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让每一笔支出更有温度和力量

2021-05-18 12:44
收录于专题:深·读
摘要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圳财政将自觉接受市人大指导监督,虚心听取人大政协意见建议,扎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百年征程,百年奋斗。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

此刻,南海之滨,春潮涌动,壮志豪情。


作为深圳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和基础,2021年,深圳财政准备这样干:


加大民生投入:

2021年市本级九大类民生共安排1,296亿元,比上年增长4.9%。着力解决教育突出问题,市本级教育支出安排383.1亿元,增长18.2%,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高等教育创新开放发展、职业教育高端发展。

加快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市本级卫生健康支出安排200.4亿元、增长5.7%。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提高到636元/人年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市本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99.3亿元、增长8.3%。全力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和无障碍城市,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等。

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经费保障工作,安排市本级预备费60亿元,比上年增加39亿元,统筹用于抗疫等支出需求。


战略布局经济: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勇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阵”。市本级科技投入安排379.4亿元、增长66.9%,加快推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以及鹏城实验室等建设。

加大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对经济产业支持力度,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着力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

安排工业服务业资金150.1亿元,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新材料、智能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新动能。

打造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安排各类人才专项经费83.1亿元、增加26亿元,重点用于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励、高层次人才经费和奖励等。全力推动实施创新人才汇聚行动,提升创新源动力。



引领高质量发展:

安排各类对区补助480亿元,深入落实“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抢抓“扩区”重大机遇,创新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推动高标准建设好香蜜湖新金融中心、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前海国际化城市新中心等重点片区。

加大政府投资资金供给力度,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作用。重点投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项目。

用好用足地方政府债券。财政部提前下达我市2021年新增债券限额282亿元,全部纳入预算安排使用,更好发挥政府债券对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

推动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市本级安排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支出272亿元,坚决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落实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投入167亿元用于交通设施建设、全市公交燃油等公用事业补贴、高速公路回购等,加快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坚决过“紧日子”:

深圳财政全面实施零基预算管理,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经费。各单位所有预算支出项目全部纳入财政评审范围,严格控制新增支出事项;持续强化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压减严控类经费支出。

(以上具体预算安排以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预算草案为准。)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圳财政将自觉接受市人大指导监督,虚心听取人大政协意见建议,扎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深圳,正以尖兵姿态,踏着坚毅步伐,昂首新时代。

文案 段琳筠

编辑 张颖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刘思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