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不提前申报不能乘机,方便残障人士措施咋反成拦路虎?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王森
2021-05-11 22:41

 5月9日,盲人运动员李欢在温州机场准备乘坐东方航空公司航班时遭到拒绝。工作人员称盲人属于特殊乘客,按照规定,需有人陪护或提前4小时在网上进行登记,否则就不能登机。李欢将此事发上微博后,航司帮助他进行了改签,所幸并未太耽误行程。 近年来,我国残疾人士的生活权益和发展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士的衣食住行需求也日益丰富。但很多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施和措施不尽完备,残疾人工作生活仍面临许多不便。

这段不愉快的插曲,就很典型地折射出现在我们无障碍建设工作中的问题。航空公司已经意识到要为残障人士提供特殊照料,以确保他们安全舒适出行,这值得点赞。但相关政策,却在执行中沦为“管理”的规定,没有实现“服务”的初衷,反倒成了新的拦路虎。 建议残疾人士乘机前出行提前申报,确实算得上某种“国际惯例”。可是,国际上多数主流航空公司,都只是“建议”残疾旅客提前申报以获得更好的旅行体验,若乘客忘记或无法提前申报,并不会拒绝他们登机。“建议”和“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中国民航局修订发布的《残疾人航空运输管理办法》中,相关条文是残疾人“应当”告知相关情况。这里的“应当”只是一种“弱义务”,在执行中要保持灵活性,允许存在例外和特殊情况,不能在登机的关头,单方面拒绝旅客的旅行要求。

事实上,按照规定,在残疾人“应当”提前告知的规定前,已经前置了承运人的义务,那就是要在订票渠道中设置相关程序,告知残疾人应当提前申报并协助其进行申报。相信在大多数人订票的经验中,都没有看到有类似的功能。民航局相关的规定,好像只是一条“冷知识”。李欢作为一名社会活动丰富的知名残疾人运动员,个人生活工作能力都相对突出,旅行经验也比较丰富,连他都不知道需要在乘机前提前申报,就很说明问题,那就是多数承运机构未能善尽提前告知的义务,多数残疾人对于旅行需要提前申报这件事儿不知情。 现在,很多地方的无障碍建设和无障碍措施面临建而不用、建而难用的困局,说白了,就是没有真心站在残障人士的角度看世界,没有切实地用服务残疾人的态度在做工作,有的是为了做做样子完成上面的“指标”,还有的把服务残疾人当作工作中的“麻烦”,能不用就不用,为残疾人使用无障碍设施和措施设置一堆障碍。对残障人士的态度体现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这种轻视残疾人权益的做法,实在要不得!

中国大约有8500万残疾人,占全国人口的7%;需要无障碍环境的群体,规模更大,老人、孕妇、儿童都是无障碍设施的受益者。可以说,建好无障碍环境,是事关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大事,受益的是所有人。“十四五”规划已经对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维护政策体系做出相关部署,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各行业都要切实加强残疾人服务设施和能力建设。打破本位主义、本本主义,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看问题,激活弱势群体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参与到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无障碍环境的监督中来,这样“奇葩”的事就会少发生些、再少发生些。

(原标题《特评:不提前申报不能乘机,方便残障人士措施咋反成拦路虎?》)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王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