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值瞄准2000亿!惠阳“十四五”规划建议信息量超大(附全文)
南方+
2021-01-07 00:09

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打造更具实力“智造高地”更加幸福“活力惠阳”……

1月5日,《中共惠州市惠阳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正式公布,为惠阳“十四五”发展描绘了蓝图。

记者留意到,这份1.5万字的《建议》,对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产业兴旺的“智造高地”、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高幸福指数、推进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谋划。

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规划效果图。

在构建产业发展平台,《建议》提出,重点谋划推进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中韩(惠州)产业园惠阳空港片区、惠阳(镇隆)人工智能产业园、惠阳(良井)智慧互联科技园、惠阳(洋纳)信息科技产业园等六大产业平台。

在壮大主导产业方面,《建议》提出,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终端、人工智能、智慧安防、5G通信、智能装备等智能制造产业,力争“十四五”时期把电子信息产值发展壮大到2000亿元。

对于如何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议》明确,加快推进机场、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骨干路网、城乡道路建设,通过发达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融入“双区”发展。惠阳将配合推进惠州机场按千万级干线机场标准改扩建以及广汕高铁、深汕高铁、惠深城际等轨道交通惠阳段建设,把惠州南站打造成为惠州南部城市客厅和湾区交通重要节点。

此外,惠阳还将全力推进“丰”字交通惠阳段项目建设,重点加强与深圳、东莞等先进地区的路网无缝对接,全面融入深圳都市圈半小时通勤圈。

惠州惠阳坚持统筹产城村人融合发展,打造更具实力“智造高地”更加幸福“活力惠阳”。

以下为《建议》全文:

中共惠州市惠阳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20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惠州市惠阳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区奋力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阳”、助力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关键五年。中共惠阳区委五届十一次全会深入分析发展形势,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阳”

1.“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就为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阳”积蓄了强大势能。“十三五”时期,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机遇、改革创新、攻坚克难,顺利完成“十三五”发展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接连突破400、500、600亿元三个大关,预计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2亿元,年均增长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38万元,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产业发展实现大提质。千亿级产业园区全面动工,三次产业结构从“十二五”末的3.44:58.64:37.92 调整为2019年的3.42:59.07:37.51,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由368家增至641家,高新技术企业从不到30家发展到300多家,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上升至67%和62.2%。城市品质实现大提升。惠州机场通航城市增加至35座,惠州南站捷运列车加密运行,区域交通干线网络日趋完善,区内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城市微改造试点有序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活力显著提升。获评全国首批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全面改善,秋长茶园、良井矮光等乡村振兴项目绽放异彩,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获评优秀等级,成功创建一批国家级文明村、乡村治理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民生服务实现大改善。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一大批高标准公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前列;完成市第六人民医院新大楼、区妇幼保健院一期、区中医院新大楼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百姓欢乐舞台”获评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秋长街道茶园村获评“广东省文化旅游村”,镇隆镇井龙村获评“广东省特色产业村”,良井镇霞角村、秋长街道周田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典型经验案例,吉他荔枝嘉年华等文化品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高标准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环保攻坚实现大翻身。举全区之力、聚全民之智,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投资力度和工作强度,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建成了一大批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关停清理了一大批散乱污企业和非法养殖场,破解了一道20多年来想解决但未解决的难题,淡水河水质从劣Ⅴ类跃升至Ⅲ类,水清岸绿、鱼跃鹭舞的淡水河重新展现在老百姓眼前。改革创新实现大突破。顺利完成区级党政机构、镇街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惠服务·一件事”“一门通办、集成服务”等系列政务服务改革,率先建立工业项目“带方案出让+零条件预审+区域评价”审批机制,健全完善“表格化捆绑式+清单式精准化”绩效考核体系,创新开展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一系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破解了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成功创建“全国五好工商联”,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社会治理实现大变革。创新和改进社会治理机制,建立覆盖全区的“天网工程”和“全科网格”,“零双抢”天数屡创新高;全面依法治区取得重大进展,“七五”普法有望冲击全国先进“五连冠”;第五次获评“广东省双拥模范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两场硬仗,启用了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建立了全面覆盖、结果导向、奖优罚劣的绩效考核机制,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大幅提振。“十三五”时期各项事业取得突破性、跨越式大发展,为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阳”奠定了扎实基础、积蓄了强大势能。

