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采食鲜木耳!5月需重点预防六类传染病及米酵菌酸中毒
佛山日报 谈飞洋
2021-04-27 19:30

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月27日发布,5月,市民需要重点预防新冠肺炎,以及登革热、手足口病、季节性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急性传染病,还需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其中,工厂、企业等集体单位、人流量大且密集的交通工具、酒吧、电影院、宾馆酒店、旅游景区等人群密集且密闭的公共场所需重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及托幼机构需重点防控新冠肺炎、手足口病、季节性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疫情。

新冠肺炎

目前,佛山市处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出现散发病例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

佛山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应提高警惕,继续保持勤洗手、戴口罩、一米线、公筷制、使用“健康码”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同时,减少开展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到空气不流通的室内公共场所活动。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五一”长假将至,市民若计划在“五一”假期出游,要保持警惕,在做足个人防护情况下安全游玩。若旅途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当前,佛山市已全面启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市民可预约接种。

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突发高热、皮疹和头、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

5月,佛山市气温逐渐回升、雨水频繁,蚊虫活跃。

佛山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预防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要“翻盘倒罐清积水”,及时清除居家(花瓶、盆栽托盘)和周边环境(储水容器、闲置器皿)的积水等蚊虫孳生地;做好防蚊措施,例如挂蚊帐、装纱窗、喷洒防蚊水等。如出现上述症状,应马上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并配合隔离治疗。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容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聚集性疫情。

据佛山市疾控中心发布,手足口病在广东省有季节性高峰,一般来说,4~7月进入发病高峰期。

预防手足口病需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勤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若小孩出现发热,手掌、脚底或口腔等部位出现水泡或者皮疹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小孩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6月龄至5岁儿童的家长可按照“知情、自愿、自费”原则,带孩子到预防接种单位接种EV71疫苗,以预防EV71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米酵菌酸中毒

通常造成米酵菌酸中毒的食物是发酵谷类制品、变质鲜银耳、变质淀粉类制品等。

米酵菌酸中毒的发病潜伏期一般为2~10小时,开始多为胃肠道刺激症状,如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少数出现腹泻,严重者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症状、肝衰竭及肾衰竭等,病死率可达0%~50% 。

佛山市疾控中心介绍,近年来我省发生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中,食用常温下存放较长时间的河粉、粿条,以及泡发时间过长的木耳是中毒的主要原因。河粉、陈村粉、濑粉等米粉及淀粉制品深受佛山市居民喜爱,初夏温湿的气候条件为细菌产毒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因此,近期这类食品存在导致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发生的风险。

预防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各色霉斑就不要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防尘。

2.选购湿米粉等食品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时留意产品感官性状、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湿米粉要冷藏储存且应在当天食用完。

3.泡发木耳、银耳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不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银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要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鲜木耳。

4.发生中毒后,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及时就医。吃过相同食品但未发病的人,也应尽早催吐、洗胃、清肠。

(原标题《不要采食鲜木耳!5月需重点预防六类传染病及米酵菌酸中毒》)

编辑 许舜钿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李怡天 范锦桦 

(作者:谈飞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