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现场|穷追不舍让真相平息舆论风暴 ——访“5·26‘顶包’疑云案”深圳晚报报道组
2021-01-17 10:59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深圳晚报记者 马君桐

获奖篇名:拨开“顶包”疑云:通往真相的108小时

类      型:通讯

作      者:赵笑梅 颜昭雄 曾贤平

获奖单位:深圳晚报

奖项名称:广东新闻奖一等奖

获奖年份:2012年

2012 年,深圳发生了一场影响全国的“舆论风暴”。

当年 5 月 26 日凌晨 3 时 40 分许,位于南山区和福田区交界的滨海大道上,一辆跑车超速撞了两台的士,一台的士燃烧造成三人死亡,虽然肇事司机自首,但因背后一连串巧合,引发“顶包”质疑。这一事件在微博引爆, 并引发了全国乃至境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负面舆论曾一度将深圳警方逼至百口莫辩的境地。全面公开案件信息,展示证据资料,积极应对公众质疑……最终,深圳警方不遗余力地以真实、公开、透明、及时的工作宗旨和态度与公众互动,最终赢得了公众的支持和信任。

这一事件还成为了研究我国公共治理的重要标本。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在其述评《怀疑与道歉》中称: 来自中国经济特区的这群公仆这回交出了比绝大多数同行优秀得多的政治答卷,堪称奇迹。

而在这场标志性事件中,深圳的新闻工作者也展现了自己的力量。在全国关注、逾百家媒体记者涌入深圳展开报道的“新闻竞争”中,深圳晚报记者赵笑梅、颜昭雄、曾贤平采写的《深圳晚报独家对话“5·26 专案组”交警,拨开“顶包”疑云:通往真相的 108 小时》脱颖而出,并最终荣获 2012 年度广东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和这场事件一样,这篇稿件也成为热点事件后续报道的一个典范,时至今日,仍值得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学习。

关注:读者热线打来,第一时间关注到案件

2012 年 5 月 26 日凌晨,深圳晚报 24 小时读者爆料热线突然响个不停,值班人员接起电话——“滨海大道上有的士着火了!”

“那时候热线是晚报的一个品牌。很多读者遇见什么事第一反应就是打热线告诉记者。”时任深圳晚报编委的赵笑梅说:“所以我们在案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关注了。”

记者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并从交警处得知了这一案件的具体情况:5 月 26 日凌晨 3 时许,一辆红色跑车在广东省深圳市滨海大道侨城东路段超速行驶,与同方向行驶的两辆出租车发生碰撞,造成其中一辆电动出租车起火,车内 3 人被当场烧死,其他伤者已经送往医院, 肇事司机逃逸。

7 个小时后,肇事司机侯培庆自首,并涉嫌醉驾。深圳警方对其取证、审讯,确认了肇事者身份后,通过微博对外发布了两条信息。但是出乎交警部门预料的是, 信息发布后,自首司机侯培庆为“顶包”的说法开始出现,一场交通事故演变成为了一场舆论风暴。

2012 年,微博的强大力量在网络反腐、舆论监督方面得以充分地表现,而这场车祸中“豪车、美女、醉驾、三死、逃逸、自首”等一连串关键词迅速进入公众视野。由于案发现场视频的缺失,一系列巧合引发的各种猜疑铺天盖地:富二代、肇事逃逸、涉嫌“顶包”、警方包庇、伪造证据……深圳迅速成为海内外媒体关注的“风暴眼”。

“作为本地的媒体记者,我们既是这场交通事故的报道者,也可以说是这场舆论风暴的亲历者。必须要还原事件真相,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赵笑梅说,深圳晚报迅速组建了一支报道团队,全面、及时跟进报道。

提问:三次发布会过后,市民心中仍有疑惑

5 月 28 日至 5 月 30 日深圳交警连开三场新闻发布会,以“哪里有质疑,就要回应哪里的质疑”为应对思路,不断补充侦查,对外公布视频证据链,邀请网友怀疑的“嫌疑人”现身说法,回应公众舆论质疑。

“第三次发布会后,我们一线采访的记者都能预判, 因为证据充分,舆情已开始降温,短期内深圳交警不会召开第四场发布会了,后续应该只剩下一些常规程序进展报道,如深圳交警会开展专项整治、肇事者侯培庆会被依法批捕,等等。”深圳晚报记者曾贤平深知,深圳交警已经尽最大可能来打消公众的质疑,不想也不该再过多投入警力。

但是部分民众心中还残存着许多的疑惑,特别是如何通过视频证据链锁定嫌疑人身份,这需要一定的侦查知识。由于深圳晚报一直坚守民生视角,贴近市民,深得读者的信任,许多读者打电话到深晚热线,针对这一案件提出许多问题,期待记者还原真相。