2.“十四五”时期是充满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在肆虐全球、世界经济发展持续低迷的形势下,我国最早有效控制疫情,率先在全球实现正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东发展高度关注、寄予厚望、充满信心,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必将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市委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发展目标振奋人心,“丰”字交通规划建设、“2+1”现代产业体系、惠州湾产业新城等重大发展战略全面落地,必将推动惠州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展望“十四五”,惠阳仍然处于充满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扎实,资源空间广阔,在“双区”驱动的大背景下,在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征程中,也必将全面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宏观环境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以及自身存在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短板,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住机遇谋发展,迎难而上求突破,沉下心来干好自己的事,着力构建符合惠阳实际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奋力打造更具实力“智造高地”更加幸福“活力惠阳”。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3.“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统筹产城村人融合发展,打造更具实力“智造高地”更加幸福“活力惠阳”,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贡献惠阳力量。要主动深度融入“双区”建设,统筹优化发展空间布局,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提升惠阳文化软实力,创新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提高惠阳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综合考虑发展趋势和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实力取得新突破。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双区”建设,推动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健运行,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国家和省市平均水平,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

——现代产业建设形成新高地。统筹引导要素资源向产业园区集聚,千亿级产业园区基本建成,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智能制造产业细分领域形成新高地。

——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新提升。每年办成一批民生实事,解决一批群众难题,基本公共服务日趋均等化、优质化,基本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城乡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文明城市建设管理实现常态长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惠阳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法治惠阳品牌进一步擦亮,行政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人民武装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三、统筹优化发展空间布局

着眼深度融入“双区”建设,进一步找准目标定位,全面优化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空间布局,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高品质发展平台,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努力形成产业优质兴旺、田园生态优美、城乡高度融合的新型城市形态。

5. 优化空间布局。坚持“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理念,按照“丰”字交通规划布局,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确保要素资源满足“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需求。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集中资源要素在重大交通项目沿线规划布局现代产业园区,在产业园区周边完善生产生活配套,着力构建“一城两区三带五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一城”即将南部的淡水街道、秋长街道、三和街道、沙田镇、新圩镇建设为临深发展主城区,与深圳龙岗、坪山、东莞清溪和大亚湾开发区、惠东县等片区融合发展。“两区”即依托北部镇隆镇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区,与东莞银瓶和仲恺片区协同发展;依托北部平潭镇、良井镇、永湖镇建设空港经济区,支撑惠州湾产业新城发展。“三带”即以东西轴线为基础构建深惠发展带,以厦深和深汕高铁为依托建设临深发展带、以深惠城际为纽带建设西部城市发展带。“五片”即以生态保护与特色发展为主的生态片区,包括大帽山—白云嶂生态片区、佛祖坳生态片区、大坑生态片区、铁炉嶂生态片区和白面石生态片区。

6. 推动资源要素集聚。以国土空间规划修编为契机,根据各镇街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科学明确各镇街发展定位和实现路径,支持各镇街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以“丰”字交通建设为契机,统筹生态资源、生产要素、城市功能,打造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高品质大平台,吸纳承载周边地区优质项目、优秀人才、优质资源集聚惠阳。完善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规划调整、土地供应等制度机制,全力推动闲置用地处置,稳步推进低效用地和厂房升级改造,促进要素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

四、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以“对内大循环、对外大联通”为目标,加快推进机场、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骨干路网、城乡道路建设,通过发达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融入“双区”发展。

