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国庆、中秋8天长假,无数人奔赴山海享受休闲时光,也有很多劳动者坚守岗位。深圳报业集团推出“国庆假期我和他们去上班〞系列融媒报道,用记者的第一视角,沉浸式体验,记录平凡岗位的不凡奉献,看见假期安稳背后的温暖力量。
“一天一万五千步是打底,赶上假期高峰,一天走两三万步才是常态。”深圳湾边检站执勤三队副队长鞠锐爽朗地对身旁的记者说。国庆假期里,当多数人忙着规划出游、筹备团圆时,像鞠锐这样的移民管理警察却迎来了忙碌的时段。
清晨6时30分,深圳湾口岸一开闸,入境大厅已陆续有旅客排队候检。鞠锐提前到岗。换上执勤服的第一件事,是沿着查验通道走一圈:检查快捷通道的运行状态、确认人工通道的指引标识是否清晰、跟同事简单交接当日注意事项。
鞠锐带着记者李昂徽在深圳湾口岸跟班查验。(张玲 摄)
从当天深圳湾口岸开闸后,他的身影就穿梭不停:有人拿着证件不知该走哪个通道,他上前指引;有团队旅客集中涌入导致局部拥挤,他站到队伍前维持秩序;新入警的同事在查验时遇到疑问,他快步过去协助核对信息。从警17年,他对这里的每一条通道、每一台设备都了如指掌,遇到突发情况总能快速响应,成了现场民警们心里的“定心神针”。
对鞠锐和同事们来说,“阅人无数”不是夸张——深圳湾口岸日均客流量超13万人次。常年与证件、旅客打交道,让他练出了“一秒识细节”的本事:看到一群背着同款背包、动作统一的旅客,他立刻判断是团队客,上前提醒“大家排好队,证件提前拿在手上,别拥挤”;发现身高在1.2米以下的孩子,马上指引“小朋友走人工通道,需要和家长一起查验”;遇到手持护照、眼神犹豫的旅客,他会主动上前:“先生,护照本可以刷这边的快速通道,我教您操作。”
记者注意到,鞠锐与人交流时,语言切换得格外自然。上一秒他还用普通话解答内地旅客的问题,下一秒就用粤语回应港澳同胞的咨询。“我其实是山东人,刚来深圳时连简单的粤语都听不懂。”他笑着说,口岸旅客往往来自五湖四海,粤语、英语都是工作必备技能。时间久了,听得多、说得多,自然就熟了。
鞠锐协助同事查验。(张玲 摄)
特别鸣谢 深圳湾边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