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辑 | 新媒体时代更要努力做个专家型记者
2021-03-12 21:03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肖暗

感言:道可顿悟,事须渐修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新闻生产正在受到巨大挑战,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自媒体空前繁荣,社会逐渐进入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碎片化信息铺天盖地,也泥沙俱下。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如何去伪存真,用专业素养对事件进行准确解读,成为当代新闻人的职责所在。这意味着,除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外,记者还需要能够兼备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成为一名专家型记者,也成为我的职业追求。

从我个人的理解来说,所谓专家型记者,首先是在专业领域内有一定的深度积累,形成足够的知识储备。我是跑交通口新闻的,除了公交等民生领域,也会涉及现代物流、建筑工程等多个领域,其中部分专业性比较强。比如,刚开始接触供应链企业,我发现它不仅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商业模式,而且业务边界模糊,还在不断延展。为此,我查阅了不少论文资料,有的资料看不明白,就打着采访的名义,请业内专家作出解释。同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解释得听不太懂,就问第二个,多问几次,慢慢就能够理解。这样才能敏锐地捕捉到行业先声,获取最新的前沿观点。同时,作为一名记者,我认为也需要培养严谨的采写习惯,可以有意识地模仿业内人士的语言体系,让自己看起来更专业,从而能够赢得业内人士的信任和尊重。

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在坚守交通线10年后,目前我在报道时,会比较容易有宏观视野,可以横向纵向联想事件背景,剖析事件原因,甚至判断未来趋势,从而为报道增光添彩,也因此写下了一批在业内比较权威、有深度、有影响力的稿件。

除了丰富跑线领域知识的厚度,我认为专家型记者更需要保持足够的“新鲜度”。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做记者尤其不能固步自封,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最灵敏的新闻嗅觉。实际上,近两年,交通行业是被新技术颠覆最快的行业之一,网约车、互联网单车、共享汽车、O2O货运、无人机送货……新事物层出不穷。作为记者,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学习追赶,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才能在采访写稿的过程中抓住最核心的信息,清晰地传递给读者。

交通领域新闻,点多面广,而新媒体的表现形式相对更加灵活多样化。今年初,我在报社领导指导下,通过读创客户端,完成了一组以“深圳需要怎样的慢行系统”为主题的稿件,文字、图片、表格并用,回顾了深圳自行车交通方式的变迁,指出在共享单车进入深圳短短两个月后,城市自行车交通出行分担率就出现了十多年来的首次回升,表现出对自行车道、停放区域等慢行设施规划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横向对比了国内外城市在如何发展慢行交通上的不同选择和对策,丰富而有层次的报道内容得到了读者和相关政府部门的肯定。

在今年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这为所有新闻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成为专家型记者的路上,我还会继续努力探索。期望通过学习综合运用更多的现代传媒手段,不断自我完善,丰富报道形式,实践传统纸媒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牢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用高度的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捕捉记录社会的积极变化,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作者肖啥系深圳报业集团名记者,深圳商报经济新闻部和读创客户端记者)

编辑 瑜文 审读 李诚  审核 赵偲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