带着市民的疑惑,深圳晚报记者决定进行一个独立调查,抽丝剥茧,重走一遍办案全过程。

深挖:对话一线民警,通过细节寻找蛛丝马迹

5 月 31 日上午,赵笑梅向报社领导汇报了采访报道方案,得到确认后,后续报道立即全面铺开,这就是包括“通往真相的 108 个小时”新闻调查在内的系列报道。

身负市民的怀疑,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如果真的有警方包庇,不可能全部隐瞒得天衣无缝,肯定可以发现什么蛛丝马迹。”

按照分工,赵笑梅和曾贤平专访时任深圳交警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徐炜。赵笑梅回忆道:“徐炜是整个事件的核心人物,承受了很多压力。他也特别希望记者可以帮助澄清事实的真相。”在徐炜的帮助下,赵笑梅和曾贤平重新看了一遍所有视频证据,并采访了十几位关键办案人员,听他们详细解读如何发现证据,如何形成证据链,如何锁定嫌疑人。

而记者颜昭雄则前往福田交警大队,直接对话当晚的一线民警。

记者采访了处理事故前期调查的交警、事故当天第一个到场的值班交警、与家属沟通的交警,查找到监控抓拍到侯培庆开车照片的交警以及其他后期介入的交警。为了让采访更全面,记者梁尹星跟进了外围采访(主要采访参与灭火的鹏程电动出租车司机巫海云)。

通过采访,深圳交警 108 个小时的办案经过,完整呈现了出来。

创作:大量细节还原,用真实打消民众心中疑惑

一整天的采访记者累积了大量的素材,如何选取合适的角度呈现稿件,成为了一个报道能否成功的关键。经过权衡和思考,记者舍弃了副局长徐炜偏官方的视角, 将重点放在了提供视频证据链的交警赖桥旺身上。曾贤平说:“尽管我们参加了三场发布会,但赖桥旺讲述的幕后细节,依然让我们大感新鲜,我们知道,这次采访来对了。”

在连日媒体报道中,媒体对办案交警着墨不多,这是在舆情风暴中被误解,群体肖像最模糊,但也是承受压力最大的一群人。

“他的眼睛里全是红血丝,告诉我几天没合眼了,厕所都不敢去,甚至生怕一个眨眼错过关键性的证据。”颜昭雄现在还能回忆起当时采访时内心的触动:“他们的心中也有很多委屈,还有对肇事逃逸者的愤怒。普通人可以在网上发泄自己的情绪,这些民警的委屈只能自己消化。”

事实上,脱下警服,这些一线基层民警也是普通人。所以在这篇报道中,有着非常详实却日常的细节描写——

“领导说,可以回家休息了。”“已入睡的罗宏伟在电话铃声中醒来”“事发后 3 晚没回家,没洗澡,浑身臭烘烘的。他吃住在办公室,天天看录像,寻找证据线索。”

稿件一方面通过时间顺序全景式回顾事件全过程, 让质疑与回应反复拉练。另一方面通过非常细节化的展示将读者代入其中,意识到交警和民众是一样的心情, 都在积极探寻真相。

真实、完整、全面、动人,这篇稿件不仅获得了深圳警方、读者以及同行的认可,还被多家海外媒体转载, 消解了许多人内心最后的疑惑,有力地回应了种种质疑。

获奖:集体力量的结晶,要始终站在民生角度

这一热点事件引发了无数媒体关注,深度报道也层出不穷,《深圳晚报独家对话“5·26 专案组”交警,拨开“顶包”疑云:通往真相的 108 小时》能脱颖而出获得 2012 年度广东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实属不易。这个奖项既是对赵笑梅、颜昭雄、曾贤平 3 位记者优秀能力的嘉奖,也离不开深圳晚报这一集体的支持。

“5 月 30 日最后一场发布会,31 日记者分头采访,当天就成稿,6 月 1 日深圳晚报推出了 4 个版的专题, 这篇稿子是其中的重点,同时还有许多其他稿件补充各个细节。不仅内容全面,还比其他媒体快了好几天。” 颜昭雄说起当时的情景:“稿子一遍又一遍打磨,交稿的时候都已经是半夜一点多了,早过了交稿时间。平时哪怕是突发,也不会这么晚。”

当晚,总编室最优秀的编辑,美编组最精英的美编都等到深夜,以最快的速度将稿子转化为报纸版面。时任深圳晚报副总编辑的刘琦伟和赵笑梅当晚值班,逐字逐句斟酌把关,精心制作标题,为这组深度报道走向新闻“精品”,把好最后一道关。

在深入挖掘事件的时候,部分媒体获得了直接对话嫌疑人的机会,深圳晚报不在其中。但是记者们反而另辟蹊径,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角度。将重点对准警察群体,看到了普通民警遭遇的误解和困难,办案时的敬业。只有这样真正地站在普通人的视角,才能写出最打动民众的报道。

这篇报道后来不仅成为对该事件最完整的记录, 被许多研究这一事件的专家所引用;还由于对警察群体办案过程的客观呈现,成为主旋律报道的一篇范本。主旋律报道不应该只将笔触对准恢弘的成就:“报喜不报忧。”即使是在受到舆论质疑的时候,通过扎实的采访,真实且动人的写作技巧,也能呈现让公众信服的主旋律新闻报道。

