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经济亮点|深圳超常规布局创新载体

读特记者 闻坤 实习生 尹宛晨
2018-07-21 08:16
摘要

深圳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今年上半年,深圳新增各类创新载体73家,累计建成创新载体1761家。

依托深圳市化学创新药物工程技术中心,微芯生物研制出填补我国T细胞淋巴瘤治疗药物空白、成为中国首个授权美国等发达国家专利使用的原创新药——西达本胺,并获得中国专利金奖。

一个市级创新载体研发出世界级新药,彰显世界级创新能级。记者了解到,深圳超常规布局创新载体,像微芯生物这样的创新载体和西达本胺这样的创新成果与日俱增。

深圳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今年上半年,深圳新增各类创新载体73家,累计建成创新载体1761家。

实施大科学装置发展战略

日前,在留仙洞万科云城,80余位海内外院士、专家学者等共同见证鹏城实验室入驻新大楼,首批三个院士工作室现场签约入驻。

去年年底,为培育创建国家实验室,广东省启动建设首批四家实验室。其中,深圳的鹏城实验室进程是最快的,并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型实验室”设为目标。

这种兼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功能的科研平台,对深圳及广东而言,实在太重要了。

对标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深圳市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俞大鹏表示,深圳设立高水平、国际化的基础研究机构以补齐短板。没有基础研究,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走不远、飞不高。

鹏城实验室体现了“深圳速度”,也反映了深圳正紧抓源头,全力推进基础创新“补短板”的雄心壮志。市科创委主任梁永生表示,深圳实施大科学装置发展战略,以全视野、国际标准,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

科技创新加速进入“升级版”

格拉布斯研究院、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深圳盖姆石墨烯研究中心……自“十大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深圳每年有两家诺奖实验室落户。上半年,鹏城实验室、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启动,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国家基因库二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将陆续启动,深圳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又迈出坚实步伐。

“建设创新载体是实现创新驱动的有效手段,深圳出台有利政策扶持高水平创新载体及新型科研机构建设。”市科技创新委相关负责人说,深圳在创新载体建设方面可谓“大手笔”,对承担国家级重大创新载体及其深圳分支机构,予以最高3000万元支持;对省、市创新载体,予以最高1000万元支持;对以著名科学家命名并牵头组建,或者社会力量捐赠、民间资本建设科学实验室,可予以最高1亿元支持;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发起的新型研发机构,予以最高1亿元支持。

深圳加大创新“补短板”力度,科技创新加速进入“升级版”。目前,已建设各类载体1761个,6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7个海外创新中心和3个基础研究机构。

见习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记者 闻坤 实习生 尹宛晨)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