等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加快成为世界级、国际化的汽车电子巨头。
编辑 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