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深圳实践经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本途径在于科技创新,关键在于全面营造良好环境,而竞争中性原则是深圳科技创新突飞猛进的密码。”7日下午,在深圳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上,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交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少华在大会发言中表示,竞争中性原则将增强深圳企业竞争力,也是未来中国企业治理的新趋势。
张少华
据张少华介绍,目前竞争中性的一般含义,是指非歧视性地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目前,深圳1.4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超过99%是民营企业。“竞争中性原则”是深圳科技创新突飞猛进的“密码”。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从一个边陲农业县发展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第三大经济中心城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里抓住了“创新”。这得益于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政府提供一个开明、开放、宽容的创新环境,允许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成分在新经济领域去试错。竞争中性原则让深圳民营企业在高科技、新经济领域获得了充分的公平竞争的权利。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深圳走在全国前列。深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国企在深圳提供的是一些公共设施、基础保障的支撑,虽然占比不高,但在服务城市发展上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同时也给民企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条件。”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燃气集团董事长李真表示,在坚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上,作为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圳市燃气集团已实现股权主体的多元化,深圳市燃气集团的承包商和供应商来自全国的民营企业,国企与民企开展了良好的合作,实现良性发展。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