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深晚记者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获悉,借助“港澳药械通”项目,今年9岁半的严重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小磊(化名)成为该项目首个引入器械“磁力可控延长钛棒”的首位受益者。这也是“磁力可控延长钛棒”这款针对早发性脊柱侧弯划时代器械在内地的首次应用。
▲磁力可控延长钛棒。港大深圳医院供图
6岁男孩确诊早发性脊柱侧弯
和同龄孩子比起来,小磊从小便显得瘦小。2018年,时年6岁的小磊因肺炎入院检查,CT结果出来后医生告诉他父母,小磊患有早发性脊柱侧弯。随后,小磊父母便带着孩子踏遍了北京多家医院,越来越高昂的医疗费用也让家庭陷入了困境。
2021年初,小磊及父母在就诊过程中无意间了解到港大深圳医院已成为“港澳药械通”首个试点医院,首个获批器械“磁力可控延长钛棒”也即将投入临床使用。在主诊医生的推荐和对接下,小磊在4月24日住进港大深圳医院。
港大深圳医院脊柱外科主任、“三名工程”团队领军人张文智教授介绍,小磊曾使用过支具矫正脊柱,但效果并不理想。在张文智教授团队及多学科共同合作下,小磊于5月3日进行了手术,“后续小磊只需要每2~3个月定期复诊一次即可。预计在植入的1~2个月后可撑开钛棒,并在未来三年内定期通过仪器进行体外拉伸,调整钛棒长度及脊柱角度,直到基本痊愈。”
“港澳药械通”减轻患者负担
早发性脊柱侧凸(EOS)泛指发生于10岁以下低龄儿童且有较大进展风险的脊柱侧凸,该病随患儿的身高发育呈进行性加重,可导致严重的畸形,影响心肺发育,压迫脊髓,严重者可导致神经功能受损,甚至使患者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
张文智教授介绍,“传统手术干预的方式主要为植入金属生长棒矫正脊柱弯度,通过每半年一次的手术,调整生长棒长度以符合脊柱生长的速度,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一名6岁患儿如果植入生长棒,则意味着到12岁前需经历大约10次外科手术,“无论在经济上还是身体上,对患儿和家庭都会产生极大负担。”
“磁力可控延长钛棒”是欧美主要国家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弯的首选产品,主要适用于满足年龄5~10岁的严重进行性脊柱畸形,骨骼未成熟等条件的患儿。
提升湾区医疗资源使用效能
据张文智教授介绍,通过微创手术植入钛棒后,定期通过牵引器进行体外拉伸,30秒即可完成,无需麻醉,既防止畸形进展,也能保留脊柱的生长潜能。
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表示,“港澳药械通”项目将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通过该项目在港大深圳医院试点,促进湾区医疗同质化发展,对整个国家的医药医疗发展起到推进和示范作用。
(来源:深圳晚报)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汪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