7. 建设综合交通体系。修编全区路网规划,构建“高速公路—交通轴线—城市道路—农村公路”四级交通路网,提升综合交通发展水平。配合推进惠州机场按千万级干线机场标准改扩建,完善机场周边配套交通路网和服务设施,进一步扩展通航城市和服务人群。配合推进广汕高铁、深汕高铁、惠深城际等轨道交通惠阳段建设,把惠州南站打造成为惠州南部城市客厅和湾区交通重要节点,并以此为基点,规划建设惠阳城市中轴线,展现惠阳历史与文化传承,体现惠阳城市品格与生活品位,同时构建惠阳高品质消费集聚区与特色商圈。支持推进河惠莞高速、深汕西高速等高速公路惠阳段建设,构建“四横六纵”高速公路网。全力推进“丰”字交通惠阳段项目建设,重点加强与深圳、东莞等先进地区的路网无缝对接,全面融入深圳都市圈半小时通勤圈。以畅通内部循环为切入口,高标准推进城市中心组团和产业新城组团市政路网、内街小巷升级改造,逐步打通各类连接路、断头路、瓶颈路。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和通达深度。编制覆盖城乡的绿道建设规划,率先启动城区都市绿道慢行系统建设。加强对跨淡水河、淡澳河桥梁的布局研究,根据交通发展需求适时推进现有桥梁改扩建和新增桥梁建设,进一步畅通两河四岸交通。

8. 提升交通治理水平。大力发展智慧交通,融合应用5G、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慧道路、智慧公交站、智慧停车系统等普及应用,打造智能、高效的交通运行调节体系。实施公交优先发展策略,深化公交服务机制改革,优化公交站场、站点、线路布局,加大公交车辆投入数量和运行密度,打造覆盖城乡、便民快捷的公交服务体系。坚持疏堵结合、有序引导,依法规范网约车、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发展。逐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使用者付费制度,加快公共充电桩、停车场、停车位建设。严厉打击黄牌车、摩托车非法营运。建立健全城乡治堵联席会议机制,全面实施“畅通工程”,推行易堵路段“路长制”,构建“路长发起—联席研究—快速整治”治堵机制。

五、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的“智造高地”

围绕惠州“2+1”现代产业布局,立足惠阳产业基础,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制造,力争在一些细分领域培育形成新高地。

9. 构建产业发展平台。以产业平台建设为抓手,强化科学规划引领,推动要素资源向园区集中配置、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落户、同类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打造一批专业化产业平台。高标准编制产业园区发展规划,重点谋划推进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中韩(惠州)产业园惠阳空港片区、惠阳(镇隆)人工智能产业园、惠阳(良井)智慧互联科技园、惠阳(洋纳)信息科技产业园等六大产业平台,谋划打造秋月湖产业新城战略发展平台,打造智能制造集中承载区。不断探索完善现代园区管理体系和可持续的园区投融资体系,逐步形成以园区为载体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10. 壮大主导产业。依托惠阳现有产业基础,按照产业链条化、集群化、协同化发展的目标,通过建立产业链培育建设工程,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终端、人工智能、智慧安防、5G通信、智能装备等智能制造产业,力争“十四五”时期把电子信息产值发展壮大到2000亿元。积极培育布局大健康产业、空港经济、现代农业等符合惠阳发展实际的产业。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氢能产业研究,关注新兴产业领域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11. 强化创新驱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高新企业育成体系,搭建创新平台,汇集创新资源,广纳创新人才,以创新作为推动“智造高地”建设的强大动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和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交易政策,探索搭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对接平台,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六、全面提升惠阳城市品质

按照国内一流城市标准,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产业新城建设,健全文明城市建设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惠阳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12.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机遇,加快5G场景应用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建设,逐步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推广智慧警务、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安防等新型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以城市安全运行、灾害预防、公共安全、综合应急等体系建设为重点,高标准建设、升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应急保障体系,推动城市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管理。加强城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三防综合能力。实施东江引水工程,提高自来水供给质量。