经典回看


深圳晚报独家对话“5·26 专案组”交警

拨开“ 顶包”疑云:通往真相的 108 小时(节选)


深圳晚报记者 赵笑梅 颜昭雄 曾贤平


2012 年 5 月 30 日 18 时,福田交警大队刑侦中队交警赖桥旺的电话响起。“领导说,可以回家休息了。” 赖桥旺说。几分钟前,市公安局交警局“5·26 特大交通事故”第三场媒体通报会结束。


此前的 108 个小时,赖桥旺亲历一场“舆论风暴”。


一份份视频证据展示出去,但还是没有消解“顶包”质疑,一切似乎没有尽头。他争分夺秒地研究监控录像, 与时间赛跑。


与时间赛跑的办案交警不只赖桥旺。但第三次新闻通报会后,质疑声逐步平息。


昨日,深圳晚报记者独家对话“5·26 专案组”多名干警,了解案件抽丝剥茧的过程。108 个小时中,质疑与回应反复拉练,真相得以展现、传播开来。


前言

每一起交通事故都是偶然;每一起公众事件都因巧合引起。


导致 3 死 6 伤的 5·26 特大交通事故,其中有太多巧合:豪车、美女、醉驾、人亡、逃逸、自首……在一连串的巧合作用下,这起交通事故迅速升格为公众事件, 成为必然。一夜间,各种猜疑、各种敏感话题都与它沾上边:富二代、肇事逃逸、涉嫌顶包、交警包庇、伪造证据、幕后交易……


相关信息经报纸、电台、电视、网络呈放射状传播, 铺天盖地,此事件迅速变成舆论焦点,引起全国乃至境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栏目,此案话题高居榜首,转发量百万余次。


而这起事故的处理单位——交警部门,也顺理成为舆论的漩涡中心,车祸发生后的 24 小时,48 小时,72 小时,108 小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5 月 26 日 电话铃声凌晨响起

凌晨3 时45 分,已入睡的罗宏伟在电话铃声中醒来。他是福田交警大队事故中队队长。“两辆的士被撞,三人死亡,立即前往现场。”电话另一头,指令传来。此前,事故中队值班民警杨志明已在 3 时 29 分接到指挥平台信息,赶到现场。


罗宏伟穿上警服,赶往滨海大道侨城东路段,按往常经验,在路上他通知法制员等人也赶往现场。


罗宏伟抵达现场前,各种信息已在微博上传开。凌晨 3 时 18 分,网友“Eeeeeeeddie”发出微博,“滨海大道一跑车超速撞了两台的士,一台燃烧了。”该网友说,估计起火的士内人都死了,“场面太惨了”。


罗宏伟回忆,来到事故地点时,消防员已将火扑灭, 市交警局主要领导也已赶到现场,梳理各种信息后,他确认肇事车为现场的红色跑车,但司机逃逸了,跑车上受伤乘客则被送往华侨城医院。“要把逃逸的肇事司机抓回来。”他认为这是未来首要任务。

26 日凌晨,福田交警大队 11 名交警投入事故调查,回访肇事跑车上的三名女伤者,肇事司机被初步确定——一名为“阿庆”的男子,任职于深圳天恒泰建筑公司;遇难三人身份也在紧张核实中。


26 日上午 10 时,视频排查锁定肇事司机在大梅沙游艇会,多名目击者也辨认出,侯培庆为肇事司机。“在侯培庆自首前,我们已经确定他就是肇事者了。”办案交警说。在前往抓捕途中,肇事司机侯培庆在朋友陪同下到福田交警大队自首,呼气式酒精测试显示,侯培庆涉嫌醉驾。


(原载于 2012 年 6 月 1 日《深圳晚报》)


专家评点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彭华新 :


《拨开“顶包”疑云:通往真相的 108小时》 是一篇描写深圳民警在面对强大舆论压力时在 108小时内还原真相的深度报道。首先在文章标题上,“通往真相的108小时”,108小时将通往真相之路的时间具体化,也进一步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其次,文章在促进社会问题解决、提供社会治理对策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三次召开发布会,一一回应群众质疑”,深圳民警对于此次公共事件的处理堪称模范。


再次,选题上所谓“题好一半文”,文章以深圳基层民警赖桥旺的查案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娓娓道来,将事情的发酵过程中民警面临的质疑与积极查明真相的行动一一清晰地展现在群众面前,从而缓解了可能面临的“舆论风暴”。


最后,新闻是讲故事的艺术,这篇报道的成功细节和故事占据了大半功劳,说得上是“人物细节化,细节生动化”,在描写民警办案时细节鲜活,对于人物的素描到位,基层民警的形象跃然纸上。除此之外,文章与主旋律紧紧相扣,借助典型事例揭示人物精神,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从小故事里反映大时代,可谓是“见微知著”。


编辑 刘思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