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艺术家自建特色博物馆 千余个熨斗藏在百年碉楼里
深圳晚报记者 张璇 吴智欣 / 文 陈玉 / 图
2021-04-27 14:32

龙华区观湖街道上围艺术村,原是一座具有 400 余年历史的传统客家村落,近年来"邂逅"艺术犹如蝶变,迸发出全新的生命活力与历史魅力。穿行在上围艺术村里,风格独特的墙绘涂鸦随处可见,一栋栋老房旧屋在艺术家、设计师手里重获新生,成为各种艺术展览馆、工作室。

其中,最独特的要数藏身村中一座客家古碉楼里的"中国历代熨斗博物馆"——数百个中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时期、纹饰风格的熨斗,错落有致地陈设在古宅中。听着馆长邹卫将藏品历史与故事娓娓道来,这些古熨斗仿佛有着跨越时光的穿透力,让人感受到文明的脉动与岁月的足音。

▲邹卫展示寓意"日进斗金"的汉代熨斗。

邹卫就职深圳大学艺术设计系,他兴趣广泛,篆刻、书法、绘画、收藏,凡是与艺术相关的他都喜欢。而在收藏方面,古熨斗是他的"心头好"。历经 20 年的收藏与累积,他收藏了数百个古熨斗。

创建熨斗博物馆后,收藏家刘玉平加入,馆藏熨斗数量和质量大为加强。现有馆藏中国历代熨斗 1600 余个,并有部分国外近代熨斗收藏。2018 年 4 月,"中国历代熨斗博物馆"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颁发的证书,以 1158 件藏品的数量成为个人收藏不重样熨斗数量之最。

▲熨斗博物馆内收藏了 1600 多个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熨斗。

▲邹卫收藏熨斗获颁"基尼斯之最"证书。

▲馆内收藏了不少欧洲国家制造的熨斗。

在古代,人们把烧红的木炭放在熨斗里,等熨斗底部热得烫手以后再使用,所以也称之为"火斗"。中国古代熨斗的出现可追溯至商周时期,汉代由刑具演变为实用器具。随着时间的演变,熨斗的造型设计也在不断改良。

▲皇家御用熨斗。

据邹卫介绍,宋元时期,熨斗由汉中期的微弧形底改为平底,将汉唐时期熨斗的外折的宽口沿造型变为向上昂起、内收,更好地防止火星外落,实心长柄改为空心短柄,插接于木把,熨斗周身纹饰以饕餮纹、回纹为主。

明清时期,熨斗在民间得以流传和普及,成为普通百姓家中的生活用品,纹饰题材也逐渐丰富广泛,包括花草鱼虫、自然景色和社会世俗生活情景,制作工艺也日趋华丽精美。

▲精美清代绣花熨斗。

在博物馆的藏品中,色彩艳丽、造型小巧的珐琅彩熨斗吸引了不少眼球。其中一把是清代珐琅彩"连年有余"纹熨斗,造型沿袭过去平底开口设计,只有手掌大小,周身都装饰着美丽花卉图案,精致无比。另外一把造型宛如首饰盒子,带有封盖设计,周身雕刻的是一些人物故事反映现实性的题材。

"透过这些熨斗,可以遥想古代女子手持这样的熨斗在衣物上轻轻熨烫,一幅古代妇女劳作景象跃然眼前。"邹卫表示,熨斗所传递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令人久久回味。

▲博物馆内收藏的精美熨斗。

▲熨斗上的画面内容,寓意"马上封侯"。

邹卫介绍,除了出现在起居场景,熨斗还会出现在文人书房中,常用来熨烫纸绢,以使其熨帖平整,古人取"前途坦荡"之意,赋予熨斗吉祥寓意。除此之外,以"斗"延伸还可取"日进斗金""红红火火"之意,反映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编辑 冯进容 高原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李林夕 王雯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张璇 吴智欣 / 文 陈玉 / 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