13.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围绕“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大提升”的城市发展目标,统筹谋划、先急后缓、分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高标准推进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管理,用一流标准推进南站新城、石桥新城、白云新城等新片区建设,以“绣花针”功夫推进老城区精细化、品质化微改造,高标准推进中心城区组团公园建设和历史文化街区、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利用,不断提升惠阳城市功能和生活品质。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旧工业区改造和社区建设,推进电缆下地,完善雨污分流和地下管网,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14. 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充分发挥惠阳区位优势,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供应链、金融服务、高端商贸、跨境电商、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商务服务、电子竞技、软件与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推动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突出抓好服务业招商,找准主攻方向,抓好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引导推动餐饮、商贸等传统产业适应新变化,导入新业态,实现新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5.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良井镇为试点,推进“最美乡镇”建设,整体提升圩镇及周边村居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和风貌管控,示范带动各镇加快圩镇升级改造,解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享受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根据经济发展、人口管理、城市化进程等动态变化情况,适时推动条件成熟的镇改街,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七、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区委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16.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确保粮食安全。优化区、镇、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落实养殖场点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做大做强“镇隆荔枝”“平潭粉葛”“永湖茨菇”等优势农业品牌,扩大养生保健型中药材种植面积和市场化推广,推动农业特色化、品牌化、优质化发展,打造大湾区绿色安全“菜篮子”。结合乡村产业振兴,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整合利用农村发展资源,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17. 建设美丽乡村。以建设“周田生态文化家园”为示范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宜居指数和生活品质。加强农村建筑风貌管控,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防止简单用城市化、工业化思维来规划建设新农村。更高标准实施“村村通”工程,升级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快递物流等基础设施,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培育高素质农民,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18. 深化农村改革。健全产城村人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贯彻国家关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有关改革探索和制度安排,规范村企合作行为,推动农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确保村民利益得到最大化保障。深化“一户一宅”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19.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各镇街乡村治理成功模式和先进经验,努力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党建引领,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全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搭建村民议事理事平台,引导村民积极广泛参与乡村治理。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法律顾问+社工”联动平台,实现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

20.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村可持续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已脱贫对象的内生发展能力。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已脱贫人员因病、因灾返贫专项救助制度。

八、加快建设绿色生态美丽惠阳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惠阳。

21.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严格加强项目环评事前把关和事后监管,坚定不移清理“散乱污”企业,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强化固体废物处置,完善覆盖全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机制,努力创建“无废城市”。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降低各领域碳排放强度。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22.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坚持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污染源头综合治理和末端达标处理体系,确保淡水河全流域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坚持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坚决防止非法养殖反弹。坚持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提升空气质量管理水平,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上级考核目标。推动城乡“厕所革命”,逐步建设标准化公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23.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坚守环境质量底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开展新一轮大规模绿化惠阳大行动,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探索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体系,落实自然资源统一登记制度,试点编制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加强排污许可的事后监管,建立智能化、常态化监管机制,释放越往后环保监管越严的明确信号。

九、整体提升惠阳文化软实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整合打造惠阳文化产业、文化服务品牌,提升惠阳文化软实力。

24. 提高文明创建水平。通过百姓欢乐舞台、乡村大喇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从城市规划和制度建设入手,常态化实施文明城市、文明镇村、文明单位等文明创建工程,着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让良好文明城市形象和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成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目标。高标准完善区、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25.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体现惠阳新发展的文艺精品。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区融媒体中心,提高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加强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提高“归善书房”的覆盖面和吸引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的系统性保护和有效性利用,讲好惠阳文化故事,提高惠阳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

26. 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整合全区各类文化资源,融合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统筹打造惠阳特色的全域旅游品牌。依托惠阳丰富的客家围屋、红色遗址、名人故居、华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精心提炼包装,加强宣传推广,通过串珠成链,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依托惠阳皆歌、秋长吉他、沙田麒麟舞、镇隆荔枝等文化特色,高规格举办赛事、巡演、论坛、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提高惠阳文化的知名度和传播力。

十、创新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问题,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27.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明确区镇两级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围绕支持各镇街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财税分成比例,加大对农业镇、生态镇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推进城乡之间、镇街之间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推进我区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优化国有资本结构布局,组建“2+N”专业性集团公司,增强国有企业在惠阳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健康有序发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银企对接平台,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本地企业需求精准提供优质融资服务。推动企业挂牌上市,加大企业上市业务指导,培育更多上市企业。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确保政府债务规模合理、风险可控。

