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横屏,观看高清视频)
当秋风吹拂南粤大地,深藏在泥土中的“宝藏”迎来收获的季节。
有“千年人参”美名的粉葛,仿佛带着天地之灵气,走进高明人的期盼。
对于异乡的游子而言,这是秋天的味道,更是舌尖上心心念念的故乡。
秋分过后,天气渐凉。
对于佛山人而言,感知秋天的到来不仅仅通过身体的触觉,还有味觉。
粉葛,就是秋天的“标配”。因其口感清甜,与荤菜入馔可解黏腻之感,故而深受粤厨青睐。
位于高明河上游,南北两条支流的汇合点的合水镇,具有显著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性。土壤以冲积黄色沙壤为主,疏松肥沃。这里,是粉葛等根茎作物生长的完美地带。
合水人种植粉葛已有30多年历史。如今该镇粉葛的种植面积近万亩,占全市粉葛种植面积8成以上,年产量9315吨左右,是合水镇农副产品中的“拳头之王”。
合水粉葛以其粉质多、味甘甜成为人们桌上佳肴,其本身也是一味中药材,药食同源。有“南葛北参”“亚洲山人参”之美誉。合水粉葛富含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黄酮等17种氨基酸,具有清热解毒、滋补营养,防暑降温、养颜护肤等功效。
不同于一般形似纺缍形的粉葛,合水粉葛长得像一个个饱满的橄榄果,具有中间大两边稍细特征。它的表皮须根极少,块茎无分叉,表面较为光滑,有轻微皱褶,纤维少,起粉率高。上面鸡颈型,下面蕉蕾型,表面起坑——这就是最靓合水粉葛的长相。
每年2月,村民就栽下粉葛苗,一直照料到11月才能陆续收成。一般的粉葛是150天就可以上市,而合水粉葛,要经过足足250天的酝酿!
粉葛在我国有3000多年的食用历史。
据《本草纲目》记载,葛根“蒸食消酒毒”“可断谷不饥”。在物资匮乏的曾经,更合农民就把野粉葛作为失收断粮时的辅食,得以度过难关。
合水粉葛其实不是外来之物,其历史渊源起源于当地野生葛。至今,在高明更合镇的缓坡地和村后的杂草地,依旧能找到野生葛的踪迹。当地农民把野生葛藤移植到田地里,经过多年来不断改良、提纯和复壮,成为今天的合水粉葛栽培品种。
除了食用的功能,早在尧、舜、禹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葛藤制麻织布。1972年,江苏吴县草鞋山发掘出三块制作于新石器时代、在今天看来依然技艺精湛的葛布残片,这三块葛布残片,是我国从6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利用葛根的可靠见证。
粉葛的市场,远比想象的巨大。
世界粮农组织把葛根列入世界六大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葛根食品年需求量达到5000万吨,意味着需种植2000万亩。而现在,我国种植面积还不足20万亩。中国农业科学委员会统计,葛产品的市场需求正以每年30% 以上的速度递增。若把葛根加工成饲料或燃料乙醇,市场需求量将无穷大。
合水粉葛,作为高明当之无愧的明星农产品,口感独步“武林”。目前合水种植的粉葛共有4个品种:苍梧粉葛、柴葛、细叶粉葛、大叶粉葛,都以极佳的品质享誉全国。2006 年,合水粉葛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7年,获评20个“广东人民最喜爱的土特产”之一;2017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长期以来,合水粉葛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区域,可谓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合水粉葛!
为了使鲜粉葛能常年供应市场,合水粉葛的储藏方式可谓别具一格。
村民从附近的山上运回带有沙质的黄泥,将其铺在地上,然后把粉葛一根根排上去,再往上浇水,类似水泥砌墙。
最为重要的是,一排排粉葛的每层四周,都用搅拌过的、粘性很强的黄泥护起来,防止不规则的“葛排”倒下来。就这样,“葛排”一直往上堆砌,达到十多排就成了一堵堵的“葛墙”。
这是合水农户自创的储藏技巧,可以保持粉葛的水分,防腐保鲜,能使鲜葛贮藏一年之久,且风味、营养不变。
▼粉葛扣肉
▼粉葛煲鸡汤
▼白灼粉葛
▼寻味指南
生产基地:高明区合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0757-88878388
生产基地:佛山市禾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13074291163(李小姐 )
【撰文】莫依蓉
【制作】李嘉欣 杨馥铫
编辑 刘桂瑶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露锋 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