28.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聚焦政务服务提质增效集中发力,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完善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协同监管机制和跟踪服务机制,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动态监管。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个入口、一张表单、一套材料、并联审批”,严格落实首办负责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违反市场公平原则进行不正当竞争、利用不良中介操纵工程招投标和设计变更,特别是对围猎、行贿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列入黑名单,实行联合惩戒。

29.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打破部门壁垒,推进数据共享,纵深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高效运转的政府治理体系。健全重大决策事项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公众参与决策的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推动工作重心下沉一线,在人员编制、干部配备和要素资源方面向基层倾斜。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能。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

30. 推进开放共享发展。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培育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逐步提升我区跨境电商分拣清关中心的清关效率,加快建设跨境产业园,力争“十四五”时期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稳健快速增长。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平台,组织企业积极参展走出去。结合惠阳所处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按照差异化定位、协同化发展的思路,精准对接“双区”所需,主动加强与深圳东莞等周边地区的沟通对接,探索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合作、产业协同发展、民生服务共享等领域谋划一批大平台、大战略、大载体,努力实现与深莞错位互补、联动发展。

十一、持续提高惠阳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31. 提高收入水平。探索建立与物价水平、财政实力相适应的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依法依规提高财供人员收入水平。按照不低于市标准,动态调整低保、特困、五保、孤儿、残疾人等财政兜底人员生活保障水平。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发展慈善事业,建设“好人之城”,培育慈善组织,让更多有困难的群众及时得到有效帮助。

32. 促进充分就业。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为广大群众提高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提供优质服务。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支持校企合作、以工代训,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旅、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快培育各行各业急缺人才。完善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容易返贫人员、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支持大众创业,在创业能力培训、风险评估、平台构建、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通过新增市场主体带动实现充分就业。

33.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办学导向,坚决纠正“应试教育”“超前教育”“过度教育”歪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投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34. 全面推进健康惠阳建设。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投入,加快推进区、镇医疗机构建设,完成惠阳区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一期)、惠阳区第二人民医院新建项目(一期)建设并投入使用,启动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区中医院新院区项目建设,谋划惠阳区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二期)、惠阳区慢性病防治站迁建项目建设,推进镇(街道)卫生院、村(社区)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水平。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35.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保政策宣传,增强全民保险意识,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覆盖全民。落实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完善居家养老体系建设,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十二、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创新社会治理制度机制,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6. 统筹安全和发展。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强化网络、学校、青年等重要阵地管理建设,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深入实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护城河”工程,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疫情后时代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全国全省“一盘棋”应急响应机制和重大突发事件“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生物安全保护,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有效防范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机制,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加强重要物资保障体系和储备基础设施建设。

37. 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

38. 维护社会稳定。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依托区镇两级信访维稳中心开设心理咨询室,支持社会开办心理服务机构,提高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全力推进“一村(居)一警”工作,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9. 推进法治建设。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维护社会稳定、应对风险挑战。持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促进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惠阳。

十三、凝心聚力打造更具实力“智造高地”更加幸福“活力惠阳”

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提振广大干部队伍精气神,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40.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永葆初心和使命。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实施新一轮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优化提升“头雁”工程,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建设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提高全区党员干部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坚持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健全更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和成长平台,打造适应跨越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吸引和集聚各类人才在惠阳扎根发展、安居乐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统筹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41. 凝聚发展合力。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形成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活动规范开展。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效。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体统一到惠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上来。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用,凝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力量,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坚持开门谋发展、搞建设、促改革,拓宽群众建言献策渠道,让更多来自民间的“锦囊妙计”转化成为推动发展的“实招妙招”。

42. 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按照本次全会精神,制定全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把规划实施情况作为绩效考核重要依据,确保区委关于“十四五”发展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实现“十四五”规划,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奋力打造更具实力“智造高地”更加幸福“活力惠阳”。

编辑 刘桂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